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61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涉及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应用的数据中心的冷却技术领域。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换向器,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与室内回风管和第一传输区连通,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与室外进风管和第二传输区连通;换向器设置在第一传输区、第二传输区、第三传输区以及第四传输区之间,换向器通过改变转动模式,改变各传输区的连通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在换热器之后设置换向器,因此可以实现通过换向器将换热器换热后的室内回风或室外风送入数据中心机房中,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换热或送入室外新风。使得换热装置同时具备了为室内回风进行换热以及向数据中心机房通入新风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
本申请涉及设备冷却
,具体地,涉及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等应用的数据中心的冷却

技术介绍
数据中心机房在工作时内部设备会产生热量,为了不影响数据中心机房的正常工作,需要配置相应的换热系统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换热。然而,现有的换热系统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因此无法有效的对数据中心机房内排出的室内回风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回风管和第一传输区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外进风管和第二传输区连通;换向器,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传输区、第二传输区、第三传输区以及第四传输区之间,第三传输区与室内送风管连通,第四传输区与室外排风管连通,换向器通过改变转动模式,可以使第一传输区与第三传输区或第四传输区连通,以及使第二传输区与第三传输区或第四传输区连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向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与第一传输区连通,第二输送通道的一端与第二传输区连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向器具有第一转动模式;第一转动模式为:换向器的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第一传输区和第三传输区,换向器的第二输送通道连通第二传输区和第四传输区,以使经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的室内回风通过第三传输区流入室内送风管,以及使流经第二换热通道的室外风通过第四传输区流入室外排风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向器具有第二转动模式;第二转动模式为:换向器的第一输送通道连通第一传输区和第四传输区,换向器的第二输送通道连通第二传输区和第三传输区,以使经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的室内回风通过第四传输区流入室外排风管,以及使流经第二换热通道的室外风通过第三传输区流入室内送风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还包括:引流装置,可开合地设置在第三传输区和第四传输区之间,用于使第三传输区与第四传输区的空间连通或隔绝。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三传输区中;和/或,第二风机,设置在第四传输区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设置在第一换热通道与室内回风管之间以及第二换热通道与室外进风管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器,设置在第三传输区与室内送风管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器还具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用于向第二换热通道中喷淋冷却液,喷淋装置的冷却液喷淋方向与第二换热通道中室外风的流经方向相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装置还包括:辅助换热装置,包括蒸发器,蒸发器设置在室内送风管的出口。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在换热器之后设置换向器,因此可以实现通过换向器将换热器换热后的室内回风或室外风送入数据中心机房中,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换热或送入室外新风。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换向器处于第一转动模式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换向器处于第二转动模式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所示为同一个换热装置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状态变化示意图。图1示出的是换热装置的换热器处于第一转动模式时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换热装置的换热器处于第二转动模式时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0和换向器20。换热器10包括第一换热通道11和第二换热通道12。第一换热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与室内回风管100和第一传输区3连通。第二换热通道12的两端分别与室外进风管200和第二传输区4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中换热器10的两根平行且相邻的实线之间区域可理解为第一换热通道11。图1、图2中换热器10的两根平行且相邻的虚线之间的区域可以理解为第二换热通道12,两根平行且相邻的实现与虚线之间的区域也可以理解为换热器10的第二换热通道12。换热器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能够实现空-空换热技术的换热器10。其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只要能够实现室内回风和室外风进行间接热交换即可。室内回风管100用于将数据中心机房的室内侧回风输送至第一换热通道11中。室外进风管200用于将外界环境中的室外侧进风输送至第二换热通道12中。室内回风为数据中心机房内各设备工作散发热量所产生的热空气。室外环境中送入的室外风相较于室内回风可以理解为是冷空气。第一换热通道11和第二换热通道12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通道。第一换热通道11与第二换热通道12的管壁可以直接或间接接触,从而使得流入第一换热通道11内的室内回风可以与流入第二换热通道12内的室外风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通道12内的室外风可以吸收第一换热通道11内的室内回风的热量,以对第一换热通道11内的室内回风进行一次冷却降温。第一传输区3设置在换热器10和换向器20之间,能够连通换热器10和换向器20用于输送风的内部通道。第一传输区3用于使经过第一换热通道11冷却降温的室内回风流经。第二传输区4设置在换热器10和换向器20之间,能够连通换热器10和换向器20用于输送风的内部通道。第一传输区3用于使经过第二换热通道12吸收室内回风热量后的室外风流经。第一传输区3和第二传输区4可以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通道区域。换向器2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传输区3、第二传输区4、第三传输区5以及第四传输区6之间。第三传输区5的输出端与室内送风管300连通,室内送风管300用于将流经其中的空气作为室内侧送风输送至数据中心机房内。第四传输区6的输出端与室外排风管400连通,室外排风管400用于将流经其中的空气作为室外侧出风排出到外界环境中。换向器20通过改变转动模式,即通过改变转动角度,可以使第一传输区3与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连通,以及使第二传输区4与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连通。使第一传输区3与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连通可以理解为,经过第一换热通道11冷却降温的室内回风通过第一传输区3流入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使第二传输区4与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连通可以理解为,经过第二换热通道12吸收室内回风热量后的室外风通过第二传输区4流入第三传输区5或第四传输区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换热器10之后设置换向器20,因此可以实现通过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n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回风管和第一传输区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外进风管和第二传输区连通;/n换向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区、所述第二传输区、第三传输区以及第四传输区之间,所述第三传输区与室内送风管连通,所述第四传输区与室外排风管连通,所述换向器通过改变转动模式,可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区与所述第三传输区或第四传输区连通,以及使所述第二传输区与所述第三传输区或所述第四传输区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包括:
换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内回风管和第一传输区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室外进风管和第二传输区连通;
换向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区、所述第二传输区、第三传输区以及第四传输区之间,所述第三传输区与室内送风管连通,所述第四传输区与室外排风管连通,所述换向器通过改变转动模式,可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区与所述第三传输区或第四传输区连通,以及使所述第二传输区与所述第三传输区或所述第四传输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换向器具有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区连通,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输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换向器具有第一转动模式;所述第一转动模式为:所述换向器的第一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传输区和所述第三传输区,所述换向器的第二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传输区和所述第四传输区,以使经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的室内回风通过所述第三传输区流入所述室内送风管,以及使流经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室外风通过所述第四传输区流入所述室外排风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换向器具有第二转动模式;所述第二转动模式为:所述换向器的第一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传输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毅韩文轩凌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