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119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油泵电机组、备用油泵电机组、双联冷却器、双联过滤器、油雾分离器和仪表控制系统,所述油箱侧面和上面均设有人孔;所述双联冷却器水平设置油箱右边;所述双联过滤器和油雾分离器均设置在油箱上端,所述油雾分离器的油雾进口连接至油箱内部;所述油箱还连接有压缩机基座,所述压缩机基座上方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连接压缩机轴承供油法兰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供油稳定性好、无需停机,配有备用动力油泵和高位油箱,实现双重保险,保证透平压缩机的始终处于润滑状态,该供油装置可广泛用于透平压缩机轴承部位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油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透平压缩机,是指具有高速旋转叶轮的动力式压缩机,是在通风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型压缩机组装置;其依靠旋转叶轮与气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提高气体压力,同时使气流产生加速度而获得动能,然后气流在扩压器中减速,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提高压力。透平压缩机不同于常规制冷压缩机,它被广泛用于各种工艺过程中输送空气或各种气体(如氮气、氧气等)。目前,在透平压缩机工作时,往往需要连接供油装置为其调节降温,同时起到润滑作用。现有的透平压缩机配备的供油装置供油系统设计不太完善,存在供油温度稳定性差、维修需要停机、停电无法工作等问题,尤其在天冷环境,润滑油无法保证合适粘度,容易导致供油系统出现问题,而当供油装置出现问题时,便会影响到透平压缩机的正常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透平压缩机的运行效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具有供油稳定性好、无需停机,油箱内设有润滑油加热功能,保持润滑油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具有最佳的粘度和润滑效率;在润滑油温度升高后,供油装置内的管式水冷系统,可以快速冷却润滑油;另外,供油装置还配有备用动力油泵和高位油箱,实现双重保险,保证透平压缩机的始终处于润滑状态,该供油装置可广泛用于透平压缩机各轴承部位的润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油泵电机组、备用油泵电机组、双联冷却器、双联过滤器、油雾分离器和仪表控制系统,所述油箱侧面和上面均设有人孔;所述油泵电机组固定在油箱的正侧面,所述备用油泵电机组固定在油箱反侧面;所述双联冷却器水平设置油箱右边;所述双联过滤器和油雾分离器均设置在油箱上端,所述油雾分离器的油雾进口连接至油箱内部;所述仪表控制系统下方设有接线箱,所述油箱还连接有压缩机基座,所述压缩机基座上方设有出油管路,所述出油管路连接压缩机轴承供油法兰接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箱侧面设有液位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箱底部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有并排的2~4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箱顶部设有净油来油接口,底部设有油污排放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人孔为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雾分离器内部设有高精度聚酯纤维滤芯,过滤精度≥10μ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油雾分离器上部设有离心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双联冷却器为水冷管式冷却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供油装置通过四个角设有的地脚螺栓固定安装于地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供油装置6米以上的位置还设有高位油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该装置为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对压缩机高温部位快速冷却、供油温度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仪表控制系统,配合内部设置的电加热器和双联冷却器,实现供油温度为始终在设计温度范围(43~48℃),保证润滑油处于最佳的润滑状态。