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0609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柔性电子设备散热的超薄柔性平板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铝塑膜管壳材料、梯度润湿性毛细芯、柔性充液封装设计、柔性支撑结构;在其制作过程中,柔性支撑结构与润湿梯度毛细芯与铝塑膜管壳材料相连,充液头位置通过热压方式连接,蒸发段热源区域和冷凝段冷源区域通过处理剥离高分子材料减小热阻;工作流体在热源区域附近受热发生相变,在毛细结构和内部压差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工作流体在热管内部流动,在冷源区域附近工作蒸汽释放热量进行冷凝,在梯度润湿性毛细芯的毛细驱动力下回流至蒸发段,组成工作循环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柔性和传热能力,无需外部输入动力且能够解决柔性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的提高,电子设备热流密度的急剧增加对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应用较为前言的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或者小型可折叠电子设备对于散热的需求更具有柔性和高热流密度的需求。对于柔性电子器件而言,其在工作和使用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弯折角度或者反复弯折,这就要求其相应的散热设计能够满足在多角度弯折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有效热导率,从而解决其工作中的温度不均匀性问题。传统的高效两相散热器件由于采用刚性的结构材料无法完全贴合柔性表面或者无法满足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反复弯折需求。目前,对于柔性电子设备的多采用高导热材料来实现热量的收集的传递,而柔性平板热管的出现,由于其两相传热的特性,其有效导热系数理论上可以高出目前已有的导热材料数倍。因此,柔性平板热管更能满足柔性电子设备或者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收拢体积小、有效热导率高、均温性好、无需外部输入动力源等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高分子支撑丝网(3);/n所述下铝塑膜管壳材料一侧设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一侧设有高分子支撑丝网(3);所述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和高分子支撑丝网(3)设置在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和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之间;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和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均由聚酰亚胺层(8)、第一粘结层(9)、铝层(10)、气液隔绝层(11)、第二粘结层(12)、未拉伸聚丙烯薄膜(13)从外到内依次组成;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高分子支撑丝网(3);
所述下铝塑膜管壳材料一侧设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一侧设有高分子支撑丝网(3);所述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和高分子支撑丝网(3)设置在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和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之间;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和下铝塑膜管壳材料(2)均由聚酰亚胺层(8)、第一粘结层(9)、铝层(10)、气液隔绝层(11)、第二粘结层(12)、未拉伸聚丙烯薄膜(13)从外到内依次组成;所述上铝塑膜管壳材料(1)表面靠近冷源区域的管壳材料区域和靠近热源区域的管壳材料区域去除聚酰亚胺层(8)和第一粘结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采用多层丝网表面部分区域制备氧化铁纳米线的结构;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4)亲水性表面对应靠近热源区域;到疏水性丝网表面对应冷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采用不锈钢丝网。


4.一种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性散热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采用在不锈钢丝网表面部分区域生长氧化铁纳米线结构的方式对不锈钢丝网表面进行改性:得到疏水性丝网表面和亲水性的丝网表面;
步骤2、去除上铝塑膜管壳材料表面靠近冷源区域的管壳材料区域和靠近热源区域的管壳材料区域的聚酰亚胺层和第一粘结层;
步骤3、将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高分子支撑丝网和对应的管壳材料连接:将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和处理后的上铝塑膜管壳材料连接,具有梯度性润湿的多层毛细芯亲水性表面对应靠近热源区域;疏水性丝网表面对应冷源区域;将高分子支撑丝网和下铝塑膜管壳材料连接;
步骤4、整体封装: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刘超范德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