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24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履带行走机构以及运输斗,履带行走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下方两侧,运输斗设于车架上,运输斗的一侧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履带行走机构传动连接,运输斗上靠近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手柄,手柄的一端与运输斗固定连接,运输斗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履带行走机构,能够有效的避免湿地的坑洼影响运输装置的行走,在工作台上设置驱动装置,这样在行走时,可以避免湿地的湿润环境影响驱动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湿地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湿地修复用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大部分湿地周围会有泥滩,堆积有大量的淤泥,并且堆积有大量人为垃圾和植物废料,普通人工运输车辆难以行动,这些垃圾和废料从湿地转移需要使用人力搬运,湿地的生态修复进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运输效果好的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履带行走机构以及运输斗,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下方两侧,所述运输斗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运输斗的一侧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运输斗上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运输斗固定连接,所述运输斗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用履带行走机构,能够有效的避免湿地的坑洼影响运输装置的行走,在工作台上设置驱动装置,这样在行走时,可以避免湿地的湿润环境影响驱动装置的正常运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底座、引导轮、链轮以及多个负重轮,所述引导轮和所述链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多个所述负重轮沿所述底座下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履带设于所述引导轮、所述支重轮和所述链轮的外围,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导轮能够对履带的行走方向进行引导,履带能够提升运输装置与湿地之间的接触面积,行走效果更好。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引导轮连接的方向控制按钮,所述方向控制按钮固定于所述手柄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向控制按钮与阴道轮连接,可以对运输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进一步,所述手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手柄朝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呈“八”字形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八字形的手柄,这样能够方便操作人员站在工作台上控制自身的平衡。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多个托带轮,多个所述托带轮沿所述底座上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履带设于所述托带轮的上侧外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托带轮能够使履带保持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发动机以及油门踏板,所述油门踏板设于所述发动机一侧,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上设有变速杆,所述发动机的上侧油箱。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油门他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运行功率,实现驱动速度的控制。进一步,所述运输斗包括一个固定壁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分别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壁的两端,所述侧壁的下端与所述车架铰链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运输斗的侧壁铰链连接,这样装卸湿地废料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车架,2、履带,3、手柄,4、工作台,5、变速箱,6、引导轮,7、负重轮,8、链轮,9、托带轮,10、油箱,11、发动机,12、方向控制按钮,13、侧壁,14、固定壁,15、底座,16、变速杆,17、油门踏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包括车架1、履带2行走机构以及运输斗,履带行走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车架1的下方两侧,运输斗设于车架1上,运输斗的一侧设有工作台4,工作台4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履带行走机构传动连接,运输斗上靠近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手柄3,手柄3的一端与运输斗固定连接,运输斗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缺口。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2、底座15、引导轮6、链轮8以及多个负重轮7,引导轮6和链轮8分别设置在底座15的两端,多个负重轮7沿底座15下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驱动装置与链轮8传动连接,履带2设于引导轮6、支重轮和链轮8的外围,底座15固定于车架1的下侧;履带的宽度为30cm。还包括与引导轮6连接的方向控制按钮12,方向控制按钮12固定于手柄3上。手柄3设有两个,两个手柄3朝向驱动装置的一侧呈“八”字形设置。底座15的上端设有多个托带轮9,多个托带轮9沿底座15上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履带2设于托带轮9的上侧外围。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5、发动机11以及油门踏板17,油门踏板17设于发动机11一侧,发动机11与变速箱5传动连接,变速箱5上设有变速杆16,发动机11的上侧油箱10;发动机11为154/4.5马力发动机。运输斗包括一个固定壁14及两个侧壁13,两个侧壁13分别相对设置于固定壁14的两端,侧壁13的下端与车架1铰链连接,侧壁13的上端与固定壁14之间设有连接铰链,可实现装卸时侧壁13与固定壁14之间的离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履带行走机构以及运输斗,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下方两侧,所述运输斗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运输斗的一侧设有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运输斗上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手柄(3),所述手柄(3)的一端与所述运输斗固定连接,所述运输斗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履带行走机构以及运输斗,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下方两侧,所述运输斗设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运输斗的一侧设有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运输斗上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手柄(3),所述手柄(3)的一端与所述运输斗固定连接,所述运输斗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2)、底座(15)、引导轮(6)、链轮(8)以及多个负重轮(7),所述引导轮(6)和所述链轮(8)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15)的两端,多个所述负重轮(7)沿所述底座(15)下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链轮(8)传动连接,所述履带(2)设于所述引导轮(6)、所述负重轮(7)和所述链轮(8)的外围,所述底座(15)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地生态修复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引导轮(6)连接的方向控制按钮(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耀贵符超邓玉兰黄甜薇阮磊卢昱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蓝光金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