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459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伸缩杆,底座的上方放置有载板,每个伸缩杆的顶端均与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筒。该振动盘用分料机构通过底座上伸缩杆与载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在振动盘进行工作的时候,对振动盘进行第一次减震,通过底座上减震筒与载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振动盘工作时,载板压紧支撑柱,使得支撑柱推动推板,使得推板在滑槽的内部进行上下的升降,通过推板底面的减震弹簧,可以对振动盘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地二次减震,通过载板上的固定杆与盘体之间的配合,使得振动盘工作的时候,能够减少盘体产生的震动,从而达到三次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振动盘
,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
技术介绍
振动盘是一种自动组装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送料设备,它能把各种产品有序地排列出来,配合自动组装设备将产品各个部位组装起来成为完整的一个产品,或者配合自动加工机械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振动盘料斗下面有个脉冲电磁铁,可以使料斗作垂直方向振动,由倾斜的弹簧片带动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料斗内零件,由于受到这种振动而沿螺旋轨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轨道的筛选或者姿态变化,零件能够按照组装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统一状态自动进入组装或者加工位置,其工作目的是通过振动将无序工件自动有序定向排列整齐、准确地输送到下道工序,但是现有的振动盘装置不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这会使振动盘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装置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下,这会给装置带来破坏,使装置不能继续工作,并给装置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利于人们使用,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旨在解决上述存在振动盘装置不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这会使振动盘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装置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下,这会给装置带来破坏,使装置不能继续工作,并给装置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利于人们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伸缩杆,所述底座的上方放置有载板,每个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均与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筒,每个所述减震筒的内壁均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每个所述减震筒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每个所述推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卡接在滑槽的内部,每个所述减震筒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弹簧,每个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均与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每个所述减震筒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均贯穿通孔并延伸至减震筒的上方。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均与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所述载板的上方放置有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盘体,所述盘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上固定块,每个所述上固定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每个所述下固定块的底面均与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盘体的内壁开设有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轨道,所述盘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出料轨道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均与盘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放置有相对称的防撞垫,两个所述防撞垫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减震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伸缩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座上伸缩杆与载板之间的配合,可以在振动盘进行工作的时候,对振动盘进行第一次减震,通过底座上减震筒与载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振动盘工作时,载板压紧支撑柱,使得支撑柱推动推板,使得推板在滑槽的内部进行上下的升降,通过推板底面的减震弹簧,可以对振动盘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地二次减震,通过载板上的固定杆与盘体之间的配合,使得振动盘工作的时候,能够减少盘体产生的震动,从而达到三次减震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振动盘装置不具有良好的减震性,使振动盘的使用寿命降低,并且装置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下,这会给装置带来破坏,使装置不能继续工作,并给装置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利于人们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载板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筒正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盘体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伸缩杆;3、载板;4、减震筒;5、滑槽;6、推板;7、减震弹簧;8、支撑柱;9、通孔;10、连接块;11、下固定块;12、固定杆;13、上固定块;14、支撑座;15、支撑架;16、盘体;17、出料轨道;18、旋转轨道;19、连接环;20、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防撞垫;23、定位块;24、限位板;25、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伸缩杆2,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载板3,每个伸缩杆2的顶端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筒4,每个减震筒4的内壁均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5,每个减震筒4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6,每个推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卡接在滑槽5的内部,每个减震筒4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弹簧7,每个减震弹簧7的顶端均与推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推板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每个减震筒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9,每个支撑柱8的顶端均贯穿通孔9并延伸至减震筒4的上方。每个支撑柱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每个连接块10的上表面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载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14,载板3的上方放置有支撑架15,每个支撑座14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架15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架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盘体16,盘体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上固定块13,每个上固定块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每个固定杆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11,每个下固定块11的底面均与载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盘体16的内壁开设有旋转轨道18,旋转轨道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轨道17,盘体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9。本技术中,出料轨道17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0和第二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0和第二连接杆21的顶端均与盘体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连接杆20和第二连接杆21之间的配合,使得可以对出料导轨进行更加牢固的固定,防止出料轨道17倾斜,每个滑槽5的内部均放置有相对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伸缩杆(2),所述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载板(3),每个所述伸缩杆(2)的顶端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筒(4),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壁均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5),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6),每个所述推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卡接在滑槽(5)的内部,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弹簧(7),每个所述减震弹簧(7)的顶端均与推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推板(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9),每个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均贯穿通孔(9)并延伸至减震筒(4)的上方;/n每个所述支撑柱(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每个所述连接块(10)的上表面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14),所述载板(3)的上方放置有支撑架(15),每个所述支撑座(14)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架(15)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盘体(16),所述盘体(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上固定块(13),每个所述上固定块(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每个所述固定杆(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11),每个所述下固定块(11)的底面均与载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盘体(16)的内壁开设有旋转轨道(18),所述旋转轨道(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轨道(17),所述盘体(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盘用分料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伸缩杆(2),所述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载板(3),每个所述伸缩杆(2)的顶端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筒(4),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壁均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5),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部均放置有推板(6),每个所述推板(6)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卡接在滑槽(5)的内部,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减震弹簧(7),每个所述减震弹簧(7)的顶端均与推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推板(6)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每个所述减震筒(4)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9),每个所述支撑柱(8)的顶端均贯穿通孔(9)并延伸至减震筒(4)的上方;
每个所述支撑柱(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每个所述连接块(10)的上表面均与载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支撑座(14),所述载板(3)的上方放置有支撑架(15),每个所述支撑座(14)的上表面均与支撑架(15)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盘体(16),所述盘体(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上固定块(13),每个所述上固定块(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每个所述固定杆(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11),每个所述下固定块(11)的底面均与载板(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林明高苏敬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骏宇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