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67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包括一号夹板、一号固定板和一号内螺栓,所述一号夹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一号固定板。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球铰座、铰杆和定位螺栓,使得固定足踝骨的骨钉可以进行角度调节,进而使得足踝骨可以得到有效的固定,保证骨头的愈合恢复效果,通过设置的三号内螺栓和四号内螺栓,使得滑动杆可以牢固固定在杆套上,进而避免滑动杆滑动,避免骨折部位伤势加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足踝康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也就是说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的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的作用。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都属于踝关节扭伤的范畴。踝关节扭伤可能导致的损伤包括外踝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内踝三角韧带,下胫腓横韧带等。足踝骨在骨折时,需要将骨折部位的骨头进行复位固定,进而可以保证骨头的愈合和恢复,因此,需要使用到相应地复位装置。现有的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只能进行直线的距离调节,不能在脚踝部位,根据踝骨受损的位置,调节固定足踝骨骨钉的角度,使得足踝骨得不到有效的固定,进而影响骨头的愈合恢复,同时,现有复位装置的直线伸缩杆只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使得伸缩杆容易晃动,加重骨折部位的伤势,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只能进行直线的距离调节,不能在脚踝部位,根据踝骨受损的位置,调节固定足踝骨骨钉的角度,使得足踝骨得不到有效的固定,进而影响骨头的愈合恢复的问题,以及现有复位装置的直线伸缩杆只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使得伸缩杆容易晃动,加重骨折部位的伤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包括一号夹板、一号固定板和一号内螺栓,所述一号夹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一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夹板上设置有所述一号内螺栓,所述一号夹板与所述一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腿骨钉,所述一号固定板靠近所述腿骨钉一侧设置有防滑槽,所述一号固定板远离所述一号夹板一侧设置有杆套,所述杆套上设置有三号内螺栓,所述三号内螺栓一侧设置有四号内螺栓,所述杆套内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杆套一端设置有球铰座,所述球铰座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球铰座一侧设置有铰杆,所述铰杆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所述铰杆与所述二号固定板焊接,所述二号固定板一侧设置有二号夹板,所述二号夹板与所述二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踝骨骨钉,所述二号夹板上设置有二号内螺栓,所述二号固定板与所述二号夹板通过所述二号内螺栓连接,所述二号内螺栓与所述二号夹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内螺栓与所述二号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固定板一侧设置有二号夹板,所述二号夹板与所述二号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踝骨骨钉,所述二号夹板上设置有二号内螺栓,所述二号固定板与所述二号夹板通过所述二号内螺栓连接,所述二号内螺栓与所述二号夹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内螺栓与所述二号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一号夹板与所述一号固定板通过所述一号内螺栓连接,所述一号内螺栓与所述一号夹板通过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一号内螺栓可以将所述一号夹板固定在所述一号固定板上,进而可以将所述腿骨钉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内螺栓与所述一号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一号固定板与所述杆套焊接,所述杆套与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杆套可以限制所述滑动杆的滑动范围。进一步的,所述三号内螺栓与所述杆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四号内螺栓与所述杆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球铰座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三号内螺栓和所述四号内螺栓可以将所述滑动杆固定在所述杆套上。进一步的,所述球铰座与所述定位螺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栓有三个,所述腿骨钉有两个,所述踝骨骨钉有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定位螺栓可以对所述球铰座内的球铰进行固定,避免球铰晃动。