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屈俊伟专利>正文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7032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包括机架上旋翼操纵结构和下旋翼操纵结构;第一连杆与两个传动轴上端连接,各传动轴设置在内轴内,内轴上端设置有两个导向片,第一连杆位于两个导向片之间并与导向片活动连接,各下旋翼桨毂的外端均设置有下旋翼桨叶,各下旋翼桨毂内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定位座转动连接,各第二连接片分别通过各下桨距摇臂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二定位座位于各下桨距摇臂之间,各下桨距摇臂分别通过各横杆与稳定臂的下端连接,稳定臂上端与第二定位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直升机自旋的同时避免了差速改变转速的装置导致结构复杂,具有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和易操作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直升机可以做低空、低速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可以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现有民用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需要平衡扭矩的尾桨,且结构复杂,不易操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易操作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操作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包括上旋翼操纵结构和下旋翼操纵结构;所述上旋翼操纵结构包括两个上旋翼桨毂,各所述上旋翼桨毂的外端设置有上旋翼桨叶,各所述上旋翼桨毂内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定位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套设在所内轴上,各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通过各上桨距摇臂与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位于各所述上桨距摇臂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与两个传动轴上端连接,各所述传动轴设置在内轴内,所述内轴上端设置有两个导向片,所述第一连杆位于两个导向片之间并与所述导向片活动连接,所述内轴的下端与传动机连接,所述内轴的下半段套设有与所述传动机连接的外轴;下旋翼操纵结构包括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套设在所述外轴的下半段,各所述下旋翼桨毂的外端均设置有下旋翼桨叶,各所述下旋翼桨毂内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定位座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通过各下桨距摇臂与横杆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座位于各所述下桨距摇臂之间,各横杆与稳定臂的下端连接,所述稳定臂上端与第二定位座连接;所述横杆与第一倾斜盘连接,所述第一倾斜盘套设在所述外轴上,所述第一倾斜盘下方设置有套设在外轴上的第二倾斜盘,所述第二倾斜盘上设置有四个活动杆,各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倾斜盘连接,所述第二倾斜盘下方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杆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单元;所述传动机下方设置有操作组,各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操作组与操作杆传动轴连接。作为优选,各所述上旋翼桨毂与各所述下旋翼桨毂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槽,各所述上旋翼桨叶和各所述下旋翼桨叶的一端位于各安装槽内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各两个相邻的活动杆之间均设置有限位单元,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盘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于对所述活动杆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所述传动机位于所述定位盘正下方。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皮带张紧结构与所述传动机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皮带张紧结构包括皮带,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皮带与外传动轮连接,所述外传动轮与所述所述传动机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轮和伸缩轮,所述皮带位于所述固定轮和所述伸缩轮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固定轮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与所述矩形框架连接,所述伸缩轮的两端与各调节板的前半段连接,各所述调节板的中段通过连接板连接,各所述调节板的后半段与所述矩形框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气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机架尾端设置有倾斜尾翼结构,所述倾斜尾翼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两侧的尾翼,各尾翼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各尾翼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通过尾翼升缩杆与驾驶舱的转向踏板连接。作为优选,驾驶舱内设置有操纵杆、桨距拉杆、转向踏板、开关、导航屏幕和仪表盘;所述操纵杆与所述操作杆传动轴连接,用于联动旋翼调节装置,前后左右摆动控制直升机前后左右的水平移动;所述桨距拉杆用于联动旋翼调节装置,向上拉起可增大桨距,提高升力;所述转向踏板用于联动尾翼,其中转向踏板包括左踏板和右踏板,左踏下放松尾翼伸缩杆内传动绳,伸缩杆伸展,向左旋转;右踏板踏下收紧尾翼伸缩杆内传动绳,伸缩杆收缩,向右旋转;所述开关联动传动皮带张紧结构,控制伸缩轮的运动;所述导航屏幕与仪表盘用于显示导航信息和飞行参数。作为优选,沿各所述导向片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调节开口,各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位移杆与所述调节开口配合和所述导向片活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操作组包括操作盘,所述操作盘的外边缘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臂,各所述连接臂分别与四个活动杆连接,各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均设置有与所述操作盘连接的第二连接臂,各第二连接臂上均设置有操作杆传动轴,各所述操作杆传动轴通过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操作盘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与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相比,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特点是靠上下旋翼反转平衡扭矩,即上旋翼俯视角度顺时针旋转,下旋翼俯视角度逆时针旋转,转速相同因此可平衡扭矩,防止直升机自旋,同时避免了差速改变转速的装置导致结构复杂,具有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和易操作等有益效果。