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51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包括机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沿第一轴线并排设置的第一取/放料组件、第二取/放料组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所述机座上设有沿第一轴线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固定设置于机座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均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通过一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至少与第四取/放料组件呈活动设置,且连杆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在滑轨上移动,可实现多点变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注塑等生产工艺中,利用成型模具进行成型产品后,通常会再采用冲切模具对成型产品进行冲切废料。现有技术中,成型模具的下料操作和冲切模具的上料操作共用一套上下料装置。但现有技术中,上下料装置的各组取/放料组件的位置时固定的,无法做到很好的变距。因此,成型模具的产品排布与冲切模具的排布需一致,而成型模具无法改变,且不同模具的排布又有不同,导致冲切模具需要准备多套,成本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从上下料装置进行着手,使得成型模具的产品排布与冲切模具的排布无需一致也能够满足作业需求,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做法,成本显著降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包括机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沿第一轴线并排设置的第一取/放料组件、第二取/放料组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所述机座上设有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一取/放料组件沿第一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固定设置于机座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均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通过一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至少与第四取/放料组件呈活动设置,且连杆上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的最大间距;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在滑轨上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的限位结构可沿连杆的轴向方向调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接于连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上还设有对应第三取/放料组件的挡块,所述挡块的阻挡端可沿第一轴线调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或第四取/放料组件上设有对应第四取/放料组件或第三取/放料组件的缓冲推杆。进一步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感应第四取/放料组件的移动位置,并输出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位置传感器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第四取/放料组件的移动范围首尾端,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延伸有挡板,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移动至对应位置传感器时,所述挡板位于位置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驱动气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第二取/放料组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均包括支板和设置在支板上的取/放料件,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的支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的支板固定设置于机座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的支板通过滑块可滑动配合于滑轨上。进一步的,所述取/放料件为吸盘或气动夹爪。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取/放料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移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进行移动,同时,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进行移动拉动第三取/放料组件展开或直接推动第三取/放料组件收合,从而实现上下料装置的变距,可在不同间距之间切换,使得成型模具的产品排布与冲切模具的排布无需一致也能够满足作业需求,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做法,成本显著降低。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包括机座10、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沿第一轴线并排设置的第一取/放料组件201、第二取/放料组件202、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所述机座10上设有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滑轨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201,以驱动第一取/放料组件201沿第一轴线移动;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202固定设置于机座10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均可滑动设置于滑轨11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通过一连杆30连接,所述连杆30至少与第四取/放料组件204呈活动设置,且连杆30上设有限位结构31,以限制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的最大间距;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204,以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204在滑轨11上移动。具体的,定义图2中所示为适用于在成型模具上进行取料;图3中所示为适用于在冲切模具上进行放料。为对应成型模具的排布,第一取/放料组件201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向外移动而远离第二取/放料组件202,第四取/放料组件204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向外移动而远离第二取/放料组件202,同时,第四取/放料组件204进行向外移动一段距离(即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的最大间距的距离)后,通过连杆30拉动第三取/放料组件204一起向外移动,以对应成型模具的排布,进行取料。完成取料后,为对应冲切模具的排布,第一取/放料组件201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向内移动而靠近第二取/放料组件202,第四取/放料组件204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向内移动而靠近第二取/放料组件202,同时,第四取/放料组件204向内移动推动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同步移动,进行收合,实现多点变距(即第一取/放料组件201、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的变距)。从而实现分别对应成型模具的排布和冲切模具的排布的变距。使得成型模具的产品排布与冲切模具的排布无需一致也能够满足作业需求,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做法,成本显著降低。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图2和图3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反向,即图2中所示为适用于在成型模具上进行取料;图3中所示为适用于在冲切模具上进行放料。第一取/放料组件201的动作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的动作也可以自由搭配,如在对应成型模具的排布中,第一取/放料组件201不进行伸出移动,而在对应成型模具的排布中,再进行移动伸出等等。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30的两端是分别可活动穿设于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和第四取/放料组件204上的,使得连杆30的两端均是可活动连接。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杆30与第三取/放料组件203固定设置,与第四取/放料组件204是活动设置。均能够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沿第一轴线并排设置的第一取/放料组件、第二取/放料组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所述机座上设有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滑轨;/n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一取/放料组件沿第一轴线移动;/n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固定设置于机座上;/n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均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通过一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至少与第四取/放料组件呈活动设置,且连杆上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的最大间距;/n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在滑轨上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沿第一轴线并排设置的第一取/放料组件、第二取/放料组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所述机座上设有平行于第一轴线的滑轨;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一取/放料组件沿第一轴线移动;
所述第二取/放料组件固定设置于机座上;
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均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通过一连杆连接,所述连杆至少与第四取/放料组件呈活动设置,且连杆上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三取/放料组件和第四取/放料组件的最大间距;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四取/放料组件,以驱动第四取/放料组件在滑轨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的限位结构可沿连杆的轴向方向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接于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还设有对应第三取/放料组件的挡块,所述挡块的阻挡端可沿第一轴线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点变距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键辉林溢殷刘德均李建茂周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通达厦门精密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