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20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包括A散热体、B散热体、散热风扇、P1进油管、P2进油管、T1出油管、T2出油管,A散热体、B散热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散热风扇设置于一体结构的前侧中心,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对着A散热体、B散热体;P2进油管设置在B散热体的底部,T2出油管设置B散热体的右侧面的顶部;P1进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底部,T1出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顶部,工作时高温液压油从P1进油管、P2进油管分别进油,T1出油管、T2出油管独立回油,两路散热油路独立工作,实现大流量散热;散热油路之间设置散热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散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
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压系统的双通道散热器。
技术介绍
液压系统工作时,一方面各液压元件及管路等会有摩擦损失、压力损失、容积损失,这些功率损失最终都转化为热量,使油温升高,引起油液黏度变化,使液压系统中泄漏增加,橡胶密封失效;使系统容积效率降低,甚至会引起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耦合件的间隙变小而动作失效,危害巨大。另一方面,液压系统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紧凑,单纯通过设计油箱和管路散热,不能达到理想的冷却效果,且安装空间受限,成本较高,所以常设置辅助装置来强制散热。液压系统散热器是为了延长液压元器件使用寿命而应用的辅助装置,散热器内置翅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加快热传导速度,在风扇作用下,以空气为冷却源,将热量带走,达得冷却效果,如工程机械中的搅拌拖泵、搅拌车载泵、细石混凝土泵单泵等液压系统依靠散热器的管路循环散热。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在解决散热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且体积大占地空间大,成本高,安装也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液压系统的散热器散热效果差导致系统故障率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包括A散热体、B散热体、散热风扇、P1进油管、P2进油管、T1出油管、T2出油管,A散热体、B散热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散热风扇设置于一体结构的前侧中心,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对着A散热体、B散热体;P2进油管设置在B散热体的底部,T2出油管设置B散热体的右侧面的顶部;P1进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底部,T1出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顶部,工作时高温液压油从P1进油管、P2进油管分别进油,T1出油管、T2出油管独立回油,两路散热油路独立工作,实现大流量散热;散热油路之间设置散热空气通道。优选的,所述散热油路和散热空气通道交错设置形成散热隔层。优选地,所述散热隔层包括内翘板、外翘板、前内封条、后内封条、复合板,内翘板为弧形结构形成波浪状,且前后设置有前内封条、后内封条形成密封性散热油路,外翘板同样为弧形结构形成波浪状,前后侧连通形成散热空气通道,内翘板、外翘板采用弯曲折叠型、呈波浪形加厚铝合金制成且均固定在复合板上,实现承压高、紧凑的结构、散热效率高。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包括驱动马达、风扇叶,驱动马达设置于散热风扇中心位置,一个风扇叶同时带动两组散热体,对着散热体吹风或吸风,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风扇叶低转速产生较大风量,噪音低。优选地,所述A散热体、B散热体为一体焊接成型,呈长方体形状,焊接处采用钎焊连接,焊点厚,耐压耐爆裂性好。优选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上分别设置有管接口,管接口上焊接内螺纹接头,与带有密封垫的油管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一个风扇叶同时对两个散热片工作;小体积、大散热面积,比传统散热效果好,提高20%左右;通流量大、耐压能力提高;实现两个液压回路独立散热;噪音低;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视图。图2是图1后视图。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个散热体的散热通道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散热油路示意图。图中:1-A散热体、2-B散热体、3-风扇叶、4-驱动马达、5-T2出油管、6-T1出油管、7-P2进油管、8-P1进油管、9-内翘板、10-外翘板、11-前内封条、12-后内封条、13-复合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至图6,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主要包括A散热体(1)、B散热体(2)、风扇叶(3)、驱动马达(4)、T2出油管(5)、T1出油管(6)、P2进油管(7)、P1进油管(8)、内翘板(9)、外翘板(10)、前内封条(11)、后内封条(12)、复合板(13),风扇叶和驱动马达组装成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设置于A散热体(1)、B散热体(2)一体后结构的前侧中心,驱动马达同轴连接风扇叶并带动其转动,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对着A散热体、B散热体;P2进油管设置在B散热体的底部,T2出油管设置B散热体的右侧面的顶部;P1进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底部,T1出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顶部。A散热体(1)、B散热体(2)均采用交错散热网,由内翘板(9)、外翘板(10)、前内封条(11)、后内封条(12)、复合板(13)组成,内翘板前后设置有前内封条、后内封条形成密封性散热油路,外翘板前后侧连通形成散热空气通道,内翘板、外翘板均固定在复合板上。内翘板、外翘板均采用铝合金制成弯曲折叠型、呈波浪形,比普通散热器的翘板厚,紧凑的结构实现了较大的散热面积;内翘板、外翘板交错设置,形成多组交替的散热油路、散热空气通道使散热器散热性能提高;本实施例散热器为两个散热体一体焊接成型,呈长方体形状,焊接处采用钎焊工艺,焊点很厚;A散热体、B散热体中空气流道与多组油液管道交错,而且有效缓冲液压油压力,防止油道变形;P1进油管(8)、T1出油管(6)组成一路散热通道,通流量最大达80L/min,P2进油管(7)、T2出油管(5)组成另外一路散热通道,通流量最大达到280L/min,两路散热通道可以独立工作;风扇叶(3)由驱动马达(4)驱动,强制使冷空气导流,同时与两路高温液压油进行高效热交换,将热量带走;驱动马达(4)低速转动就能产生很大的风量,有效降低噪音。散热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系统中,进油管和出油管上分别设置有管接口,管接口上焊接内螺纹接头,与带有密封垫的油管接头螺纹连接在一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A散热体、B散热体、散热风扇、P1进油管、P2进油管、T1出油管、T2出油管,A散热体、B散热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散热风扇设置于一体结构的前侧中心,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对着A散热体、B散热体;P2进油管设置在B散热体的底部,T2出油管设置B散热体的右侧面的顶部;P1进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底部,T1出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顶部,工作时高温液压油从P1进油管、P2进油管分别进油,T1出油管、T2出油管独立回油,两路散热油路独立工作,实现大流量散热;散热油路之间设置散热空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A散热体、B散热体、散热风扇、P1进油管、P2进油管、T1出油管、T2出油管,A散热体、B散热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散热风扇设置于一体结构的前侧中心,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对着A散热体、B散热体;P2进油管设置在B散热体的底部,T2出油管设置B散热体的右侧面的顶部;P1进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底部,T1出油管设置在A散热器的左侧面的顶部,工作时高温液压油从P1进油管、P2进油管分别进油,T1出油管、T2出油管独立回油,两路散热油路独立工作,实现大流量散热;散热油路之间设置散热空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液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油路和散热空气通道交错设置形成散热隔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液压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鹏李小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玛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