一种破碎制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25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6
一种破碎制砂机新型结构,包括下料斗1、锤体、锤头、转轴4、皮带轮5、衬板6、外筒体7和底座8。下料斗1通过外筒体7安装在底座8上,转轴4通过转轴座安装在外筒体7内,皮带轮5位于下料斗1并安装在转轴4上端,衬板6安装在外筒体7内壁。上锤体21比中锤体22的外径小,中锤体22的外径比下锤体23小,以保证上锤头31与衬板6的间距L1为30‑100 mm,中锤头32与衬板6的间距L2为20‑80mm,下锤头33与衬板6的间距L3为10‑6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改变了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使得多层锤头与衬板之间形成梯级剪切,与现有的破碎制砂机相比,提高了破碎制砂机的破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破碎制砂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碎制砂装置,特别是一种破碎制砂机。
技术介绍
根据行业的情况分析,将块状石料碾压成细小砂石的破碎制砂机目前发展趋势良好,在国内外已经变成一个既传统而又崭新的创业领域。我国拥有丰富的山石资源,为人工砂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随着矿山行业的整合调整,破碎制砂机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发挥出了卓越的优势,但是生产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如破碎制砂设备日趋彰显落后、严重浪费资源等,这些都为砂石行业的进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所以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即为制砂机高端化和高效率。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较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工程的全面开工,都为今后破碎制砂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破碎制砂机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其前景一片光明。现有的破碎制砂机大多由下料斗1、锤体、锤头、转轴4、皮带轮5、衬板6、外筒体7和底座8等部件组成,锤体包括上锤体21、中锤体22和下锤体23,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包括上锤头31、中锤头32和下锤头33,上锤头、中锤头和下锤头分别安装在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上。由于破碎制砂机工作时高速旋转,在破碎制砂机旋转体不平衡时,会产生震动和噪声,不仅会缩短破碎制砂机的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现有的破碎制砂机在结构上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设置不合理:现有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均设置在150mm以上,使得多层锤头与衬板之间不能有效形成剪切效果,导致破碎制砂机的破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旋转体平衡系统的破碎制砂机,以解决破碎制砂机旋转体难以平衡和破碎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破碎制砂机,其包括下料斗、锤体、锤头、转轴、皮带轮、衬板、外筒体和底座;下料斗通过外筒体安装在底座上,锤体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安装在锤体上,转轴通过转轴座安装在外筒体内,皮带轮位于下料斗并安装在转轴上端,衬板安装在外筒体内壁;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100mm,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从上往下依次递减。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锤体包括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包括上锤头、中锤头和下锤头,上锤头、中锤头和下锤头分别安装在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上。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30≤L1≤100mm,中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20≤L2≤80mm,下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10≤L3≤60mm。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改变锤体外径的大小以保证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即L1>L2>L3。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锤体比中锤体的外径小,中锤体的外径比下锤体小,以保证上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1为30-100mm,中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2为20-80mm,下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3为10-60mm。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改变衬板安装位置保证锤头与衬板间距,即:上层衬板直接装在外筒体上,中层衬板背面加装薄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下层衬板背面加装厚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以保证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从上往下依次递减,即L1>L2>L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衬板背面增加垫板以减少锤头与衬板的间距,即:上层衬板直接装在外筒体上,中层衬板背面加装薄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下层衬板背面加装厚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以保证上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1为30-100mm,中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2为20-80mm,下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3为10-60mm。本技术由于改变了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而破碎制砂的过程是将大的物料破碎成中型物料,再次破碎,最后成为符合要求的砂料的过程,根据物料大少设计衬板与锤头的间隙,将多个锤头与衬板的间隙,由大到小,使不同大少的物料在合适的空间中受到同样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使得多层锤头与衬板之间形成梯级挤压和剪切,与现有的破碎制砂机相比,提高了破碎制砂机的破碎效率。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破碎制砂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上层衬板直接装在外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层衬板加装薄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下层衬板加装厚垫板后装在外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破碎制砂机,包括下料斗1、锤体、锤头、转轴4、皮带轮5、衬板6、外筒体7和底座8。下料斗1通过外筒体7安装在底座8上,转轴4通过转轴座安装在外筒体7内,皮带轮5位于下料斗1并安装在转轴4上端,衬板6安装在外筒体7内壁。锤体包括上锤体21、中锤体22、下锤体23,上锤体21、中锤体22、下锤体23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转轴4上;锤头包括上锤头31、中锤头32、下锤头33,上锤头31、中锤头32、下锤头33分别安装在上锤体21、中锤体22、下锤体23上。上锤体21比中锤体22的外径小,中锤体22的外径比下锤体23小,以保证上锤头31与衬板6的间距L1为30-100mm,中锤头32与衬板6的间距L2为20-80mm,下锤头33与衬板6的间距L3为10-60mm。实施例2:一种破碎制砂机,上锤体21、中锤体22和下锤体23的外径相同,上层衬板6直接装在外筒体7上,中层衬板6背面加装薄垫板9后装在外筒体7上,下层衬板6背面加装厚垫板10后装在外筒体7上,以保证上锤头31与衬板6的间距L1为30-100mm,中锤头32与衬板6的间距L2为20-80mm,下锤头33与衬板6的间距L3为10-60mm。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由于破碎制砂的过程是将大的物料破碎成中型物料,再次破碎,最后成为符合要求的砂料的过程。经过上锤头的物料是颗粒很大且不均匀的物料,需要大的空间才能进入锤头与衬板的间隙,通过第一级的挤压和剪切,颗粒变小;只有调整锤头与衬板的间隙,才能使变小的物料受到最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减少无效的磨擦损耗,经过第二级的挤压和剪切,颗粒变得更小;调整第三级,使锤头与衬板的间隙更小,经过第三级有效的挤压和剪切,使变成合格砂粒的比例达到最高。因此根据物料大少设计衬板与锤头的间隙,将多个锤头与衬板的间隙,由大到小,使不同大少的物料在合适的空间中受到同样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提高了破碎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破碎制砂机,其特征是:包括下料斗、锤体、锤头、转轴、皮带轮、衬板、外筒体和底座;下料斗通过外筒体安装在底座上,锤体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安装在锤体上,转轴通过转轴座安装在外筒体内,皮带轮位于下料斗并安装在转轴上端,衬板安装在外筒体内壁;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100mm,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从上往下依次递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4 CN 20192068660631.一种破碎制砂机,其特征是:包括下料斗、锤体、锤头、转轴、皮带轮、衬板、外筒体和底座;下料斗通过外筒体安装在底座上,锤体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安装在锤体上,转轴通过转轴座安装在外筒体内,皮带轮位于下料斗并安装在转轴上端,衬板安装在外筒体内壁;破碎制砂机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L≤100mm,多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从上往下依次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制砂机,其特征是:锤体包括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转轴上;锤头包括上锤头、中锤头和下锤头,上锤头、中锤头和下锤头分别安装在上锤体、中锤体和下锤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制砂机,其特征是:上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30≤L1≤100mm,中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20≤L2≤80mm,下层锤头与衬板的间距10≤L3≤60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破碎制砂机,其特征是:改变锤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勇汪华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朝阳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