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20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属于散热设计领域;包括舱体骨架、舱体层板和进风通道组合,所述舱体层板包括内蒙皮层、隔热层、隔板层、空气夹流层、外蒙皮层,6个舱体层板分别固定于舱体骨架的6个空间面内;空气夹流层通过夹流层骨架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和外蒙皮层之间;所述夹流层骨架通过所述舱体连接角件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外侧,其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作为骨架进风口和骨架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夹流层连通,用于实现空气在空气夹流层内的流动;所述进风通道组合通过风机向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排送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流动的空气将外部太阳辐射到方舱表面的热量即时带走,避免热量累积在舱壁与舱顶板的隔热层中造成的舱内环境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散热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通过改变方舱的舱壁结构减少外部热辐射能量向舱内传递。
技术介绍
方舱可称作为能够整体移动、具有防护性的“房子”,大量使用在指挥系统、通信、医疗、后勤保障等领域,使用环境多为野外环境。为了隔热,通常在方舱的六个壁板(顶板、前壁、右壁、左壁、后壁、底板)中填充隔热材料。但是当方舱整体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太阳辐射(尤其炎热的夏天或沙漠地带)环境中,舱壁中的隔热材料会累积大量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方舱内部空间,造成舱内环境温度升高,即使在方舱内部安装了空调,环境温度也无法达到舒适的程度,严重的影响舱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在野外环境中使用的方舱通常采用自带供电设备供电,单一的采用增大空调制冷量的方式降低舱内环境温度,会造成供电设备所需能源如燃油、蓄电池电量等快速消耗。专利CN201620903805公开一种方舱保温板,通过外保温层、内保温层、支撑框组成密闭腔室,减少热传递,但外保温层、内保温层在长时间太阳辐射热中累积大量热量传递到舱内。专利201911155707.9公开了一种特种车厢或方舱隔热保温材料及结构,通过耐高温隔热层中的高反射层、高热阻层与低导热保温层中的高反射层、高热阻层组成的多层结构减少热传递,但该多层结构直接与太阳辐射接触,在长时间、高强度太阳辐射环境下仍然会导致多层结构累积大量热量传递到舱内。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该方舱包含空气夹流层与隔热层。空气夹流层位于隔热层外部,当太阳辐射照射到舱壁时,热量被空气夹流层空中流动的空气即时带走,通过出风口排到大气中,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照射隔热层造成的热量累积,舱内环境温度升高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包括舱体骨架和舱体层板,所述舱体骨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其顶角处均通过舱体连接角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层板包括内蒙皮层、隔热层和外蒙皮层,6个舱体层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的6个空间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和设置于方舱前壁上部的进风通道组合;所述空气夹流层通过夹流层骨架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和外蒙皮层之间,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隔板层;所述夹流层骨架通过所述舱体连接角件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外侧,其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作为夹流层骨架进风口和夹流层骨架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夹流层连通,用于实现空气在空气夹流层内的流动;所述进风通道组合包括外壳和两个风机,其外壳与方舱前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前壁进风口,其底面两端均开有与风机连接的进风口,用于向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排送气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舱体连接角件为台阶式结构,包括正方体结构的角件台阶和垂直固定于其相邻的三个面上的三个阶梯方轴,所述阶梯方轴固定于角件台阶的一端为夹流层台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夹流层骨架,另一端为舱体骨架台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舱体骨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内蒙皮和隔板层材料均为2.5mm厚的铝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隔热层包括外层、中层、内层三层隔热材料填充层,每层厚度为15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夹流层骨架由12根梁组成,分别为:左前立角梁、右前立角梁、右后立角梁、左后立角梁、左上长角梁、右上长角梁、右下长梁、左下长梁、前上横角梁、后上横角梁、前下横梁以及后下横梁,其中右下长梁与左下长梁结构尺寸相同,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结构尺寸相同,通过螺钉将所述12根梁固定连接于所述舱体骨架的8个所述舱体连接角件上,搭接成长方体框架包裹在隔板层的12条棱边上;使得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部、前侧、右侧、左侧与后侧分别为顶板夹流层框架、前壁夹流层框架、右壁夹流层框架、左壁夹流层框架、后壁夹流层框架;所述前上横角梁、后上横角梁、左上长角梁与右上长角梁位于顶部,所述前上横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侧壁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顶板进风口,其两端的缺口分别作为后壁右侧进风口与后壁左侧进风口;所述后上横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侧壁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顶板出风口,其两端的缺口分别作为后壁左侧导风口与后壁右侧导风口;所述左上长角梁与右上长角梁结构形式相同,横截面为等边L型;所述右下长梁、左下长梁、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位于底部,所述右下长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右壁出风口;所述左下长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左壁出风口;所述前下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前壁出风口;所述后下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后壁出风口;所述左前立角梁、右前立角梁、右后立角梁与左后立角梁作为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侧棱,所述右前立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端设置有缺口作为右壁进风口;所述左前立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端设置有缺口作为右壁进风口;所述右后立角梁与左后立角梁结构形式相同,横截面为等边L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空气夹流层内设置有导风层,方舱的导风层包括顶板导风层、前壁导风层、右壁导风层、左壁导风层、后壁导风层;所述的顶板导风层由左侧导风槽、右侧导风槽、多个顶板导风板组成,左侧风槽与右侧风槽平行设置于顶板导风层的两侧,其截面均为U型;多个L型顶板导风板平行并均布于所述左侧风槽与右侧风槽之间,形成的多个顶板导风带与所述前上横角梁的多个顶板进风口、后上横角梁的多个顶板出风口对应,形成风道;所述右侧风槽与前上横角梁的后壁右侧进风口、后上横角梁的后壁右侧导风口对应,形成