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08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包括混合部;挤出部,与混合部连通,出口为条状开口;导膜部,设置在转印部和挤出部之间;转轴架,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正对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并列的设置在转轴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正对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正下方;导膜部的导膜件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和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的上方,正对与第二转轴;第三转轴,通过转轴架平行并列的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方;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转轴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防石材的基材进行连续旋转转印,保证转印的稳定性以及转印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转印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转印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材料的种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仿石材类产品,如仿石材地砖、仿石材面板、仿石材墙板等。仿石材材料采用基材以及附着在基材上的印花构成,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印花印刷在基材上,使得基材表面带有石材特有的图案和色彩。常规的转印装置有非常多,如CN209492273U的一种热转印装置专利,以及CN107521218A的一种用于印刷机械的热转印机等均为平面转印,不能做到对防石材材料的连续转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可以对防石材的基材进行连续旋转转印,保证转印的稳定性以及转印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包括,混合部,混合原材料;挤出部,与混合部连通,出口为条状开口;导膜部,设置在转印部和挤出部之间;转轴架,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正对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并列的设置在转轴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正对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正下方;导膜部的导膜件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和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的上方,正对与第二转轴;第三转轴,通过转轴架平行并列的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方;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转轴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通过液压转动;所述高温转印装置,还包括,油温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内部设有加热油,所述加热油与油温控制单元连通;所述第三转轴内设有降温油,所述降温油与油温控制单元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膜部包括,导膜辊,设置在挤出部和转印部之间,位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斜上方;卷膜件,设置在导膜辊的上方,固定转印膜轴。进一步地,所述卷膜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转动件,每组所述转动件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个轴承,两个轴承之间间隔有缝隙;设置在转轴的外圆周面上以及设置在转印膜轴两端上的接触环;转印轴上的接触环与转轴上的接触环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卷膜件还包括,两个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包括,摩擦带,以及将摩擦带两端固定的两块钢板,两块所述钢板上均设有穿孔;两块钢板通过螺栓固定,摩擦带压紧转印膜轴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混合部为螺旋挤出机。进一步地,所述挤出部包括,引流单元,与混合部的出口连通;控制单元,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板下板,上板和下板的相对面上设有流桶通道流通通道上均匀分布有温度传感器;上板和下板内部均设有陶瓷加热电阻丝;控制单元的一端与引流单元出口连通;挤出单元,可拆卸的与控制部的出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单元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槽和下槽;所述上槽和下槽成漏斗状,所述上槽和下槽内均设有导流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单元包括,导流件,弯折的板形;固定件,与导流件固接,设有非正圆形的贯穿孔;导流螺钉,螺钉根部设有与贯穿孔匹配的凸出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将仿石材的基材生产与转印结合,既可以提高转印的质量(转印图案的掉色率以及转印图案剥落时间),同时可以利用基材生产时的温度,减少转印时加热所需的能量;通过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实现转印过程和稳定过程,保证成品的质量,通过转轴的转动以及导膜部的配合,实现连续不间断的转印。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实施例中高温转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旋挤出机;211.上槽;212.下槽;2131.导流件;2132.固定件;2133.导流螺钉;221.上板;222.下板;223.流通通道;224.温度传感器;225.陶瓷加热电阻丝;23.挤出单元;31.导膜辊;3211.轴承;3212.接触环;3221.摩擦带;3222.钢板;3223.螺栓;4.转轴架;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油温控制单元;9.仿石材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高温转印装置包括,混合部,混合原材料;挤出部,与混合部连通,出口为条状开口;导膜部,设置在转印部和挤出部之间;转轴架4,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正对设置;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平行并列的设置在转轴架4上;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之间的缝隙正对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转轴6正下方;导膜部的导膜件位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之间的缝隙和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的上方,正对与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通过转轴架4平行并列的设置在第二转轴6上方;第三转轴7与第二转轴6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5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转轴7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6的直径。将仿石材的基材生产与转印结合,既可以提高转印的质量(转印图案的掉色率以及转印图案剥落时间),同时可以利用基材生产时的温度,减少转印时加热所需的能量;通过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和第三转轴7实现转印过程和稳定过程,保证成品的质量,通过转轴的转动以及导膜部的配合,实现连续不间断的转印。仿石材板9通过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挤压贴合后,再在第二转轴6上持续贴合,再到第三转轴7上再次定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和第三转轴7均通过液压转动;所述高温转印装置,还包括,油温控制单元8;所述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内部设有加热油,所述加热油与油温控制单元8连通;所述第三转轴7内设有降温油,所述降温油与油温控制单元8连通。液压传动的方式采用叶片泵液压马达,此马达可以实现单一轴杆,单一轴杆中空,提供加热油或降温油流动,轴杆与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固接;这样加热油和降温油就可以流入和流出。轴杆通过液压旋转接头与油温控制单元8连通。油温控制单元8内部的加热电阻丝对油温进行控制,并通过油泵循环加热油和冷却油。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膜部包括,导膜辊31,设置在挤出部和转印部之间,位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斜上方;卷膜件,设置在导膜辊31的上方,固定转印膜轴。导膜辊31将转印膜引导到仿石材基材上,使得两者结合,卷膜件卷取转印膜,从而实现连续输入转印膜,从而实现连续生产。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混合部,混合原材料;/n挤出部,与混合部连通,出口为条状开口;/n导膜部,设置在转印部和挤出部之间;/n转轴架,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正对设置;/n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并列的设置在转轴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正对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正下方;导膜部的导膜件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和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的上方,正对与第二转轴;/n第三转轴,通过转轴架平行并列的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方;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转轴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部,混合原材料;
挤出部,与混合部连通,出口为条状开口;
导膜部,设置在转印部和挤出部之间;
转轴架,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正对设置;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并列的设置在转轴架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正对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正下方;导膜部的导膜件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缝隙和挤出部的条状开口的上方,正对与第二转轴;
第三转轴,通过转轴架平行并列的设置在第二转轴上方;第三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转轴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通过液压转动;
所述高温转印装置,还包括,油温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内部设有加热油,所述加热油与油温控制单元连通;所述第三转轴内设有降温油,所述降温油与油温控制单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膜部包括,
导膜辊,设置在挤出部和转印部之间,位于挤出部的条状开口斜上方;
卷膜件,设置在导膜辊的上方,固定转印膜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膜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组转动件,每组所述转动件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荣陶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绿色世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