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流道机构及冲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52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及冲切工艺,其特征是包括本体部和交换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所述交换部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为针冲凸模、上折凸模或下折凸模其中一种,所述凹模为针冲凹模、上折凹模或下折凹模其中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高效,尤其适合于提高SOT系列的小颗粒产品的质量。本结构的冲切装置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移动板承载引线框架在各工作位置往复运动,通过伺服冲流道机构的驱动分别实现针冲、上折、下折冲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流道机构及冲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封装系统中的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流道机构。
技术介绍
当引线框架和环氧树脂在模具中完成塑封过程后,经下料机械手将塑封后产品放入凹模中进行冲切,将多余的小浇口、流道以及Culler进行冲切,为后道切筋工序做准备。目前IC封装设备大多采用气缸进行冲切,气缸结构受到气源压力不稳定的影响,且气缸的精准度不够,冲切力道无法控制,导致冲切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对于SOT系列的小颗粒产品,质量更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半导体芯片品种的不同,冲流道机构可采用上折、下折和针冲三种冲切方式。上述三种冲切方式不同,导致冲流道机构皆有不同,分别准备则明显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伺服冲流道机构精度低,产品质量受影响,无法兼顾多种冲切方式,成本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本体部和交换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所述交换部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本体上部包括伺服冲流道机构,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下方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连接凸模,所述本体下部包括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连接有凹模,所述本体下方分别设有气缸A和气缸D,所述气缸A的工作端连接支撑块,所述气缸D工作端连接有滚子;所述凸模为针冲凸模、上折凸模或下折凸模其中一种,所述凹模为针冲凹模、上折凹模或下折凹模其中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包括天板和上基板,所述天板和上基板之间固接有支柱,所述天板上固接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皮带B连接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传动联接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端套接在丝杆上,其另一端套接在导柱上,所述导柱固接于上基板;所述移动块上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接移动块,其另一端固接抵块A;所述丝杆上下分别通过支撑组件连接上基板和天板,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上设有气缸B,所述气缸B工作端连接连接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冲凹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接针冲凹模本体,所述底板四周分别固接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针冲凹模本体分别固接有定位块、定位柱、内挡块、定位针和传感器;所述针冲凸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方两端固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滑道相适配,所述框架下方两侧固接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贯穿框架的直线轴承,位于框架中心部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移动底板,其另一端连接压板,位于框架中心部两侧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弹簧压板,其另一端连接CULL冲切板;所述压板通过刀片安装板连接冲针,所述压板两侧通过导柱连接卸料导向板,所述弹簧压板与连接块相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固接有把手,所述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板连接针冲凹模本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折凹模包括由边框A和边框B构成的边框,所述边框内连接有上折凹模本体,所述边框A和边框B上分别设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上折凹模本体由两块本体构成分别通过转轴与边框连接,两块本体之间设有CULL支撑板,所述上折凹模本体上设有定位块,所述边框底部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方连接CULL支撑板;所述上折凸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方两端固接有导向板,所述框架下方两端固接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贯穿框架的直线轴承,位于框架中心部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移动底板,其另一端连接连接板,位于框架中心部两侧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弹簧压板,其另一端连接CULL推杆,所述CULL推杆位于连接板之间;所述框架上还设有贯穿的气接头,所述气接头下方连通吹气块,所述框架下方还固接有限位针,所述CULL推杆上连接有压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折凹模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连接下折凹模本体,所述下折凹模本体由两块本体构成并分别通过转轴与边框连接,两块本体之间设有CULL支撑板,所述边框底部固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方连接CULL支撑板,所述支撑块两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支撑块,其另一端连接下折凹模本体;所述下折凸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方两侧固接有导向板,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贯穿框架的直线轴承,位于框架中心部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移动底板,其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下折压板,位于框架中心部两侧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弹簧压板,其另一端连接CULL推杆,所述CULL推杆位于下折压板之间;所述框架上还设有气接头,所述气接头连接真空吸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精准定位机构包括位于凹模上的锁紧块A和锁紧块B,位于凸模上的精定位块。