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23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包括能够外部丝线的带动下转动的筒状的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固定的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并能够随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且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始终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在壳体的内壁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机构,能够在壳体与轴承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少装配时壳体对轴承的挤压,从而提高轴承运转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丝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化纤加弹丝生产时,在加弹机假捻器入口处的丝条平均速度高达700m/min,分丝辊安装在罗拉皮圈架处,与皮圈架上的皮辊配合使用;在生产中丝条会在皮辊与分丝辊之间绕3-4圈丝,分丝辊被丝条带动旋转。现有的分丝辊结构如图1所示,其在轴与外壳之间安装有两个轴承,轴与轴承的内圈之间为过盈配合,外壳与轴承的外圈之间也为过盈配合,现有的分丝辊外壳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外壳的内壁与轴承直接过盈装配,外壳的圆度略有偏差就会导致在装配中造成轴承外圈收到挤压,从而对轴承游隙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件工作时的旋转灵活度;另外外壳的圆度的偏差也容易破坏整个工件的动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进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包括能够外部丝线的带动下转动的筒状的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固定的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并能够随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且所述弹性缓冲机构被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时,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始终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复数个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机构沿所述壳体或轴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轴承外圈相匹配的弧状构件。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沿所述壳体内壁或轴承外圈连续延伸形成的圆环形构件。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以上轴承,每一轴承与一弹性缓冲机构相对应,或者,所述两个以上轴承与同一弹性缓冲机构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塑料构件。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自所述壳体的内壁沿其径向方向凸出的凸起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无直接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所述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密封盖并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轴无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在壳体的内壁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机构,能够在壳体与轴承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少装配时壳体对轴承的挤压,从而提高轴承运转的灵活性,以及,对防尘盖进行去重处理以优化旋转部分的动平衡性能,延长轴承运转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分丝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沿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2和图3,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其在使用时,一般会被固定在加弹机的皮圈架上,在生产中,丝线绕设在导丝装置与皮辊之间,该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包括能够外部丝线的带动下转动的筒状的壳体a,该壳体a内部的腔体内设置有两个轴承d,两个轴承d的内圈与一轴b过盈配合,壳体a与轴承d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缓冲机构e,弹性缓冲机构e与轴承d过盈配合,且该弹性缓冲机构e始终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壳体a能够相对于轴b转动,轴承d的外圈能够随壳体a转动。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弹性缓冲机构e与壳体a的内壁固定连接,与轴承d外圈过盈配合,且轴承d与壳体a无直接接触。具体的,该弹性缓冲机构e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弧形构件,当弹性缓冲机构e为多个弧形构件时,该多个弧形构件沿壳体或轴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或者,该弹性缓冲机构e为沿壳体a内壁或轴承d外圈连续延伸形成的圆环形构件;其中,轴承d与圆环形的弹性缓冲机构e可以是一一对应关系,或者,两个轴承d与一个圆环形的弹性缓冲机构e相配合。具体的,该弹性缓冲机构e可以是自壳体a的内壁沿壳体的径向方向凸出的凸起结构。具体的,该弹性缓冲机构e可以是塑料构件。具体的,壳体a为筒状结构,在其两端的开口分别设置有密封盖,例如,在壳体a的第一端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盖c,在壳体a的第二端口处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盖f,轴b的一端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穿过第二密封盖f并伸出至壳体a外,且第二密封盖f与轴b之间无接触;其中,该第一密封盖c可以是塑料密封盖。具体的,该第二密封盖f的厚度较大,可以对防尘盖进行去重处理,例如,在第二密封盖f上开设复数个孔,以减轻其重量,从而优化整个分丝辊壳的动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在壳体的内壁和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机构,能够在壳体与轴承之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少装配时壳体对轴承的挤压,从而提高轴承运转的灵活性,以及,对防尘盖进行去重处理以优化旋转部分的动平衡性能,延长轴承运转寿命。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包括能够外部丝线的带动下转动的筒状的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固定的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并能够随所述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且所述弹性缓冲机构被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时,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始终处于弹性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包括能够外部丝线的带动下转动的筒状的壳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固定的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并能够随所述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且所述弹性缓冲机构被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时,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始终处于弹性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之间还设置有复数个弹性缓冲机构,所述复数个弹性缓冲机构沿所述壳体或轴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或所述轴承外圈相匹配的弧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改良的旋转导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机构为沿所述壳体内壁或轴承外圈连续延伸形成的圆环形构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明陈文哲周其旗朱贵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拓克斯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