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24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0.5~2.0g、红霉素0.1~0.4g、L‑岩藻糖0.2~0.6g、掩味剂1~3g、渗透压调节剂4~8g、pH调节剂1~5g,余量为注射用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佳,质量控制准确,效果稳定,口感良好,提高了用药顺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
,尤其是涉及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很多小儿呼吸道疾病都可表现为以呼吸过程中发出持续、高调、粗糙的声音(即喘息为主的临床特征,这是由于气体通过患儿狭窄气道形成湍流所致,此外还伴有气促、咳嗽、两肺哮鸣音等主要表现。国外数据显示,在小儿群体中3周岁之前出现过≥1次喘息者的占比约为34%,6岁前则接近50%。鉴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支气管痉挛和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4个方面,故而其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针对支气管痉挛等主要发病机制的对症支持治疗,旨在快速缓解患儿喘息等症状,改善通气,维护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防止并发症。硫酸沙丁胺醇(Salbutamolsulfate)又称舒喘灵,是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外观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其作用为舒张呼吸道平滑肌,它主要于从主气管至终端肺泡的所有平滑肌,并具有拮抗支气管收缩作用。硫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强,对心脏的β-1受体较弱,是目前较安全、最常用的平喘药,其优点是起效快、可迅速改善病人症状,解痉、平喘、祛痰,缺点是作用不持久,仅仅起到缓解哮喘病人症状的应用,较长时间应用可导致β受体向下调节,使患者对β受体激动剂失敏,甚至还可能对治疗哮喘产生耐药现象,对治疗产生了相应的障碍。红霉素属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包括革兰阳性菌、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活性外,还兼有免疫调节、非特异性抗炎平喘等作用,适用于喘息性疾病。硫酸沙丁胺醇和红霉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喘息性疾病的有效率,但是由硫酸沙丁胺醇和红霉素制备的吸入制剂仍然存在遇酸稳定性差,质量难以控制,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并且红霉素味道较苦,口感不佳,小儿不易接受,用药顺应性降低,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具有稳定性佳,质量控制准确,效果稳定,口感良好,提高了用药顺应性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0.5~2.0g、红霉素0.1~0.4g、L-岩藻糖0.2~0.6g、掩味剂1~3g、渗透压调节剂4~8g、pH调节剂1~5g,余量为注射用水。优选地,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1.5g、红霉素0.125g、L-岩藻糖0.5g、掩味剂2g、渗透压调节剂7g、pH调节剂4g,余量为注射用水。优选地,所述掩味剂包括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优选地,所述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0.5~0.8)。更优选地,所述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0.62。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600。优选地,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氯化钠、氯化镁、葡萄糖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盐酸、柠檬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枸橼酸-枸橼酸氢二钠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的制备方法,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保证了药物稳定性,操作简单。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处方用量的麦芽糊精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入处方量的硫酸沙丁胺醇、红霉素、L-岩藻糖、聚乙二醇和渗透压调节剂,充氮搅拌使其溶解,降温至室温,得混合液;S2.用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的pH值到3.5~4.5,然后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除菌;S3.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充氮灌封,以121℃灭菌15min,得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搅拌速度为600~1000rpm/min,搅拌时间为30min。本专利技术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中,利用硫酸沙丁胺醇和红霉素为主药,但是在制备过程中主药处于酸性条件下其稳定性会下降,导致效果不稳定,将L-岩藻糖加入主药中,提高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处于酸性条件的稳定性,猜测可能是由于L-岩藻糖具有稳定的环状结构,以提高了主药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中添加了红霉素,制剂的味道较苦,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对掩盖苦涩味采用了加入甜味剂、香精、包衣等方法进行试验,均未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加入甜味剂和香精不能有效掩盖口味,苦味和甜味并存,包衣和离子交换树脂由于不溶于水不适合于溶液型制剂,最后,本专利技术发现加入麦芽糊精可以降低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的苦涩感,降低苦感的原因猜测是因为红霉素和麦芽糊精在范德华力和氢键缔合的作用下,使得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达不到味蕾的苦涩味阈值,起到了掩盖不良味觉的作用,但是加入麦芽糊精后,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苦涩感,本专利技术人将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复配,加入少量的聚乙二醇可显著降低苦涩味,当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0.5~0.8)时,苦涩味明显消失,可能是由于聚乙二醇具有优秀的相容性,促进麦芽糊精和红霉素有效结合,降低主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达到掩味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利用硫酸沙丁胺醇和红霉素为主药,在制剂中添加L-岩藻糖,提高了药物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质量控制准确,效果稳定;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未添加大量的矫味剂和香精香料,降低了毒副作用,采用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复配解决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口感差、顺应性差等问题,消除小孩对药物的恐惧感,提高了小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足儿童临床用药的需要;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工业化生产,保证了药物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涉及的原辅料均符合药品标准,并可以通过商品渠道购买得到。以下各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涉及的试验方法为常规的实验方法。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配方:硫酸沙丁胺醇1.5g红霉素0.1gL-岩藻糖0.3g掩味剂2g氯化镁4g8%盐酸溶液2g制成1000ml;其中掩味剂包括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600,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600质量比为1:0.5;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处方用量的麦芽糊精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入处方量的硫酸沙丁胺醇、红霉素、L-岩藻糖、聚乙二醇和渗透压调节剂,充氮搅拌使其溶解,搅拌速度为800rpm/min,搅拌时间为30min,降温至室温,得混合液;S2.用pH调节剂调节混合液的pH值到3.5,然后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除菌;S3.半成品检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0.5~2.0g、红霉素0.1~0.4g、L-岩藻糖0.2~0.6g、掩味剂1~3g、渗透压调节剂4~8g、pH调节剂1~5g,余量为注射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0.5~2.0g、红霉素0.1~0.4g、L-岩藻糖0.2~0.6g、掩味剂1~3g、渗透压调节剂4~8g、pH调节剂1~5g,余量为注射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ml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制成:硫酸沙丁胺醇1.5g、红霉素0.125g、L-岩藻糖0.5g、掩味剂2g、渗透压调节剂7g、pH调节剂4g,余量为注射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掩味剂包括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0.5~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麦芽糊精和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1:0.6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