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64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和滑动螺母,上钳体和下钳体交叉布置,下钳体在与上钳体相交叉的部位设有滑槽,滑动螺母的螺杆端穿过滑槽后与上钳体相旋合,以使下钳体与上钳体相连接;上钳体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夹持弯头,下钳体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夹持弯头,第二夹持弯头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持弯头的长度,第二夹持弯头位于第一夹持弯头的外侧,第一夹持弯头靠近第二夹持弯头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一夹持凹面,第二夹持弯头靠近第一夹持弯头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二夹持凹面。避免了传统固定钳因固定量程的限制而无法有效维持骨折块稳定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
技术介绍
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疾病,随着社会老年化发展,其发生率正逐年升高,该类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使得其骨折粉碎较为严重,临床处理较为棘手,现阶段针对股骨近端骨折的术中临时固定大多数采取传统的点状复位钳或钢丝捆绑的方法,但两者均有缺陷,前者的缺点在于:因股骨转子下的间距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而传统的点状复位钳因量程的固定限制,无法坚强固定间距偏大的患者,因此造成固定复位困难,耽误手术操作而给术者带来不便;后者的缺点在于:钢丝硬度强、可塑性差,所以环扎股骨转子时会造成术中无法紧密贴合骨折块,即使采取钢丝穿透器固定,取出环绕的钢丝也会造成不便;钢丝的强度低,在捆扎时,若加压力量偏低无法维持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性,若加压力量偏大容易导致疲劳断裂而临时内固定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包括上钳体、下钳体和滑动螺母,上钳体和下钳体交叉布置,下钳体在与上钳体相交叉的部位设有滑槽,滑动螺母的螺杆端穿过滑槽后与上钳体相旋合,以使下钳体与上钳体相连接;上钳体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夹持弯头,下钳体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夹持弯头,第二夹持弯头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持弯头的长度,第二夹持弯头位于第一夹持弯头的外侧,第一夹持弯头靠近第二夹持弯头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一夹持凹面,第二夹持弯头靠近第一夹持弯头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二夹持凹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夹持弯头的第二夹持凹面由相连续的第一弧形凹面和第二弧形凹面构成,第二弧形凹面靠近滑槽,第一弧形凹面内设有防滑纹。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弧形凹面的内径小于第二弧形凹面的内径。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弧形凹面的内径为4.6~4.8cm,弧形角为29~31度;第二弧形凹面的内径为4.6~4.8cm,弧形角为37~39度,第一夹持凹面的内径为1.5~1.7cm,弧形角为64~66度。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夹持弯头的第一夹持凹面的投影落在第二弧形凹面内。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夹持弯头的第一夹持凹面内设有防滑纹。在上述方案中,滑槽的长度为1.4~1.6cm。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齿条和固定块,固定块布置在下钳体远离上钳体的一侧,齿条的上端通过转轴与上钳体转动连接,齿条的下端穿过下钳体后与固定块相连接,下钳体在齿条穿过处设有滑动孔,固定块通过在齿条上的位置来调节上钳体和下钳体的相对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计出具有滑槽的固定钳,以及第二夹持弯头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持弯头的长度,这样第一夹持弯头、第二夹持弯头可通过滑槽间的自由移动来固定不同直径的股骨干,从而避免了传统固定钳因固定量程的限制而无法有效维持骨折块稳定的技术缺陷;2)可以方便手术医生有效固定骨折块,而且操作方便,该固定钳构造简单易于生产调整而且术中出现零部件脱落造成手术意外的风险小,从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手术意外风险,提高手术质量;3)齿条上端与上钳体转动连接,而下端穿过下钳体,这样不会存在复位深部骨折被软组织妨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和滑动螺母3,上钳体1和下钳体2交叉布置,即呈X状布置,下钳体2在与上钳体1相交叉的部位设有滑槽220,滑动螺母3的螺杆端穿过滑槽220后与上钳体1相旋合,以使下钳体2与上钳体1相连接。上钳体1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夹持弯头110,下钳体2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夹持弯头210,第二夹持弯头210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持弯头110的长度,第二夹持弯头210位于第一夹持弯头110的外侧,第一夹持弯头110靠近第二夹持弯头2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一夹持凹面,第二夹持弯头210靠近第一夹持弯头1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二夹持凹面。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为在其基础上所进行的改进,具体如下:第二夹持弯头210的第二夹持凹面由相连续的第一弧形凹面211和第二弧形凹面212构成,其中,第二弧形凹面212靠近滑槽220,第一弧形凹面211内设有防滑纹。实施例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为在其基础上所进行的改进,具体如下:第一弧形凹面211的内径小于第二弧形凹面212的内径,通常情况下,第一弧形凹面211的内径为4.6~4.8cm,弧形角为29~31度;第二弧形凹面212的内径为4.6~4.8cm,弧形角为37~39度,第一夹持凹面的内径为1.5~1.7cm,弧形角为64~66度,此外,第一夹持弯头110的第一夹持凹面的投影落在第二弧形凹面212内,第一夹持弯头110的第一夹持凹面内设有防滑纹。滑槽220的长度为1.4~1.6cm。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还包括齿条4和固定块5,固定块5布置在下钳体2远离上钳体1的一侧,齿条4的上端通过转轴与上钳体1转动连接,齿条4的下端穿过下钳体2后与固定块5相连接,下钳体2在齿条4穿过处设有滑动孔,通常情况下,滑动孔长为1.4~1.6cm,使得夹持骨直径范围更广,固定块5通过在齿条4上的位置来调节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相对位置,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实现锁紧复位固定钳的功能。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和滑动螺母(3),所述上钳体(1)和所述下钳体(2)交叉布置,所述下钳体(2)在与所述上钳体(1)相交叉的部位设有滑槽(220),所述滑动螺母(3)的螺杆端穿过所述滑槽(220)后与所述上钳体(1)相旋合,以使所述下钳体(2)与所述上钳体(1)相连接;所述上钳体(1)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夹持弯头(110),所述下钳体(2)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夹持弯头(210),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的长度,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靠近第二夹持弯头(2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一夹持凹面,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靠近第一夹持弯头(1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二夹持凹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钳体(1)、下钳体(2)和滑动螺母(3),所述上钳体(1)和所述下钳体(2)交叉布置,所述下钳体(2)在与所述上钳体(1)相交叉的部位设有滑槽(220),所述滑动螺母(3)的螺杆端穿过所述滑槽(220)后与所述上钳体(1)相旋合,以使所述下钳体(2)与所述上钳体(1)相连接;所述上钳体(1)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夹持弯头(110),所述下钳体(2)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夹持弯头(210),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的长度,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的外侧,所述第一夹持弯头(110)靠近第二夹持弯头(2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一夹持凹面,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靠近第一夹持弯头(110)的一侧具有与股骨近端解剖形状相吻合的第二夹持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弯头(210)的第二夹持凹面由相连续的第一弧形凹面(211)和第二弧形凹面(212)构成,所述第二弧形凹面(212)靠近所述滑槽(220),所述第一弧形凹面(211)内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股骨近段骨折的可调式复位固定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凹面(21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凹面(212)的内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谢哲吴沁芬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