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078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它应用于烟气处理领域,其包括冷却水套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内的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中轴线重合的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内部设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冷却水,所述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均设置在内筒体内,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管和与所述喷淋管固定连接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位于内筒体的中轴线上,内部设有自下而上流动的冷却水,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喷淋管上,所述喷淋头设置在除尘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烟气中水蒸气和粉尘含量过高的技术问题,采用多级旋流除尘,多级冲洗,顺利实现高效降低烟气中水蒸气和粉尘含量。其节能环保,有大力推广的必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
,具体的说是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大多数燃煤工厂及燃煤电厂的烟气处理方法基本为湿法脱硫,烟气的出口温度降至45℃~55℃,烟气通常为饱和湿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汽、溶解性盐、粉尘微粒等,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湿度低,在烟气排出时烟气中的水蒸汽会凝结成湿烟羽,不仅对环境造成视觉污染还加剧了雾霾的形成。为改善周围环境有必要在烟气排出过程中,降低烟气中粉尘等微粒的含量,为此开发了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通过该装置能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水蒸汽、粉尘的含量,起到除雾除尘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冷却水套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内的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冷却水套设置在中轴线重合的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内部设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冷却水,所述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均设置在内筒体内,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管和与所述喷淋管固定连接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位于内筒体的中轴线上,内部设有自下而上流动的冷却水,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喷淋管上,所述喷淋头设置在除尘单元之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除尘单元为旋流板。本技术的一并改进在于:所述喷淋管通过支撑板与内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四个旋流板,所述四个旋流板均匀分布在内筒体中。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为直径逐渐变小的喇叭口形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淋管上均匀设有三组喷淋头,每组喷淋头包括水平设置在喷淋管两侧的两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固定设置在喷淋管开设的喷淋口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淋头上设有定时喷淋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淋管通过喷淋进水口与喷淋进水管连通,所述喷淋进水管与冷水池连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却水套的顶部通过进水管与冷水池连通,冷却水套的底部通过回水管与冷水池连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喷淋进水管和进水管与冷水池的连接处设有水泵。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安装方便,实用性高,能有效解决烟气中水蒸气和粉尘含量过高的技术问题。冷却水套内流动的冷却水对内筒体进行冷却,可使烟气中的水蒸气顺利凝结在筒壁上,换热后的冷却水经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用水量相对减少。经旋流板进入烟气的运动方向改变,烟气内的液滴被离心加速度甩到筒体被捕捉,雾滴与微细粉尘汇集形成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沿内壁流到筒体底部,实现了气液尘分离。喷淋单元的设置能定期冲洗掉旋流板上捕集的液体固体沉积物,保持板片清洁、湿润,防止叶片结垢和堵塞通道。喷淋头处设置了定时喷淋装置,防止筒体内一次性产生喷淋废水过多。本装置采用多级旋流除尘,多级冲洗,顺利实现高效降低烟气中水蒸气和粉尘含量。