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19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扇,塔扇设有用于输出气流的出风风道,出风风道可拆卸地安装有加热件,出风风道输出的气流流过加热件;其中,塔扇设有加热件容置部,从出风风道拆卸的加热件可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如此,从出风风道拆卸的加热件可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因此无需选择其它地方放置加热件,而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的加热件可始终跟随塔扇移动,从而有效避免遗失加热件,降低了塔扇的使用成本,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塔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具有各种功能的家用电器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改善。风扇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一种家用电器,可在炎热的夏季为人们带来清凉。但是在寒冷的冬季,风扇无法使用而处于闲置状态,占用了居住空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此,一种能够兼顾输送热风和输送冷风两种功能的冷暖塔扇应运而生。塔扇又名对流扇,是一种根据气流学原理让室内与室外空气形成立体交换系统,由于具有供暖与供热两种功能的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塔扇的制热原理是通过PTC加热件发热加热气流实现的,因此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无需使用制热功能时,使用者需将PTC加热件拆下,而拆下的PTC体积较小容易遗失,从而提高了塔扇的使用成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塔扇的加热件在拆卸后容易遗失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件在拆卸后不易遗失的塔扇。一种塔扇,所述塔扇设有用于输出气流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可拆卸地安装有加热件,所述出风风道输出的气流流过所述加热件;其中,所述塔扇设有加热件容置部,从所述出风风道拆卸的所述加热件可限位于所述加热件容置部。如此,从出风风道拆卸的加热件可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因此无需选择其它地方放置加热件,而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的加热件可始终跟随塔扇移动,从而有效避免遗失加热件,降低了塔扇的使用成本,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包括塔扇底座及安装于所述塔扇底座的塔扇主体,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塔扇主体,所述加热件容置部位于所述塔扇底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容置部为开设于所述塔扇底座的容置槽,所述加热件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加热件插设于所述容置槽时,所述加热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加热件的另一端突伸出所述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加热件插设于所述容置槽时,所述加热件在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的边缘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所述塔扇主体自所述第一底面向远离所述塔扇底座的方向竖直延伸,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底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第一底面的外侧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与所述加热件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加热件对应插设于一个所述容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底座开设有包括多个容置槽,多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塔扇底座的周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底座开设有两个容置槽,两个所述容置槽分别位于所述塔扇底座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扇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塔扇底座,所述防护罩可与所述容置槽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加热件的容置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塔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塔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塔扇拆卸加热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塔扇100,塔扇100可选择地输送处于输送冷风的制冷模式或者处于输送暖风的制热模式,从而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塔扇100包括塔扇底座20及塔扇主体40。其中,塔扇底座20大致呈圆形的盘状结构,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底面与第二底。当塔扇底座20放置于支撑面(例如地面)时,塔扇底座20的第二底面与支撑面接触,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可以理解,塔扇底座20的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塔扇主体40大致呈圆柱状结构,塔扇主体40自第一底面向远离塔扇底座20的方向竖直延伸,塔扇主体40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塔扇底座20的第一底面。塔扇主体40的侧壁设有出风风道41,加热件60可拆卸地安装于出风风道41。具体在以下实施例中,加热件60为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加热板。可以理解,塔扇主体40的形状与结构不限,可根据不同需要设置。如此,当塔扇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加热件60安装于出风风道41,出风风道41输出的气流经过加热件60,在加热件60的加热下升温,因此塔扇100输出温度较高的气流实现供暖功能。当需要塔扇100处于制冷模式时,使用者可拆下加热件60,出风风道41输出的气流未经过加热件60加热,从而保持较低的温度而实现降温功能。如图1及图3所示,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由于从出风风道41拆卸下的加热件60的体积较小,因此长时间放置后容易丢失,从而增加了塔扇100的使用成本,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本申请的塔扇100设有加热件容置部,从出风风道41拆卸的加热件60可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因此无需选择其它地方放置加热件60,而限位于加热件容置部的加热件60可始终跟随塔扇100移动,从而有效避免遗失加热件60,降低了塔扇100的使用成本,为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容置部设于塔扇底座20,具体为开设于塔扇底座20的容置槽21,加热件60可拆卸地插设于容置槽21,从而避免影响塔扇主体40的出风效果。由于加热件容置部为直接开设于塔扇底座20的容置槽21,因此无需增加额外的零件,不会额外增加塔扇100的制造成本,也不会对塔扇100的其它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无需对塔扇100的其它结构进行其它适应性改变。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21的深度小于加热件60的厚度,当加热件60插设于容置槽21时,加热件60的一端限位于容置槽21内,加热件60的另一端突伸出容置槽21,且加热件60在容置槽21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容置槽21的底壁的边缘重合。如此,在方便拿取加热件60的同时,容置槽21可对加热件60起到一定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加热件60从容置槽21中脱出而进一步防止加热件60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设有用于输出气流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可拆卸地安装有加热件(60),所述出风风道输出的气流流过所述加热件(60);/n其中,所述塔扇设有加热件容置部,从所述出风风道拆卸的所述加热件(60)可限位于所述加热件容置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设有用于输出气流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可拆卸地安装有加热件(60),所述出风风道输出的气流流过所述加热件(60);
其中,所述塔扇设有加热件容置部,从所述出风风道拆卸的所述加热件(60)可限位于所述加热件容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扇包括塔扇底座(20)及安装于所述塔扇底座(20)的塔扇主体(40),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塔扇主体(40),所述加热件容置部位于所述塔扇底座(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容置部为开设于所述塔扇底座(20)的容置槽(21),所述加热件(60)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容置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件(6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21)时,所述加热件(60)的一端限位于所述容置槽(21)内,所述加热件(60)的另一端突伸出所述容置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件(60)插设于所述容置槽(21)时,所述加热件(60)在所述容置槽(21)的底壁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容置槽(21)的底壁的边缘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展豪白建东黄雪珍杨德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