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导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82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导丝器,其包括轴承组件、旋转体结合件和防缠丝盖,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和轴承固定件;旋转体结合件经轴体与轴承配合并可随轴体自由旋转,旋转体结合件内部包括一端开口的腔体,轴承、轴体以及轴承固定件的部分设置于腔体内,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承固定件无直接接触,且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承固定件之间形成有迷宫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导丝器,在旋转体结合件与轴承固定件之间具有相互配合设置的凸起结构与凹槽结构,该凸起结构与凹槽结构之间的间隙呈迷宫结构,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油烟等污渍进入旋转体结合件内部的腔体中污染轴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导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丝器,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导丝器,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化纤加弹丝生产时,在加弹机假捻器入口处的丝条平均速度高达700m/min,同时此处丝条也存在高达20000捻/米的捻度。针对传统固定设置的假捻器入口瓷件,本专利技术人先前提供了一种可以在丝线的导向下旋转的导丝器,然而,该导丝器结构的密闭性较差,导致改进后的导丝器的对油烟等污物的防护效果较差,油烟等污渍容易渗入轴承中而导致轴承润滑油污染失效;以及,改进后的导丝器连接杆尾部用于连接安装的M3螺纹由于跟转问题不易被固定到安装处,且M3螺纹过细易滑丝,进而存在M3螺纹容易被损坏失效的问题;以及,丝线会经防缠丝盖与轴承结合件之间的间隙进入防缠丝盖中,在防缠丝盖与旋转体结合件之间汇集堵塞,进而造成旋转体结合件卡死的情况;并且,该改进后的导丝器轴承被固定在轴承卡托内,无法对轴承进行润滑维护,因此只能依靠整体更换轴承与轴承卡托来实现设备的维护,进而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导丝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导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组件、旋转体结合件以及防缠丝盖,/n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和轴承固定件,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还与一轴体配合;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体配合,并可随所述轴体自由旋转,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上还形成有导丝结构,所述导丝结构用于与丝条接触并引导丝条从旋转导丝器中连续通过;所述防缠丝盖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结合件的一端且与所述轴承固定件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旋转体结合件设置于所述防缠丝盖内,且所述防缠丝盖与所述旋转体结合件无直接接触;/n其中,所述旋转体结合件内部包括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轴承、轴体以及所述轴承固定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导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组件、旋转体结合件以及防缠丝盖,
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和轴承固定件,所述轴承与所述轴承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还与一轴体配合;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体配合,并可随所述轴体自由旋转,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上还形成有导丝结构,所述导丝结构用于与丝条接触并引导丝条从旋转导丝器中连续通过;所述防缠丝盖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结合件的一端且与所述轴承固定件连接,至少部分所述旋转体结合件设置于所述防缠丝盖内,且所述防缠丝盖与所述旋转体结合件无直接接触;
其中,所述旋转体结合件内部包括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轴承、轴体以及所述轴承固定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承固定件无直接接触,且所述旋转体结合件与所述轴承固定件之间形成有迷宫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固定件的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槽结构,至少所述凸起结构的局部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中,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槽结构之间形成所述迷宫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环绕所述轴承固定件设置的连续凸起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所述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连续凹槽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和/或,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壁靠近开口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导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固定件包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于连接杆一端的封装体,所述封装体的内部具有一收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明周其旗朱贵亮牛菁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拓克斯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