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68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包括一微压发生调节器、一微压自平衡机构、一压力换接部件和多个导管,其中,微压调节机构通过多个导管和压力换接部件与微压自平衡机构连通。微压自平衡机构包括:一第一容器、一第二容器和一升降调节机构,两者通过一导管连通,构成一液体微压力U形自平衡通路,第一容器固定,第二容器设于升降调节机构上,其可上下移动,通过观察调节液柱高度,增减微压力发生器调节产生的检测压力,消除气体压力的微小随机波动或起伏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产生和调节微压力,还能免受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微小气体压力随机波动或起伏影响;其不仅能在正压力范围,还可在负压力(真空)范围下,用于微压仪表的计量、校准和检测。(*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仪表的计量检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对微压力进行调 节的微压力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压力仪表的计量检测中,对于微小压力范围的仪表检测,需要对仪表产生 一适合的微小压力,并对该微压力进行更加精细的调节,从而实现压力仪表的计 量检测。对此,通常采用微压力发生器来实现。常规的微压力发生器普遍采用螺旋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的进动,改变密 封腔内的气体体积。如在圆形密封体中,由调节机构的运动,带动柱塞直线位移, 或拉伸波纹管元件运动产生弹性变形,都能够压縮密封腔内的气体,从而产生和 调节气体微压力。然而,由于产生和调节的压力物理量值特别微小,目前的微压 力发生器,受某些不确定因素(如温度)的影响,存在着微小压力的随机波动或 起伏现象,使微压力仪表的计量检测难于进行。多年来,人们致力于微压力发生器的改进,例如,某一种微压力发生器,采 用大尺寸截面积的波纹管作为压力调节腔,增加气体体积容量,试图减少微小压 力的波动,但仍未有根本改观。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在密封体内,被压縮 气体由于分子间距离或体积波动,存在微小压力的随机波动的必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其在用于仪表的 计量检测时,不仅能产生和调节微压力,还能免受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微小气体压 力随机波动或起伏影响。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其不仅能在正 压力范围,还可在负压力(真空)范围下,用于微压(压力/真空)仪表的计量、校准和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其包括一 微压发生调节器,还包括一微压自平衡机构、 一压力换接部件和多个导管,其中, 微压调节机构通过多个导管和压力换接部件与微压自平衡机构连通。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中,所述微压自平衡机构包括 一第一容 器、 一第二容器和一升降调节机构,其中,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顶部分别设一压 力入口,用以与微压发生调节器气体压力或外界大气压力连通,所述第一容器和 第二容器底部分别设一液体入口,通过一导管连通两液体入口,形成一个液体压力通路,从而使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在注入液体后,经由底部组成u形液体压力连通器,同时也构成了液体微压力U形自平衡通路,且第一容器位置固定,第二 容器设于升降调节机构上,并在一定行程内受到升降调节。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一升降台,一 升降座、 一升降控制部和多级升降连杆,其中,多级升降连杆设于升降座上,升 降台固设于多级升降连杆顶部,所述第二容器设于升降台内,升降控制部连设于 升降座上,多级升降连杆接受升降控制部的位移驱动,由此,第二容器可随升降 调节机构的升降调节而上下移动,增减液柱高度,平衡U形液体压力连通器的压 力差,由观测调节液柱高度,增减微压力发生器提供的检测压力,平衡第一容器 中的液柱高度,消除气体压力的微小随机波动或起伏影响。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升降台包括一杯托和一升降连接部, 杯托固设于升降连接部上,杯托内置所述第二容器,升降连接部的两侧壁上各设 一相对应的滑槽。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升降座包括一第一盒体和一第二盒 体,第二盒体设于第一盒体内。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升降控制部包括一具有螺纹的螺旋 杆,螺旋杆一端设一旋钮,另一端连接第二盒体,第二盒体接受螺旋杆的驱动。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多级升降连杆为一第一升降连杆、 一第二升降连杆、 一第三升降连杆和一第四升降连杆,其中,第一升降连杆和第 二升降连杆的脚部,分别螺设于第二盒体两侧壁上第二盒体,与,第三升降连杆 和第四升降连杆的脚部,分别固设于第一盒体两侧壁上,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 降连杆的头部,固设于升降台的升降连接部的两侧壁上,第三升降连杆和第四升 降连杆的头部,滑设于升降连接部的两滑槽内。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多个导气管包括一第一导气管,一第二导气管, 一第三导气管和一第四导气管;所述压力换接部件包括一压力换接 体和多个连接头,其中,多个连接头为一被检仪表连接头、 一标准仪表连接头、 一正压快速插接连接头、 一负压快速插接连接头、 一选择连接头和一微压发生调 节器连接头,其均设于压力换接体上,其中,被检仪表连接头、标准仪表连接头、 选择连接头和微压发生调节器连接头通过压力换接体上的一通道互相连通,微压 发生调节器连接头通过第一导气管和微压发生调节器连通,正压快速插接连接头 通过第二导气管与第一容器连通,负压快速插接连接头通过第三导气管与第二容 器连通,选择连接头通过第四导气管与正压快速插接连接头或负压快速插接连接 头的连通,其中,在提供正向检测压力的工作状态下,正压快速插接连接头与选 择连接头连通,以使微压发生调节器与第一容器压力连通,使第二容器的压力入 口与大气压力相连通;在提供负向检测压力的工作状态下,负压快速插接连接头 与选择连接头连通,以使微压发生调节器与第二容器压力连通,使第一容器的压 力入口与大气压力相连通。如上所述的任一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所述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的杯壁透 明,其杯内径均为10mm 100mm,连接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的导管内径为2mm 20mm,第二容器在升降调节机构上的行程为0 1000mm。如上所述的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还包括-一座体,所述微压发生调节器和 微压自平衡机构均设于座体上;而压力换接部件经由一个支撑部件设于座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用于仪表的计量检测时,不仅能产生 和调节微压力,还能免受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微小气体压力随机波动或起伏影响; 而且其不仅能在正压力范围,还可在负压力(真空)范围下,用于微压(压力/ 真空)仪表的计量、校准和检测。为能更加详述本技术,列举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串连接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A — A剖视图。图5:图3的B—B剖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压切换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压切换示意图。 图8:本专利技术的正压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9:本专利技术的负压检测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主要包括一微压发 生调节器l、 一微压自平衡机构2、 一压力换接部件3和多个导气管4,其中,微 压发生调节器1通过多个导气管4及压力换接部件3连通微压自平衡机构2;所述微压发生调节器l,为通常的微压力发生器,其结构不再赘述;所述微压自平衡机构2,主要包括 一第一容器21、 一第二容器22、 一升降 调节机构23和一导管24,其中所述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顶部分别设一压力入口 211、 221,用以与微 压发生调节器1或大气压力连通,所述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底部分别设一 液体入口212、 222 (配合图8、图9所示),通过导管24连通液体入口 212和液 体入口 222,从而使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在注入液体后其形成压力连通, 进而组成U形液体压力连通器,同时也构成了液体微压力U形自平衡通路,所述 第一容器21与第二容器22的杯内径为10ram 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平衡式微压力发生器,其包括一微压发生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微压自平衡机构、一压力换接部件和多个导管,其中,微压调节机构通过多个导管和压力换接部件与微压自平衡机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维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