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机制的稀土元素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稀土元素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机制的稀土元素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元素包含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1号钪元素、39号钇元素以及57-71号的镧系元素。稀土元素素有“新材料之母”以及“工业维生素”的美称,是一种21世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元素,稀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稀土元素便在医药、生命科学、磁共振成像(MRI)、可再生能源、能量储存、激光新材料、新能源、及光学器件等方面广泛使用。由于稀土元素在地壳中浓度较低,因此稀土元素的采矿、提取和提纯需要解决许多涉及能效和环境影响问题,使稀土离子的检测分析至关重要。稀土离子检测常用的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其中ICP-MS方法最为常见,但操作不方便、且成本比较高。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元素之一,其在自然中有很多同素异形体,比如三维的(3D)金刚石、无定型碳、二维的(2D))石墨烯片、一维的(1D)碳纳米管、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机制的稀土元素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n步骤1)将叶酸固体分散在超纯水中,剧烈搅拌2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在超纯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叶酸与超纯水的比例是0.5-10g/ml;/n步骤2)将步骤1)中产生的叶酸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80℃加热2-10小时,水热反应后,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n步骤3)等待反应釜中的固-液浊液变成黄色透明溶液后,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大分子的碳化不溶物和未反应完全的叶酸杂质,再用0.22μM的过滤膜除去部分大分子的颗粒;/n步骤4)将步骤3)产生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分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机制的稀土元素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叶酸固体分散在超纯水中,剧烈搅拌2小时,使其均匀分散在超纯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叶酸与超纯水的比例是0.5-10g/ml;
步骤2)将步骤1)中产生的叶酸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80℃加热2-10小时,水热反应后,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
步骤3)等待反应釜中的固-液浊液变成黄色透明溶液后,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大分子的碳化不溶物和未反应完全的叶酸杂质,再用0.22μM的过滤膜除去部分大分子的颗粒;
步骤4)将步骤3)产生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分子截留量为500-5000的透析袋中透析2-10小时,进一步除去小分子残留物;
步骤5)将透析袋内的稀溶液经旋转蒸发仪将其浓缩,浓缩后的溶液再经冻干干燥即可得黄色固体粉末,即为氮掺杂碳量子点固形物,获得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固形物的实际尺度是10-20nm;
步骤6)将氮掺杂碳量子点固形物分散在超纯水中,剧烈搅拌10分钟-1小时,即可得到用于稀土荧光检测的氮掺杂碳量子点溶液;
步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