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26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测量放线、路基施工、底基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对路基处理,然后按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顺序进行施工,能够保障施工质量,道路外观平整、无轮迹、接缝处良好,压实质量良好,适用于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的界河上,距巧家县城41km,是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中的第二级。电站上接乌东德梯级,下邻溪洛渡梯级(距离溪洛渡水电站195km),控制流域面积43.03万km2(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1.0%)。坝址多年平均流量4190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21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825m时,相应水库平水面积216.49km2,总库容206.27亿m3,调节库容104.36亿m3,防洪库容75.00亿m3,干流回水长度约182km(至乌东德坝址)。白鹤滩水电站涉及移民安置工程,存在项目点多面广、工期紧张、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施工交通运输组织难度大等难点,其中迁建集镇外连接道路是主要工程之一,因此对外连接道路施工质量要求高。为此,研发一种适用于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的高质量施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道路的中线并设置控制桩,然后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并设置控制桩;S2、路基施工:根据S1步骤放线和控制桩,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杂土,然后进行路基开挖,再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路床晾干后进行碾压;S3、底基层施工:首先将碎石摊铺在路基上,再重复整平、碾压过程两次;然后从两侧向路中央或从一侧向路另一侧进行刮平;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碎石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遍,终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S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在路面两侧固定方木挡料;将4.75mm≤粒径≤9.5mm的碎石、9.5mm<粒径≤19mm的碎石、19mm<粒径≤31.5mm的碎石以及砂砾按质量比18~22:23~27:23~27:28~32配制碎石料,碎石料与复合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90~110:3~7配制混合料;混合料摊铺前,在底基层上洒水,然后在底基层上均匀摊铺混合料;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一遍,然后强振碾压6~8遍,终压是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保持湿润;碾压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S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均匀喷洒透层油,使透层油渗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接成一体,然后采用全断面铺设的方式在透层油上铺设下封层,且做到完全密水;在下封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下面层;上面层施工前,在下面层上以雾状喷洒形式均匀喷洒粘层油,形成粘层;在粘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上面层;然后封闭施工路段并进行养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对路基处理,然后按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顺序进行施工,能够保障施工质量,道路外观平整、无轮迹、接缝处良好,压实质量良好,适用于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道路的中线并设置控制桩,然后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并设置控制桩;S2、路基施工:根据S1步骤放线和控制桩,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杂土,然后进行路基开挖,再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防止路基积水,路床晾干后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压实至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S3、底基层施工:首先将碎石摊铺在路基上,再重复整平、碾压过程两次,其作用是使底基层初步成型,并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从两侧向路中央或从一侧向路另一侧进行刮平;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碎石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遍,终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压至表面平整、密实、无细颗粒集中、无杂物和松散现象,边线整齐,无明显轮迹和隆起;其中碎石为级配碎石混合料;S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在路面两侧固定方木挡料;将4.75mm≤粒径≤9.5mm的碎石、9.5mm<粒径≤19mm的碎石、19mm<粒径≤31.5mm的碎石以及砂砾按质量比18~22:23~27:23~27:28~32配制碎石料,碎石料与复合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90~110:3~7配制混合料;混合料摊铺前,在底基层上洒水,然后在底基层上均匀摊铺混合料;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一遍,然后强振碾压6~8遍,终压是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保持湿润;碾压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S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均匀喷洒透层油,使透层油渗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接成一体,然后采用全断面铺设的方式在透层油上铺设下封层,且做到完全密水;在下封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下面层;上面层施工前,在下面层上以雾状喷洒形式均匀喷洒粘层油,形成粘层;在粘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上面层;然后封闭施工路段并进行养护。优选地,S3步骤碎石摊铺时的松铺系数为1.25~1.35,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优选地,S3步骤初压的行车速度为1.5~2.0km/h,复压的行车速度为2.0~2.5km/h,终压的行车速度为1.5~2.0km/h。优选地,S3步骤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的处理方法是横缝衔接处进行搭结拌和,前一作业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作业段施工时,前一作业段留下的未压部分,重新加水拌和,并同后一作业段一起碾压;S3步骤当沿作业段宽度分带作业时,在接茬处左侧1m以及接茬处右侧1m的范围内拌和并交错碾压3~4遍。优选地,S4步骤碾压时,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碾压是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是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优选地,S4步骤碾压时,初压的行车速度为1.5~1.7km/h,复压的行车速度为1.5~1.7km/h,终压的行车速度为2.0~2.5km/h。优选地,S4步骤同日施工的两作业段的衔接处的处理方法是前一作业段拌合整型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作业段施工时,前一作业段留下未压部分加水泥再次拌合,并与后一作业段一起碾压。优选地,S4步骤中每日施工完毕的最后一作业段末端缝处理方法是在已碾压完成的末端,挖一条横向贯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槽,槽宽30cm,槽底部挖至底基层顶面,槽与路的中心线垂直,槽内朝向作业段的一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测量放线: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道路的中线并设置控制桩,然后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并设置控制桩;/nS2、路基施工:根据S1步骤放线和控制桩,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杂土,然后进行路基开挖,再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路床晾干后进行碾压;/nS3、底基层施工:首先将碎石摊铺在路基上,再重复整平、碾压过程两次;然后从两侧向路中央或从一侧向路另一侧进行刮平;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碎石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遍,终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nS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在路面两侧固定方木挡料;将4.75mm≤粒径≤9.5mm的碎石、9.5mm<粒径≤19mm的碎石、19mm<粒径≤31.5mm的碎石以及砂砾按质量比18~22:23~27:23~27:28~32配制碎石料,碎石料与复合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90~110:3~7配制混合料;混合料摊铺前,在底基层上洒水,然后在底基层上均匀摊铺混合料;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一遍,然后强振碾压6~8遍,终压是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保持湿润;碾压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nS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均匀喷洒透层油,使透层油渗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接成一体,然后采用全断面铺设的方式在透层油上铺设下封层,且做到完全密水;在下封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下面层;上面层施工前,在下面层上以雾状喷洒形式均匀喷洒粘层油,形成粘层;在粘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上面层;然后封闭施工路段并进行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道路的中线并设置控制桩,然后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并设置控制桩;
S2、路基施工:根据S1步骤放线和控制桩,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杂土,然后进行路基开挖,再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路床晾干后进行碾压;
S3、底基层施工:首先将碎石摊铺在路基上,再重复整平、碾压过程两次;然后从两侧向路中央或从一侧向路另一侧进行刮平;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碎石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遍,终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
S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在路面两侧固定方木挡料;将4.75mm≤粒径≤9.5mm的碎石、9.5mm<粒径≤19mm的碎石、19mm<粒径≤31.5mm的碎石以及砂砾按质量比18~22:23~27:23~27:28~32配制碎石料,碎石料与复合硅酸盐水泥按质量比90~110:3~7配制混合料;混合料摊铺前,在底基层上洒水,然后在底基层上均匀摊铺混合料;再按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初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是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一遍,然后强振碾压6~8遍,终压是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形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保持湿润;碾压后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养护;
S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均匀喷洒透层油,使透层油渗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接成一体,然后采用全断面铺设的方式在透层油上铺设下封层,且做到完全密水;在下封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下面层;上面层施工前,在下面层上以雾状喷洒形式均匀喷洒粘层油,形成粘层;在粘层上均匀摊铺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形成上面层;然后封闭施工路段并进行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碎石摊铺时的松铺系数为1.25~1.35,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初压的行车速度为1.5~2.0km/h,复压的行车速度为2.0~2.5km/h,终压的行车速度为1.5~2.0km/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建集镇对外连接道路施工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宁林禄军张小龙王德伟王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