同时,通过配备备用油泵电机组,当油泵电机组出故障或维修时,可由备用油泵向透平压缩机供油;当整个供油装置出故障或停电时,可通过高位油箱向透平压缩机供油,保证其安全、平稳的停机;通过设置双联过滤器,将使用的润滑油过滤,从而保证润滑油油品洁净;另外,供油装置顶部设有油雾分离器,可将油箱内因高温、冲击产生的油雾过滤回收,油雾分离器内部设有高精度聚酯纤维滤芯,过滤精度≥10μm,可有效过滤粒径细小的油雾,减少了油雾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油箱;2、油泵电机组;3、备用油泵电机组;4、双联冷却器;5、双联过滤器;6、油雾分离器;7、地脚螺栓;8、仪表控制系统;9、人孔;10、接线箱;11、压缩机基座;12、出油管路;13、轴承供油法兰接口;14、液位计;15、电加热器;16、净油来油接口;17、油污排放口;18、离心风机;19、轴承回油法兰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油泵电机组2、备用油泵电机组3、双联冷却器4、双联过滤器5、油雾分离器6和仪表控制系统8,所述油箱1侧面和上面均设有人孔9;所述油泵电机组2固定在油箱1的正侧面,所述备用油泵电机组3固定在油箱1的反侧面,具体的,所述油泵电机组2和备用油泵电机组3对称分布于油箱1的两侧;所述双联冷却器4水平设置油箱1的右边,润滑油通过管路进入水冷管式冷却器结构的双联冷却器4,润滑油经过充分与冷却水管接触达到降温的目的;所述双联过滤器5和油雾分离器6均设置在油箱1上端,所述油雾分离器6的油雾进口连接至油箱1内部,从而将油箱内因高温、冲击产生的油雾过滤回收;所述仪表控制系统8下方设有接线箱10,所述油箱1还连接有压缩机基座11,所述压缩机基座11上方设有出油管路12,所述出油管路12连接压缩机轴承供油法兰接口13,通过法兰接口给透平压缩机持续提供润滑油,保证压缩机组正常运行。进一步地,所述油箱1侧面设有液位计14,可以方便观察油箱内油位情况,及时补充润滑油;所述油箱1底部还设有电加热器15,所述电加热器15设有并排的2~4组;进一步地,所述油箱1顶部设有净油来油接口16,底部设有油污排放口17,方便将沉淀的油污排出;更进一步地,所述油箱1上面设有轴承回油法兰接口19。进一步地,所述人孔9为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具体的,所述人孔9用于油箱内部安装零部件及处理紧急事故,一般设置在油箱四个侧面和上面。进一步地,所述油雾分离器6内部设有高精度聚酯纤维滤芯,过滤精度≥10μm,从而可以过滤更细小的油雾;进一步地,所述油雾分离器6上部设有离心风机18,可加大油雾分离器抽力,提高过滤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供油装置通过四个角设有的地脚螺栓7固定安装于地面。进一步地,所述供油装置6米以上的位置还设有高位油箱,所述高位油箱通过重力势能,在供油装置突然不工作时,给透平压缩机提供润滑作用,保证压缩机组的安全停机。本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为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对润滑油加热和冷却双重功能,通过智能仪表控制系统,使润滑油始终保持最佳的润滑温度范围(43~48℃),供油温度稳定性好,以及防止压缩机出现因供油问题导致停机的现象;另外,通过合理设置油雾分离器,将高温产生的油雾及时净化处理,不但可以回收利用,且较好的改善了车间环境,有效避免了油雾沉积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油泵电机组(2)、备用油泵电机组(3)、双联冷却器(4)、双联过滤器(5)、油雾分离器(6)和仪表控制系统(8),所述油箱侧面和上面均设有人孔(9);所述油泵电机组(2)固定在油箱(1)的正侧面,所述备用油泵电机组(3)固定在油箱(1)反侧面;所述双联冷却器(4)水平设置油箱(1)右边;所述双联过滤器(5)和油雾分离器(6)均设置在油箱(1)上端,所述油雾分离器(6)的油雾进口连接至油箱内部;所述仪表控制系统(8)下方设有接线箱(10),所述油箱(1)还连接有压缩机基座(11),所述压缩机基座(11)上方设有出油管路(12),所述出油管路(12)连接压缩机轴承供油法兰接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油泵电机组(2)、备用油泵电机组(3)、双联冷却器(4)、双联过滤器(5)、油雾分离器(6)和仪表控制系统(8),所述油箱侧面和上面均设有人孔(9);所述油泵电机组(2)固定在油箱(1)的正侧面,所述备用油泵电机组(3)固定在油箱(1)反侧面;所述双联冷却器(4)水平设置油箱(1)右边;所述双联过滤器(5)和油雾分离器(6)均设置在油箱(1)上端,所述油雾分离器(6)的油雾进口连接至油箱内部;所述仪表控制系统(8)下方设有接线箱(10),所述油箱(1)还连接有压缩机基座(11),所述压缩机基座(11)上方设有出油管路(12),所述出油管路(12)连接压缩机轴承供油法兰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侧面设有液位计(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平压缩机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底部设有电加热器(15),所述电加热器(15)设有并排的2~4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李念孙冬渭张美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七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