其节能环保,有大力推广的必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旋流板;2、外筒体;3、内筒体;4、喷淋头;5、冷却水套;6、支撑板;7、喷淋管;8、喷淋进水口;9、回水管;10、进水管;11、喷淋进水管;12、水泵;13、冷水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冷却水套5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5内的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冷却水套5设置在中轴线重合的外筒体2与内筒体3之间,为满足冷却水套5内用水量的要求,直接设置内筒体3与外筒体2的直径达到要求即可。所述冷却水套5内设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冷却水,烟气自下而上向在内筒体3内流动,使烟气与冷却水形成逆流,换热效率增加。烟气内的水蒸气被吸附到筒壁上,烟气内的粉尘、雾粒被固定除尘单元上,在喷淋单元的作用下被冲刷、清洗。冷却水的设置可有效降低内筒体3的筒壁的温度,利于烟气内水蒸气的凝结。所述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均设置在内筒体3内,所述除尘单元为旋流板1,所述旋流板1固定设置在喷淋管7上,所述喷淋头4设置在旋流板1之间。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管7和与所述喷淋管7固定连接的喷淋头4,所述喷淋管7设置在内筒体3的中轴线上,内部设有自下而上流动的冷却水,冷却水经过喷淋头4的时候,喷淋头4向四周喷水,其射程上下可达到旋流板1上,左右可达到内筒体3的内壁上,确保经喷淋头4喷淋以后,喷淋头4上方和下方的旋流板1和与喷淋头4对应的内筒体3内壁上凝结、吸附的粉尘、雾粒等被喷水冲刷掉,使旋流板1和内筒体3的内壁保持清洁干净。所述喷淋管7上设有四个旋流板1,所述四个旋流板1自上而下均匀分布在内筒体3内,所述喷淋管7上均匀设有三组喷淋头4,喷淋头4设置在相邻的旋流板1之间,以满足喷淋头4喷水的射程达到所述喷淋头4上下的旋流板1和喷淋头4左右的内筒体3的内壁。所述内筒体3的底部设置为喇叭口形状,可方便烟气进入内筒体3内,烟气经过旋流板1和喷淋单元后,旋流板1起到固定粉尘和雾粒的作用,喷淋的冲洗起到冲涮旋流板1上固着的雾粒、粉尘的作用,经过四级除尘和三级喷淋,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和粉尘被有效清除,达到烟气降温、除尘、除湿的目的。每组喷淋头4包括水平设置在喷淋管7两侧的两个喷淋头4,所述喷淋头4固定设置在喷淋管7开设的喷淋口处,所述喷淋头4上设有定时喷淋装置,定时喷淋装置的设置在确保除尘、除雾、出水、降温的前提下,尽量节约用水,也可有效防止内筒体3内一次性产生过多的喷淋废水。喷淋时间的设定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一分钟喷淋一次,也可以3分钟喷淋一次。为了防止喷淋废水污染周围环境在内筒体3底部发内壁处设有喷淋废水收集装置。所述喷淋管7通过支撑板6与内筒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6起支撑和固定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的作用。所述喷淋管7通过喷淋进水口8与喷淋进水管11连通,所述喷淋进水管11与冷水池13连通,所述冷却水套5的顶部通过进水管10与冷水池13连通,冷却水套5的底部通过回水管9与冷水池13连通,进水管10和喷淋进水管11与冷水池13的连接处设有水泵12。在喷淋和除尘的过程中,冷水池13为冷却水套5和喷淋管7提供水源,形成一套在独立的冲洗冷却供水系统,冷水池13内的水通过水泵12的作用被送入喷淋管7和冷却水套5内。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实例只是为清楚表述本技术而做的举例,并不具备唯一性,亦绝非是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此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套(5)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5)内的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冷却水套(5)设置在中轴线重合的外筒体(2)与内筒体(3)之间,内部设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冷却水,所述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均设置在内筒体(3)内,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管(7)和与所述喷淋管(7)固定连接的喷淋头(4),所述喷淋管(7)位于内筒体(3)的中轴线上,内部设有自下而上流动的冷却水,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喷淋管(7)上,所述喷淋头(4)设置在除尘单元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套(5)和设置在所述冷却水套(5)内的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冷却水套(5)设置在中轴线重合的外筒体(2)与内筒体(3)之间,内部设有自上而下流动的冷却水,所述喷淋单元和除尘单元均设置在内筒体(3)内,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管(7)和与所述喷淋管(7)固定连接的喷淋头(4),所述喷淋管(7)位于内筒体(3)的中轴线上,内部设有自下而上流动的冷却水,所述除尘单元固定设置在喷淋管(7)上,所述喷淋头(4)设置在除尘单元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为旋流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7)通过支撑板(6)与内筒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7)上设有四个旋流板(1),所述四个旋流板(1)均匀分布在内筒体(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束式除雾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昌建胡旺盛罗景辉熊楚超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