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4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在横向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间阻止热失控的连锁。将相互串联以及/或者并联连接的圆筒形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1A)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1B)以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姿态并排收纳。电池组(100)具备:长边分隔板(30),其介于收纳于收纳壳体(10)的内部空间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1A)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1B)的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界面而存在,将它们绝缘;引线板(22),其与长边分隔板(30)交叉,将第一二次电池单体(1A)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1B)的端面彼此电连接;和短边分隔板(40),其以与引线板(22)重叠的状态与长边分隔板(30)交叉,并覆盖第一二次电池单体(1A)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1B)的端面,在该电池组(100)中,在长边分隔板(30)形成用于以使短边分隔板(40)以及引线板(22)以重叠的状态穿过的长边侧狭缝(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将在收纳壳体内收纳多根圆筒形的二次电池单体的电池组作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便携电子终端等电子设备的电源来使用。该电池组将多个圆筒形的二次电池单体串联、并联连接来加大容量。特别是近年来谋求电池组的高容量化,另一方面,出于电池组的便携性等观点,还要求小型、轻量化要求。为此,推进二次电池单体的每一根的高容量化,另外在电池组的内部采用将二次电池单体彼此无间隙地并排的结构。另一方面,二次电池单体有时会因内部短路、过充电等种种原因热引起热失控。若在使多个二次电池单体相邻的状态下任意的二次电池单体热失控,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就会被加热而诱发热失控,有时其会传播而产生大量的二次电池单体的热失控。为此,谋求即使任意的二次电池单体热失控也不会给其他二次电池单体带来影响。但在将二次电池单体在电池组内部接近配置的结构上,在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间易于产生热传导。对于此,考虑将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彼此之间用物理的壁进行区划来谋求隔热。但完全消除壁与收纳壳体之间的间隙并不容易,若稍有间隙,火焰就会从该间隙泄漏,避免不了将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加热。例如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在将长边方向上并排多根二次电池单体的电池串横向排列地多个并排而配置于收纳壳体内的结构中,将长边方向上延长的长边分隔板配置于收纳壳体内来谋求电池串间的绝缘和隔热。但为了将电池串彼此电连接,需要将需要引线板跨越电池串间地穿过。为此,在长边分隔板如图11所示那样形成穿过引线板的长边侧狭缝。另一方面,在考虑二次电池单体的一方热失控而向外装罐的侧面方向排出火焰的事态的情况下,向侧面方向排出的火焰如图10的箭头所示那样,会引起穿过长边分隔板的长边侧狭缝而流入旁边的电池串的事态。如此地,在发生一根二次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的情况下,也需要极力阻止给其他二次电池单体带来损害。但由于需要电池串彼此的电连接的结构,因此不能消除长边分隔板的长边侧狭缝,谋求有效的对策。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实开平6-80260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4-863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背景而提出,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备在横向排列地配置的多个二次电池单体间阻止热失控的连锁的结构的电池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电池组,具备:圆筒形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其相互串联以及/或者并联连接;收纳壳体,其具有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以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姿态并排收纳的内部空间;长边分隔板,其介于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界面而存在,将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绝缘;引线板,其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彼此电连接;和短边分隔板,其以与所述引线板重叠的状态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覆盖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在所述长边分隔板形成用于使所述短边分隔板以及引线板以重叠的状态穿过的长边侧狭缝。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进一步使短边分隔板穿过为了穿过引线板所需的长边分隔板的长边侧狭缝,来缩窄穿过引线板后的长边侧狭缝的间隙,能抑制从该间隙流入二次电池单体热失控时的排焰的事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电池组,能在上述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还具备:第三二次电池单体,其与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在所述收纳壳体的长边方向上并排,使得端面彼此对置;和第四二次电池单体,其与所述第二二次电池单体在所述收纳壳体的长边方向上并排,使得端面彼此对置,且与所述第三二次电池单体并排,使得侧面彼此对置,所述短边分隔板跨越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与第三二次电池单体的界面以及所述第二二次电池单体与所述第三二次电池单体的界面而连续。根据上述结构,在使长边方向上连接多个二次电池单体的电池串彼此相邻的结构中,能有效果地谋求电池串间的隔热。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将所述短边分隔板粉分开多片来。根据上述结构,在短边分隔板彼此之间设置空间来作为隔热层,能进一步提升隔热性能。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使所述短边分隔板的厚度比引线板更厚。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薄的引线板与厚的短边分隔板重叠而作为一体,能将引线板稳定地保持在长边侧狭缝。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用具备绝缘性以及耐热性的材质构成所述短边分隔板。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用云母构成所述短边分隔板。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还具备:绝缘耐热板,其至少覆盖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圆筒形的侧面的与相邻的二次电池单体的圆筒形的侧面对置的区域,具有绝缘性、耐热性。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相邻并对置的二次电池单体的侧面分别用具备绝缘性和耐热性的绝缘耐热板被覆,即使在热失控时从二次电池单体的侧面喷出火焰,也能抑制延烧的事态。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使所述绝缘耐热板沿着所述二次电池单体的圆筒形的侧面弯曲。根据上述结构,能使绝缘耐热板以易于沿着二次电池单体的侧面紧贴的姿态被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效率良好地提高隔热性。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所述绝缘耐热板分别被覆于圆筒形的侧面相互相邻的一对二次电池单体,以剖视观察下所述一对二次电池单体最接近的位置为中心弯曲。根据上述结构,即使一方的二次电池单体热失控而从侧面排焰时,也能约束排焰方向,使其不会前往相邻的其他二次电池单体的侧面,能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其他的电池组,能在上述任意的结构基础上,将所述绝缘耐热板设为云母。根据上述结构,能廉价,且具有高的耐热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池组,通过在为了穿过引线板所需的长边分隔板的长边侧狭缝进一步穿过短边分隔板,缩窄了穿过引线板后的长边侧狭缝的间隙,能抑制从该间隙流入二次电池单体热失控时的排焰的事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下方来看图1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电池组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4是图1的电池组的IV-IV线的截面图。图5是图1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图1的电池组的盖部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1的收纳壳体装上长边分隔板以及短边分隔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电池组装上绝缘耐热板、二次电池单体和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比较例1所涉及的电池组的排焰路径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具备:/n圆筒形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其相互串联以及/或者并联连接;/n收纳壳体,其具有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以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姿态并排收纳的内部空间;/n长边分隔板,其介于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界面而存在,将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绝缘;/n引线板,其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彼此电连接;和/n短边分隔板,其以与所述引线板重叠的状态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覆盖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n所述长边分隔板形成用于使所述短边分隔板以及引线板以重叠的状态穿过的长边侧狭缝。/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31 JP 2018-0156711.一种电池组,具备:
圆筒形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其相互串联以及/或者并联连接;
收纳壳体,其具有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以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姿态并排收纳的内部空间;
长边分隔板,其介于收纳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该圆筒形的侧面彼此对置的界面而存在,将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绝缘;
引线板,其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将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彼此电连接;和
短边分隔板,其以与所述引线板重叠的状态与所述长边分隔板交叉,并覆盖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以及第二二次电池单体的端面,
所述长边分隔板形成用于使所述短边分隔板以及引线板以重叠的状态穿过的长边侧狭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电池组还具备:
第三二次电池单体,其与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在所述收纳壳体的长边方向上并排,使得端面彼此对置;和
第四二次电池单体,其与所述第二二次电池单体在所述收纳壳体的长边方向上并排,使得端面彼此对置,且与所述第三二次电池单体并排,使得侧面彼此对置,
所述短边分隔板跨越所述第一二次电池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田学高辻勇贵辻口隆介大野伦伸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