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易操作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机配合使用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机配合使用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旋翼操纵结构和下旋翼操纵结构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旋翼操纵结构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下旋翼操纵结构等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传动皮带张紧结构与传动机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包括机架1和旋翼调节装置,所述旋翼调节装置包括上旋翼操纵结构2和下旋翼操纵结构3;所述上旋翼操纵结构2包括两个上旋翼桨毂5,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的外端设置有上旋翼桨叶6,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内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定位座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套设在所内轴8上,各所述第一连接片9分别通过各上桨距摇臂10与第一连杆1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位于各所述上桨距摇臂10之间;内轴:接传动机,长度长于外轴,且贯穿于外轴内部,接有上旋翼操纵结构与上旋翼桨毂,内轴内部中空贯穿2根传动轴12,2根连接轴同时连接了上下的上旋翼操纵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1与两个传动轴12上端连接,各所述传动轴12设置在内轴8内,所述内轴8上端设置有两个导向片13,所述第一连杆11位于两个导向片13之间并与所述导向片13活动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端与传动机15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半段套设有与所述传动机15连接的外轴16;外轴:接传动机,内部中空贯穿内轴,与下旋翼操纵结构的上半部转子部分和下旋翼桨毂相连。上旋翼操纵结构2:操作杆传动轴控制操作盘的前后左右的倾斜程度或者抬高与降低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旋翼操纵结构(2)和下旋翼操纵结构(3);/n所述上旋翼操纵结构(2)包括两个上旋翼桨毂(5),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的外端设置有上旋翼桨叶(6),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内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定位座(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套设在所内轴(8)上,各所述第一连接片(9)分别通过各上桨距摇臂(10)与第一连杆(1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位于各所述上桨距摇臂(10)之间;/n所述第一连杆(11)与两个传动轴(12)上端连接,各所述传动轴(12)设置在内轴(8)内,所述内轴(8)上端设置有两个导向片(13),所述第一连杆(11)位于两个导向片(13)之间并与所述导向片(13)活动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端与传动机(15)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半段套设有与所述传动机(15)连接的外轴(16);/n下旋翼操纵结构(3)包括第二定位座(17),所述第二定位座(17)套设在所述外轴(16)的下半段,所述第二定位座(17)的两侧均设置有下旋翼桨毂(18),各所述下旋翼桨毂(18)的外端均设置有下旋翼桨叶(19),各所述下旋翼桨毂(18)内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片(20)与第二定位座(17)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二连接片(20)分别通过各下桨距摇臂(21)与横杆(22)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座(17)位于各所述下桨距摇臂(21)之间,各横杆(22)与稳定臂(23)的下端连接,所述稳定臂(23)上端与第二定位座(17)连接;/n所述横杆(22)与第一倾斜盘(26)连接,所述第一倾斜盘(26)套设在所述外轴(16)上,所述第一倾斜盘(26)下方设置有套设在外轴(16)上的第二倾斜盘(27),所述第二倾斜盘(27)上设置有四个活动杆(28),各所述活动杆(28)通过连接件(33)与所述第二倾斜盘(27)连接,所述第二倾斜盘(27)下方设置有定位盘(29),所述定位盘(29)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杆(28)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单元(30);/n所述传动机(15)下方设置有操作组(31),各所述活动杆(28)通过所述操作组(31)与操作杆传动轴(3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旋翼操纵结构(2)和下旋翼操纵结构(3);
所述上旋翼操纵结构(2)包括两个上旋翼桨毂(5),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的外端设置有上旋翼桨叶(6),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内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定位座(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套设在所内轴(8)上,各所述第一连接片(9)分别通过各上桨距摇臂(10)与第一连杆(1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座(7)位于各所述上桨距摇臂(10)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11)与两个传动轴(12)上端连接,各所述传动轴(12)设置在内轴(8)内,所述内轴(8)上端设置有两个导向片(13),所述第一连杆(11)位于两个导向片(13)之间并与所述导向片(13)活动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端与传动机(15)连接,所述内轴(8)的下半段套设有与所述传动机(15)连接的外轴(16);
下旋翼操纵结构(3)包括第二定位座(17),所述第二定位座(17)套设在所述外轴(16)的下半段,所述第二定位座(17)的两侧均设置有下旋翼桨毂(18),各所述下旋翼桨毂(18)的外端均设置有下旋翼桨叶(19),各所述下旋翼桨毂(18)内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片(20)与第二定位座(17)转动连接,各所述第二连接片(20)分别通过各下桨距摇臂(21)与横杆(22)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座(17)位于各所述下桨距摇臂(21)之间,各横杆(22)与稳定臂(23)的下端连接,所述稳定臂(23)上端与第二定位座(17)连接;
所述横杆(22)与第一倾斜盘(26)连接,所述第一倾斜盘(26)套设在所述外轴(16)上,所述第一倾斜盘(26)下方设置有套设在外轴(16)上的第二倾斜盘(27),所述第二倾斜盘(27)上设置有四个活动杆(28),各所述活动杆(28)通过连接件(33)与所述第二倾斜盘(27)连接,所述第二倾斜盘(27)下方设置有定位盘(29),所述定位盘(29)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杆(28)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单元(30);
所述传动机(15)下方设置有操作组(31),各所述活动杆(28)通过所述操作组(31)与操作杆传动轴(3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各所述上旋翼桨毂(5)与各所述下旋翼桨毂(18)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槽(35),各所述上旋翼桨叶(6)和各所述下旋翼桨叶(19)的一端位于各安装槽(35)内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各两个相邻的活动杆(28)之间均设置有限位单元(30),各所述限位单元(30)包括延伸杆(36),所述延伸杆(36)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盘(29)连接,所述延伸杆(36)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于对所述活动杆(28)进行限位的限位杆(37),所述传动机(15)位于所述定位盘(29)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用旋翼调节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屈俊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