一种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的冲切工艺,根据工作要求选择凸模和凹模的种类并进行装配,通过伺服电机A驱动轨道运动,引线框架进入冲切工作位,伺服冲流道机构开始工作完成冲切,伺服电机A驱动轨道运动,引线框架离开冲切工作位;进行针冲冲切工作时,伺服冲流道机构驱动针冲凸模下降,伺服电机B驱动移动块,移动块通过抵块A推动移动底板向下运动,移动底板带动冲针或刀片进行冲切,完成冲切流道和小浇口的工作;同时,气缸B带动连接块推动弹簧压板和CULL冲切板向下冲切,从而完成对Culler的冲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更换凸模和凹模的种类并进行装配,进行上折冲切工作时,伺服冲流道机构驱动上折凸模下降,气缸B工作,推动弹簧压板带动CULL推杆向下运动;气缸A工作,推动支撑块带动CULL支撑板向上运动,上下共同作用,Culler保持夹持状态,气接头通过吹气块吹气,迅速降温;气缸D工作带动滚子向上推动上折凹模,上折凹模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向上旋折,完成上折冲切;折断的Culler沿着CULL支撑板斜坡落入废料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更换凸模和凹模的种类并进行装配,进行下折冲切工作时,下折凹模和下折凸模共同作用,保持夹持状态,真空吸盘通过负压吸附Culler;伺服冲流道机构带动抵块A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下折压板与下折凹模面贴合;抵块A继续向下运动,下折凹模以转轴为旋转中心向下旋折,并压缩弹簧;下折压板在直线轴承和转轴的导向下,向内侧滑动并向上旋折,完成下折冲切;真空吸盘停止工作,Culler落入废料盒。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结构的冲切装置在伺服电机驱动下,移动板承载引线框架在各工作位置往复运动,通过伺服冲流道机构的驱动分别实现针冲、上折、下折冲切。伺服冲流道机构在伺服电机和气缸的控制下,高效稳定的实现冲切工作,尤其适合于提高小颗粒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采用更换交换部的工作方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伺服冲流道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针冲冲切工作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针冲凹模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针冲凸模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上折冲切工作局部示意图。图10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本体部和交换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所述交换部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本体上部包括伺服冲流道机构,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下方连接有滑道(25),所述滑道(25)连接凸模,所述本体下部包括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上连接有凹模,所述本体下方分别设有气缸A(6)和气缸D(28),所述气缸A(6)的工作端连接支撑块(59),所述气缸D(28)工作端连接有滚子(29);所述凸模为针冲凸模、上折凸模或下折凸模其中一种,所述凹模为针冲凹模、上折凹模或下折凹模其中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本体部和交换部,所述本体部包括本体上部和本体下部,所述交换部包括凸模和凹模;所述本体上部包括伺服冲流道机构,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下方连接有滑道(25),所述滑道(25)连接凸模,所述本体下部包括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上连接有凹模,所述本体下方分别设有气缸A(6)和气缸D(28),所述气缸A(6)的工作端连接支撑块(59),所述气缸D(28)工作端连接有滚子(29);所述凸模为针冲凸模、上折凸模或下折凸模其中一种,所述凹模为针冲凹模、上折凹模或下折凹模其中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包括天板(7)和上基板(18),所述天板(7)和上基板(18)之间固接有支柱(17),所述天板(7)上固接有伺服电机B(12),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13)连接主动带轮(14),所述主动带轮(14)通过皮带B(15)连接从动带轮(16),所述从动带轮(16)传动联接丝杆(19);所述丝杆(19)上设有移动块(21),所述移动块(21)一端套接在丝杆(19)上,其另一端套接在导柱(22)上,所述导柱(22)固接于上基板(18);所述移动块(21)上固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一端固接移动块(21),其另一端固接抵块A(24);所述丝杆(19)上下分别通过支撑组件(17)连接上基板(18)和天板(7),所述伺服冲流道机构上设有气缸B(26),所述气缸B(26)工作端连接连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针冲凹模包括底板(29),所述底板上固接针冲凹模本体(30),所述底板四周分别固接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针冲凹模本体(30)分别固接有定位块(36)、定位柱(37)、内挡块(38)、定位针(39)和传感器(35);所述针冲凸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方两端固接有导向板(51),所述导向板(51)与滑道相适配,所述框架下方两侧固接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贯穿框架的直线轴承(46),位于框架中心部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移动底板(50),其另一端连接压板(41),位于框架中心部两侧的直线轴承一端连接弹簧压板(47),其另一端连接CULL冲切板(49);所述压板(41)通过刀片安装板(42)连接冲针(43),所述压板两侧通过导柱(45)连接卸料导向板(44),所述弹簧压板(47)与连接块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板(29)上固接有把手(31),所述传感器(35)通过传感器安装板(34)连接针冲凹模本体(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种冲切方式的伺服冲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折凹模包括由边框A(52)和边框B(53)构成的边框,所述边框内连接有上折凹模本体(56),所述边框A和边框B上分别设有精准定位机构,所述上折凹模本体(56)由两块本体构成分别通过转轴(57)与边框连接,两块本体之间设有CULL支撑板(60),所述上折凹模本体(56)上设有定位块,所述边框底部连接支撑块(59),所述支撑块(59)上方连接CULL支撑板(60);所述上折凸模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方两端固接有导向板(51),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韬汪洋赵仁家汪瑞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富仕三佳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