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09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涉及公共设施的技术领域,包括亭板,亭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椅面和椅腿,椅面和椅腿固定连接,椅面内部设置为空心,椅面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放置盒伸出椅面的一侧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拉板,放置盒底面上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上方滑动接触有盖板,盖板和海绵层之间连通,盖板与拉板、放置盒滑动连接,需要使用时,将放置盒拉出,放入折叠后的雨伞,放置盒中的海绵层会将雨伞表面的水滴吸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下雨天候车乘客雨伞滴水、无处放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
本技术涉及公共设施的
,尤其涉及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
技术介绍
公交候车亭是与公交站台相配套的,为方便市民候车时遮阳、防雨等,在车站、道路两旁或绿化带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上建设的交通设施。专利号为CN201720368612.5公开了一种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底板、棚顶盖和广告窗,广告窗顶端与顶棚盖底端连接,底板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座椅;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第一左挡板、第二左挡板和第三左挡板,第一左挡板后侧面左端与左支撑板右侧面前端铰接。候车亭内设置有座椅,当需要遮阳、挡雨的候车者人数较多时,座椅占据大量空间,在下雨天气时,候车亭下的人拿着湿淋淋的雨伞无处安置,不方便看手机或其他操作,且当携带滴水的雨伞进入公交时,会使公交车内打滑、变脏,且易滴湿他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亭板,所述亭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椅面和椅腿,所述椅面和椅腿固定连接,所述椅面内部设置为空心,所述椅面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所述放置盒伸出椅面的一侧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拉板,所述放置盒底面上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上方滑动接触有盖板,所述盖板和海绵层之间连通,所述盖板与拉板、放置盒滑动连接,需要使用时,将放置盒拉出,放入折叠后的雨伞,放置盒中的海绵层会将雨伞表面的水滴吸收。优选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下方的海绵层开设有半径相同的圆槽并延伸至海绵层内部。优选的,所述放置盒底板、侧板上均开设有滤孔,海绵层的水经挤压后从底板漏出并可由滤孔进风使海绵层风干。优选的,所述拉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盖板一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滑槽并螺纹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放置盒两侧面开设有相对称的卡口,所述盖板两侧面均固定有相对称的卡块,所述卡块穿过卡口与放置盒滑动连接,海绵层吸水过多时,向下滑动盖板可将海绵层中的水挤出。优选的,所述拉板与放置盒之间形成抽屉形状,所述放置盒底板、侧板均与椅面内壁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椅面两端下方通过滑轮与凹槽滑动连接,使座椅在凹槽内滑动更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座椅滑动设置在亭板内的凹槽中,即节省空间又可对座椅进行保护;在椅面内部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可供人们放置淋湿的雨伞,放置盒吸收雨伞上的水滴,可避免雨伞带入公交车后向车内滴水;放置盒上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盖板,可将海绵里的水挤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下雨天候车乘客雨伞滴水、无处放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椅面与放置盒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放置盒连接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卡口、卡块卡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亭板;2、凹槽;3、椅面;4、椅腿;5、放置盒;6、拉板;7、海绵层;8、盖板;9、圆形通孔;10、圆槽;11、滑槽;12、螺杆;13、限位块;14、卡口;15、卡块;16、滤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亭板1,亭板1上方固定有遮板可遮阳和防雨,亭板1上开设有凹槽2,凹槽2内滑动连接有椅面3和椅腿4,椅面3两端下方通过滑轮与凹槽2滑动连接,凹槽2内设置有限位滑槽11,可避免座椅完全滑出凹槽2外,椅面3和椅腿4固定连接,椅面3上设置有把手方便推拉,椅面3、椅腿4内部均设置为空心,椅腿4内设置有伸缩结构,可拉伸至与地面接触承受椅面3上的压力,椅面3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5,放置盒5伸出椅面3的一侧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拉板6,拉板6与放置盒5之间形成抽屉形状,放置盒5底板、侧板均与椅面3内壁滑动接触。放置盒5底板、侧板上均开设有滤孔16,底板上设置有海绵层7,海绵层7上方滑动接触有盖板8,盖板8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9,圆形通孔9下方的海绵层7开设有半径相同的圆槽10并延伸至海绵层7内部,拉板6上开设有滑槽11,盖板8一端固定有螺杆12,螺杆12穿过滑槽11并螺纹连接有限位块13,放置盒5两侧面开设有相对称的卡口14,盖板8两侧面均固定有相对称的卡块15,卡块15穿过卡口14与放置盒5滑动连接,盖板8可上下滑动,挤压海绵层7中的水,盖板8与放置盒5、拉板6之间拆卸方便,方便取出海绵层7风干或更换海绵层7。在亭板1内设置凹槽2,方便对座椅的收纳,在椅面3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5,可供放置淋湿的雨伞并可吸收雨伞上的水滴,为候车乘客提供了方便,放置盒5上设置有滑动盖板8,可将海绵层7中的水挤出,使海绵重复吸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椅腿4伸缩结构为现有技术,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专利号为CN201420313239.X的伸缩式椅子腿描述了其中一种伸缩方式,故本技术不在过多描述。工作原理:座椅在不使用时,放置在亭板1的凹槽2中,使用时,通过拉手将座椅拉出凹槽2,将椅腿4拉伸至接触地面即可,遇到下雨天气时,拉动拉板6将椅面3两端的放置盒5拉出,将收起后的雨伞放入海绵层7中的圆槽10里,可吸收雨伞上的水滴,当海绵层7内吸收水较多时,可将盖板8向下推动,将海绵层7中的水从放置盒5上的滤孔16挤压出来,海绵层7可经放置盒5上的滤孔16进风风干,盖板8可活动拆卸,方便海绵层7的风干或更换。不使用时,将放置盒5滑动塞入椅面3内,将椅腿4向上推动,将座椅滑动推入凹槽2内。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亭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亭板(1)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滑动连接有椅面(3)和椅腿(4),所述椅面(3)和椅腿(4)固定连接,所述椅面(3)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椅面(3)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5),所述放置盒(5)伸出椅面(3)的一侧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拉板(6),所述放置盒(5)底面上设置有海绵层(7),所述海绵层(7)上方滑动接触有盖板(8),所述盖板(8)和海绵层(7)之间连通,所述盖板(8)与拉板(6)、放置盒(5)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亭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亭板(1)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滑动连接有椅面(3)和椅腿(4),所述椅面(3)和椅腿(4)固定连接,所述椅面(3)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椅面(3)两端滑动连接有放置盒(5),所述放置盒(5)伸出椅面(3)的一侧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拉板(6),所述放置盒(5)底面上设置有海绵层(7),所述海绵层(7)上方滑动接触有盖板(8),所述盖板(8)和海绵层(7)之间连通,所述盖板(8)与拉板(6)、放置盒(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智能公交候车亭,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9),所述圆形通孔(9)下方的海绵层(7)开设有半径相同的圆槽(10)并延伸至海绵层(7)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一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爱一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