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74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1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支撑膜,设置于所述屏体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复合胶带,设置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屏体一侧;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支撑膜和/或所述复合胶带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位置对应,所述孔区用于与外接的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位置对应。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降低孔区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出现Mura现象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面板一般设置有多个孔区,例如,对应于听筒的孔区、对应于摄像头的孔区、对应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孔区等。显示面板的自发光可能会使得该孔区位置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出现Mura偏暗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孔区对应的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出现Mura现象的概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支撑膜,设置于所述屏体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复合胶带,设置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屏体一侧;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支撑膜和/或所述复合胶带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所述孔区用于与外接的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为减反射增透膜。该类型的第一低反射膜较为成熟,容易获得,且效果较好。其中,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孔区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重合。该设计方式可以在降低第一低反射膜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孔区被第一低反射膜覆盖,进而使得孔区对应的所有屏体区域的显示画质得到改善。其中,所述复合胶带设置有所述孔区,所述支撑膜对应所述孔区的位置设置有孔洞,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填充于所述孔洞内。该设计方式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结构简单,且工艺上易于实现。其中,所述孔区或所述孔洞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圆角矩形、菱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本申请可以任意设定孔区和孔洞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孔洞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粘结层。通过该粘结层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第一低反射膜与孔洞的内壁之间结合较为紧密,降低第一低反射膜从孔洞中脱落的概率。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低反射膜,位于所述屏体与所述支撑膜之间,和/或,位于所述支撑膜与所述复合胶带之间。上述第二低反射膜可以降低支撑膜或复合胶带产生的反射光对屏体造成的显示画质亮度不均的概率。其中,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第二低反射膜的材质相同。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工艺制作时的复杂程度。其中,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第二低反射膜直接接触设置。该设计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在工艺制备时,第一低反射膜和第二低反射膜可连续形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孔区;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与所述孔区对应设置。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屏体、支撑膜和复合胶带,其中第一低反射膜与支撑膜和/或复合胶带同层设置,且第一低反射膜在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显示面板的孔区在屏体上的正投影。位于孔区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屏体自发光在该孔区的显示面板与空气的界面上产生的反射光较多,该反射光对屏体显示画质影响较大,会使得该孔区呈现出偏暗的现象。而本申请中在对应于该孔区位置处设置的第一低反射膜可以降低屏体自发光引起的反射光,进而降低屏体自发光对孔区位置的显示画质的影响,降低Mura偏暗现象产生的概率;且该设计方式所需要的第一低反射膜的材质较少,成本相对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沿A-A剖线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等。其包括:屏体10、支撑膜12、复合胶带14和第一低反射膜16。具体地,屏体1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100和非显示面102,用户从显示面100一侧可以看到屏体10的显示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屏体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阵列层、器件层、触控层等,其中,衬底可以为柔性衬底,其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PI)等,在该柔性衬底上形成的屏体10具备一定的柔性,可以进行弯曲或卷绕。器件层中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空穴注入层与阳极相接触,电子注入层与阴极相接触。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经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后,到达发光材料层;阴极产生的电子经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后,到达发光材料层;发光材料层内的空穴和电子复合形成激发态,最后激发态衰减产生光线,进而在屏体10的显示面100一侧形成显示画面。另外,该屏体10的器件层也可作为光学模组,例如,指纹识别模组的光源。支撑膜12设置于屏体10的非显示面102一侧,用于支撑屏体10;例如,支撑膜12可以与屏体10的衬底一侧贴合设置。支撑膜12的材质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等,其形状可与屏体10的非显示面102一侧形状相同。复合胶带14设置于支撑膜12远离屏体10一侧;复合胶带14中可以包含有泡棉胶层、防静电层、吸光层等,其中,泡棉胶层可以对该屏体10起到缓冲应力以及保护作用;防静电层可以对该屏体1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以保护屏体;吸光层可以对该屏体10的非显示面102一侧的出光进行吸收,以降低该屏体10背面出光对其他模组或屏体10显示画质的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胶带14中也可设置其他功能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低反射膜16与支撑膜12和/或复合胶带14同层设置,且第一低反射膜16与显示面板的孔区(图未示)位置对应,孔区用于与外接的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位置对应。例如,该光学模组可以为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等,声学模组可以为听筒/扬声器模组等。位于孔区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屏体10的自发光在该孔区位置处的显示面板与空气的界面上产生的反射光较多,该反射光对屏体10的显示画质影响较大,会使得该孔区呈现出偏暗的现象。而本申请中在对应于该孔区位置处设置的第一低反射膜16可以降低屏体10自发光引起的反射光,进而降低屏体10自发光对孔区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n支撑膜,设置于所述屏体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n复合胶带,设置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屏体一侧;/n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支撑膜和/或所述复合胶带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所述孔区用于与外接的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支撑膜,设置于所述屏体的所述非显示面一侧;
复合胶带,设置于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屏体一侧;
第一低反射膜,与所述支撑膜和/或所述复合胶带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孔区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所述孔区用于与外接的光学模组或声学模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反射膜为减反射增透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孔区在所述屏体上的正投影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胶带设置有所述孔区,沿所述屏体到所述支撑膜的方向上,所述支撑膜对应所述孔区的位置设置有孔洞,所述第一低反射膜填充于所述孔洞内。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春郑义彭兆基党鹏乐王明晖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