后壁右侧导风通道;所述左侧风槽与前上横角梁的后壁左侧进风口、后上横角梁的后壁左侧导风口对应,形成后壁左侧导风通道;所述的前壁导风层由前壁风槽和多个前壁导风板组成,前壁风槽紧贴所述前上横角梁,其截面均为U型,在前壁风槽下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U型的前壁风槽出风口;多个前壁导风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前壁风槽下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形成多个前壁导风带;所述前壁导风带与前壁风槽下的前壁风槽出风口、前下横梁上的前壁出风口一一对应,形成多个导风通道;所述右壁导风层、左壁导风层、后壁导风层的结构与所述前壁导风层结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外蒙皮材料均为2mm厚的铝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方舱的8个顶角处、外蒙皮层外侧固定有8个舱体包角件,所述舱体包角件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外蒙皮层与舱体连接角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位于方舱前壁的外蒙皮开有多个腰子型前蒙皮顶板进风口与多个腰子型前壁进风口;位于方舱后壁的外蒙皮的上部开有多个腰子型后蒙皮顶板出风口。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进风通道组合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外壳内分为右部进风通道、中部进风通道、左部进风通道,中部进风通道通过风道组合隔板分为中部上层风道与中部下层风道;所述中部上层风道对应的进风道组合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包括舱体骨架和舱体层板,所述舱体骨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其顶角处均通过舱体连接角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层板包括内蒙皮层、隔热层和外蒙皮层,6个舱体层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的6个空间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和设置于方舱前壁上部的进风通道组合;/n所述空气夹流层通过夹流层骨架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和外蒙皮层之间,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隔板层;所述夹流层骨架通过所述舱体连接角件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外侧,其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作为夹流层骨架进风口和夹流层骨架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夹流层连通,用于实现空气在空气夹流层内的流动;/n所述进风通道组合包括外壳和两个风机,其外壳与方舱前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前壁进风口,其底面两端均开有与风机连接的进风口,用于向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排送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包括舱体骨架和舱体层板,所述舱体骨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其顶角处均通过舱体连接角件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层板包括内蒙皮层、隔热层和外蒙皮层,6个舱体层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的6个空间面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和设置于方舱前壁上部的进风通道组合;
所述空气夹流层通过夹流层骨架固定于所述隔热层和外蒙皮层之间,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有隔板层;所述夹流层骨架通过所述舱体连接角件固定于所述舱体骨架外侧,其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作为夹流层骨架进风口和夹流层骨架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夹流层连通,用于实现空气在空气夹流层内的流动;
所述进风通道组合包括外壳和两个风机,其外壳与方舱前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若干前壁进风口,其底面两端均开有与风机连接的进风口,用于向舱体层板内的空气夹流层排送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连接角件为台阶式结构,包括正方体结构的角件台阶和垂直固定于其相邻的三个面上的三个阶梯方轴,所述阶梯方轴固定于角件台阶的一端为夹流层台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夹流层骨架,另一端为舱体骨架台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舱体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蒙皮和隔板层材料均为2.5mm厚的铝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外层、中层、内层三层隔热材料填充层,每层厚度为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流层骨架由12根梁组成,分别为:左前立角梁、右前立角梁、右后立角梁、左后立角梁、左上长角梁、右上长角梁、右下长梁、左下长梁、前上横角梁、后上横角梁、前下横梁以及后下横梁,其中右下长梁与左下长梁结构尺寸相同,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结构尺寸相同,通过螺钉将所述12根梁固定连接于所述舱体骨架的8个所述舱体连接角件上,搭接成长方体框架包裹在隔板层的12条棱边上;使得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上部、前侧、右侧、左侧与后侧分别为顶板夹流层框架、前壁夹流层框架、右壁夹流层框架、左壁夹流层框架、后壁夹流层框架;
所述前上横角梁、后上横角梁、左上长角梁与右上长角梁位于顶部,所述前上横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侧壁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顶板进风口,其两端的缺口分别作为后壁右侧进风口与后壁左侧进风口;所述后上横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侧壁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顶板出风口,其两端的缺口分别作为后壁左侧导风口与后壁右侧导风口;所述左上长角梁与右上长角梁结构形式相同,横截面为等边L型;
所述右下长梁、左下长梁、前下横梁与后下横梁位于底部,所述右下长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右壁出风口;所述左下长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左壁出风口;所述前下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前壁出风口;所述后下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沿一侧壁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腰子型后壁出风口;
所述左前立角梁、右前立角梁、右后立角梁与左后立角梁作为所述长方体框架的侧棱,所述右前立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端设置有缺口作为右壁进风口;所述左前立角梁的横截面为等边L型,其一端设置有缺口作为右壁进风口;所述右后立角梁与左后立角梁结构形式相同,横截面为等边L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舱壁中带有空气夹流层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夹流层内设置有导风层,方舱的导风层包括顶板导风层、前壁导风层、右壁导风层、左壁导风层、后壁导风层;
所述的顶板导风层由左侧导风槽、右侧导风槽、多个顶板导风板组成,左侧风槽与右侧风槽平行设置于顶板导风层的两侧,其截面均为U型;多个L型顶板导风板平行并均布于所述左侧风槽与右侧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希团吕慧王瑗臧频阳荆鹏飞田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