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内螺栓有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二号内螺栓可以将所述二号夹板固定在所述二号固定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槽有四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槽可以避免所述腿骨钉滑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只能进行直线的距离调节,不能在脚踝部位,根据踝骨受损的位置,调节固定足踝骨骨钉的角度,使得足踝骨得不到有效的固定,进而影响骨头的愈合恢复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球铰座、铰杆和定位螺栓,使得固定足踝骨的骨钉可以进行角度调节,进而使得足踝骨可以得到有效的固定,保证骨头的愈合恢复效果;2、为解决现有复位装置的直线伸缩杆只通过一个螺栓进行固定,使得伸缩杆容易晃动,加重骨折部位的伤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三号内螺栓和四号内螺栓,使得滑动杆可以牢固固定在杆套上,进而避免滑动杆滑动,避免骨折部位伤势加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中一号固定板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中滑动杆的左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腿骨钉;2、一号夹板;3、一号内螺栓;4、一号固定板;5、杆套;6、三号内螺栓;7、四号内螺栓;8、滑动杆;9、凹槽;10、球铰座;11、定位螺栓;12、踝骨骨钉;13、铰杆;14、二号固定板;15、二号夹板;16、二号内螺栓;17、防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包括一号夹板2、一号固定板4和一号内螺栓3,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一号固定板4,一号夹板2上设置有一号内螺栓3,一号夹板2与一号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腿骨钉1,一号固定板4靠近腿骨钉1一侧设置有防滑槽17,一号固定板4远离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杆套5,杆套5上设置有三号内螺栓6,三号内螺栓6一侧设置有四号内螺栓7,杆套5内设置有滑动杆8,滑动杆8上设置有凹槽9,滑动杆8远离杆套5一端设置有球铰座10,球铰座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11,球铰座10一侧设置有铰杆13,铰杆13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14,铰杆13与二号固定板14焊接,二号固定板14一侧设置有二号夹板15,二号夹板15与二号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踝骨骨钉12,二号夹板15上设置有二号内螺栓16,二号固定板14与二号夹板15通过二号内螺栓16连接,二号内螺栓16与二号夹板15通过螺纹连接,二号内螺栓16与二号固定板14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二号固定板14一侧设置有二号夹板15,二号夹板15与二号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踝骨骨钉12,二号夹板15上设置有二号内螺栓16,二号固定板14与二号夹板15通过二号内螺栓16连接,二号内螺栓16与二号夹板15通过螺纹连接,二号内螺栓16与二号固定板14通过螺纹连接,一号夹板2与一号固定板4通过一号内螺栓3连接,一号内螺栓3与一号夹板2通过螺纹连接,通过一号内螺栓3可以将一号夹板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夹板(2)、一号固定板(4)和一号内螺栓(3),所述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所述一号固定板(4),所述一号夹板(2)上设置有所述一号内螺栓(3),所述一号夹板(2)与所述一号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腿骨钉(1),所述一号固定板(4)靠近所述腿骨钉(1)一侧设置有防滑槽(17),所述一号固定板(4)远离所述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杆套(5),所述杆套(5)上设置有三号内螺栓(6),所述三号内螺栓(6)一侧设置有四号内螺栓(7),所述杆套(5)内设置有滑动杆(8),所述滑动杆(8)上设置有凹槽(9),所述滑动杆(8)远离所述杆套(5)一端设置有球铰座(10),所述球铰座(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11),所述球铰座(10)一侧设置有铰杆(13),所述铰杆(13)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14),所述铰杆(13)与所述二号固定板(14)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夹板(2)、一号固定板(4)和一号内螺栓(3),所述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所述一号固定板(4),所述一号夹板(2)上设置有所述一号内螺栓(3),所述一号夹板(2)与所述一号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腿骨钉(1),所述一号固定板(4)靠近所述腿骨钉(1)一侧设置有防滑槽(17),所述一号固定板(4)远离所述一号夹板(2)一侧设置有杆套(5),所述杆套(5)上设置有三号内螺栓(6),所述三号内螺栓(6)一侧设置有四号内螺栓(7),所述杆套(5)内设置有滑动杆(8),所述滑动杆(8)上设置有凹槽(9),所述滑动杆(8)远离所述杆套(5)一端设置有球铰座(10),所述球铰座(10)上设置有定位螺栓(11),所述球铰座(10)一侧设置有铰杆(13),所述铰杆(13)一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14),所述铰杆(13)与所述二号固定板(14)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骨折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固定板(14)一侧设置有二号夹板(15),所述二号夹板(15)与所述二号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踝骨骨钉(12),所述二号夹板(15)上设置有二号内螺栓(16),所述二号固定板(14)与所述二号夹板(15)通过所述二号内螺栓(16)连接,所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扶世杰汪国友奉琦罗蓓徐俊洁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