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21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包括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承滚珠的设置,与同类轴承相比轴承滚珠多出4粒,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使单个轴承滚珠受力均匀,有效的防止在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时造成轴承的损坏;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的设置,精密的配合能减少轴承的磨损程度,增加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灰尘进入的机率;轴承滚珠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的设置,合理的受力夹角,能承受最大的径向和轴向综合压力,提高了轴承的综合受力比;滚珠保持架的设置,增加了滚珠保持架的整体强度和受压能力,防止因滚珠保持架的损坏造成轴承的不运转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
本技术属于双列角接触轴承
,尤其涉及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被广泛应用在转动机构上,起到传动、支撑、减少摩擦和承受负载等作用,轴承的种类很多,其中角接触球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具有更好的刚性,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作用在两个方向的轴向负荷,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能限制轴或外壳双向轴向位移,能承受倾覆力矩,特别适用于有高刚性要求的应用场合。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178473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内圈、外圈、钢球、保持架、内密封圈和密封机构,所述内圈是由两个形状完全一致的内圈环组成的分体式结构,所述两个内圈环相接处的两边倒角,且在所述内圈外壁中部形成一个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设有内密封圈,所述内圈外壁与外圈内壁上的凹槽构成与钢球相适配的双列滚动槽,所述钢球套在保持架上,保持架将钢球均匀分布在双列滚动槽中,所述密封机构位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上开口处,密封机构包括防尘盖、橡胶密封圈、不锈钢预紧弹簧和不锈钢骨架。本技术轴承的内部密封圈和外部密封机构可以很好的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轴承内部,同时防止轴承内部的润滑油脂外泄,提高了轴承的传动精度和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还存在着保持架耐磨导热性能差,配合精度低,容易因损坏导致轴承运转不正常,轴承滚珠粒数少,在使用时单个受力大,容易造成轴承损坏,以及应用到有高刚性要求的场合时承受倾覆力矩小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以解决现有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还存在着保持架耐磨导热性能差,配合精度低,容易因损坏导致轴承运转不正常,轴承滚珠粒数少,在使用时单个受力大,容易造成轴承损坏,以及应用到有高刚性要求的场合时承受倾覆力矩小的问题。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包括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所述滚珠保持架采用2个,设置为波浪形,嵌装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其单个重量为8.3g;所述轴承外圈套接在轴承内圈的外部;所述轴承滚珠嵌装在滚珠保持架内,并与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滚动连接。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选用材料均为G9Cr18,其单个重量分别为139.5g和77.5g,具有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力,适用于对刚性有要求的工作场合。所述轴承外圈包括外圈体和内滑道,所述内滑道设置2个,均开设在外圈体的内侧。所述轴承内圈包括倒角,外滑道和内圈体,所述倒角设置为2处,分别开设在内圈体的两侧;所述外滑道设置为2处,均开设在内圈体的外侧。所述轴承滚珠的直径为φ8.731mm,设置2列,均嵌装在滚珠保持架上,每列数量为14粒,与同类轴承相比轴承滚珠多出4粒,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使单个轴承滚珠受力均匀,有效的防止在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时造成轴承的损坏。所述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配套径向游隙最小为0.124mm,最大为0.130mm;所述轴承滚珠的配套公差为±0.005,精密的配合能减少轴承的磨损程度,增加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灰尘进入的机率。所述轴承滚珠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中与轴承轴向垂直线的受力夹角为32°,合理的受力夹角,能承受最大的径向和轴向综合压力,提高了轴承的综合受力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轴承滚珠的设置,轴承滚珠的直径为φ8.731mm,设置2列,均嵌装在滚珠保持架上,每列数量为14粒,与同类轴承相比轴承滚珠多出4粒,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使单个轴承滚珠受力均匀,有效的防止在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时造成轴承的损坏。2.本技术的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的设置,滚珠保持架,轴承外圈,轴承滚珠和轴承内圈配套径向游隙最小为0.124mm,最大为0.130mm;所述轴承滚珠的配套公差为±0.005,精密的配合能减少轴承的磨损程度,增加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灰尘进入的机率。3.本技术的轴承滚珠,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的设置,轴承滚珠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中与轴承轴向垂直线的受力夹角为32°,合理的受力夹角,能承受最大的径向和轴向综合压力,提高了轴承的综合受力比。4.本技术的滚珠保持架的设置,滚珠保持架设置为波浪形,具有良好的耐磨导热性,增加了滚珠保持架的整体强度和受压能力,防止因滚珠保持架的损坏造成轴承的不运转,而且其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滚珠保持和配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承外圈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轴承内圈局部剖视图。图中:1-滚珠保持架,2-轴承外圈,21-外圈体,22-内滑道,3-轴承滚珠,4-轴承内圈,41-倒角,42-外滑道,43-内圈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包括滚珠保持架1,轴承外圈2,轴承滚珠3和轴承内圈4,所述滚珠保持架1采用2个,设置为波浪形,嵌装在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之间,其单个重量为8.3g;所述轴承外圈2套接在轴承内圈4的外部;所述轴承滚珠3嵌装在滚珠保持架1内,并与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滚动连接。所述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选用材料均为G9Cr18,其单个重量分别为139.5g和77.5g,具有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力,适用于对刚性有要求的工作场合。所述轴承外圈2包括外圈体21和内滑道22,所述内滑道22设置2个,均开设在外圈体21的内侧。所述轴承内圈4包括倒角41,外滑道42和内圈体43,所述倒角41设置为2处,分别开设在内圈体43的两侧;所述外滑道42设置为2处,均开设在内圈体43的外侧。所述轴承滚珠3的直径为φ8.731mm,设置2列,均嵌装在滚珠保持架1上,每列数量为14粒,与同类轴承相比轴承滚珠3多出4粒,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使单个轴承滚珠3受力均匀,有效的防止在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时造成轴承的损坏。所述滚珠保持架1,轴承外圈2,轴承滚珠3和轴承内圈4配套径向游隙最小为0.124mm,最大为0.130mm;所述轴承滚珠3的配套公差为±0.005,精密的配合能减少轴承的磨损程度,增加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灰尘进入的机率。所述轴承滚珠3在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中与轴承轴向垂直线的受力夹角为32°,合理的受力夹角,能承受最大的径向和轴向综合压力,提高了轴承的综合受力比。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在轴承工作中,轴承滚珠3的直径为φ8.731mm,设置2列,均嵌装在滚珠保持架1上,每列数量为14粒,与同类轴承相比轴承滚珠3多出4粒,能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使单个轴承滚珠3受力均匀,有效的防止在较强的倾覆力矩承受时造成轴承的损坏,滚珠保持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珠保持架(1),轴承外圈(2),轴承滚珠(3)和轴承内圈(4),所述滚珠保持架(1)采用2个,设置为波浪形,嵌装在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之间,其单个重量为8.3g;所述轴承外圈(2)套接在轴承内圈(4)的外部;所述轴承滚珠(3)嵌装在滚珠保持架(1)内,并与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滚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珠保持架(1),轴承外圈(2),轴承滚珠(3)和轴承内圈(4),所述滚珠保持架(1)采用2个,设置为波浪形,嵌装在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之间,其单个重量为8.3g;所述轴承外圈(2)套接在轴承内圈(4)的外部;所述轴承滚珠(3)嵌装在滚珠保持架(1)内,并与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滚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4)选用材料均为G9Cr18,其单个重量分别为139.5g和77.5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2)包括外圈体(21)和内滑道(22),所述内滑道(22)设置2个,均开设在外圈体(21)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平板玻璃雕铣用双列角接触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平阳廷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一佳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