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允聪专利>正文

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及热压下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25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及热压下模结构,包括底架主体和锁扣机构,底架主体上形成有穿插孔;锁扣机构包括轴套安装板、旋转轴套和连接轴;旋转轴套的中心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花键;连接轴的下端部外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花键;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底架主体的底面上;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轴套在解锁状态和锁扣状态之间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模底架组件具有锁扣功能,能够保证底架主体在模具合模时被锁扣机构扣锁约束保持不动,还具有增压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压下模结构具有锁扣及增压功能、运行稳定性好和热压压力可调节,可能出现的渗漏点位于模具和产品下方,避免模具及产品被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及热压下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压定型
,具体涉及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及热压下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纸浆模塑是利用可完全自然降解和回收循环使用的植物纤维浆或废弃纸品作基础材料制成的绿色环保制品,纸浆模塑的制作过程由制浆、吸附成型、湿胚转移、热压定型等工序完成;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盛放、电器包装、种植育苗、医用器皿、工艺品底坯和易碎品衬垫包装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热压定型过程中采用的热压定型模具包括上下对应的热压上模和热压下模。生产设备大多利用气液增压缸作为开合模传动和热压定型的动力源。有碍于气液增压缸的体长身粗,难于安装在下模下面,所以动模部分大多数设在上面,即热压下模固定安装,热压上模由气液增压缸驱动,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随着热压上模竖直向下移动,与热压下模挤压湿胚并加热定型。这种采用气液增压缸驱动的热压上模下压合模的动上模结构,存在加工制造麻烦,高精度配合难以保证,和维护检修不方便的缺点。气液增压缸驱动模具上下运动时,其实质就是一支气缸,由于压缩空气的可压缩性,致使气缸的运动刚性较差,热压上模在作上下移动时,会因阻力变化而出现爬行或突跃等不稳和冲击。由于动模上置,气液增压缸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因密封件磨损而出现油液渗漏现象,存在导致热压模具和产品被直接污染的风险。另外,在出现意外断电和长期停机的情况下,存在发生上模因自重掉落,损坏模具的安全隐患,须另外增加成本,安设安全辅助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下模底架组件,作为动下模的一部分,它具有锁扣功能,能够保证底架主体在合模时被锁扣机构约束在下模安装基板保持不动。进一步地,它还具有增压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热压下模结构,它具有锁扣及增压功能、运行稳定性好和热压压力可调节,此外,得益于油缸下置,即使因长时间使用,致使密封件磨损出现渗漏,亦可避免模具及产品被污染。另外,在出现意外断电和长期停机的情况下,避免了模具自由跌落造成损坏模具及产品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热压下模结构,它采用全液压驱动,屏弃压缩空气,利用液压传动功率密度高,油缸运动刚性好的特点,采用利用合模扣锁装置加小口径和短行程液压油缸组合来代替传统的气液增压缸,从而实现开合模动作快速稳定、增压响应快速及时和增压压力大且灵活可调。此外小口径和短行程液压油缸压力油用量相对很少,效能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热压下模结构,它采用四根导柱作多点增压,相对于传统的单个气液增压缸的单点增压,具有模具受力均匀,机械变形小,产品质量容易保证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主体,所述底架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连接轴穿插孔;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轴套安装板、旋转轴套和连接轴;所述轴套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穿插孔相连通的连接轴插接孔;所述旋转轴套可旋转地安装于轴套安装板和底架主体的底板之间,所述旋转轴套具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与插接孔连通的中心通孔,所述旋转轴套的中心通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花键;所述连接轴设置于底架主体的正上方,其下端部正对连接轴穿插孔,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部外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花键;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轴套旋转从而在解锁状态和锁扣状态之间转换;当旋转轴套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使得旋转轴套能够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当旋转轴套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重叠,使得所述旋转轴套的第一花键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花键相互抵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锁扣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连接轴穿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个具有中心孔的驱动件,其中一个驱动件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另一个驱动件与另一个旋转轴套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一个驱动件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驱动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一个驱动件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驱动件铰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上的增压油缸,所述增压油缸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压下模结构,包括热压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模安装基板,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位于热压下模组件下方,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上设有活塞杆穿插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所述的下模底架组件,所述下模底架组件位于下模安装基板下方;连接轴的上端部与下模安装基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导柱,所述导柱的上端部穿过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与热压下模组件固定连接,其下端部作为活塞杆与下模底架组件的增压油缸活塞固定连接;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缸体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于下模安装基板上,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活塞杆穿插孔与所述热压下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举升油缸驱动所述热压下模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热压下模组件通过导柱带动下模底架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上的增压油缸,所述增压油缸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与之对应,所述导柱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每个导柱的下端部作为活塞杆与一个增压油缸的活塞固定连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压油缸的数量为四个,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四个角处;与之对应,所述导柱的数量为四个。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上对应每个导柱均设有一个导套,所述导柱一一对应插接于所述导套内。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压下模组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加热板、隔热板、真空气室结构和下模固定板;下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模模芯,凹模模芯的内壁上设有与真空气室结构的真空腔连通的通气孔;真空气室结构的真空腔外接抽真空设备;所述下模固定板分别与导柱及举升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气室结构包括:真空气室主体,所述真空气室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真空腔;所述真空气室主体的一个侧壁上设有抽气口,其相对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泄压口,所述抽气口用于与抽真空设备连接,所述泄压口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封堵件、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所述封堵件位于抽气口与泄压口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真空气室主体上,其输出轴穿过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与所述封堵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泄压口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板上还设有与泄压口连通的泄压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封堵件直线运动从而在抽真空状态和泄压状态之间转换;当封堵件处于抽真空状态时,所述封堵件封堵住所述泄压口及泄压孔,使得抽气口与真空腔连通;当封堵件处于泄压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架主体,所述底架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连接轴穿插孔;/n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轴套安装板、旋转轴套和连接轴;所述轴套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穿插孔相连通的连接轴插接孔;所述旋转轴套可旋转地安装于轴套安装板和底架主体的底板之间,所述旋转轴套具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与插接孔连通的中心通孔,所述旋转轴套的中心通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花键;所述连接轴设置于底架主体的正上方,其下端部正对连接轴穿插孔,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部外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花键;/n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轴套旋转从而在解锁状态和锁扣状态之间转换;当旋转轴套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使得旋转轴套能够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当旋转轴套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重叠,使得所述旋转轴套的第一花键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花键相互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模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主体,所述底架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连接轴穿插孔;
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轴套安装板、旋转轴套和连接轴;所述轴套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轴套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穿插孔相连通的连接轴插接孔;所述旋转轴套可旋转地安装于轴套安装板和底架主体的底板之间,所述旋转轴套具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与插接孔连通的中心通孔,所述旋转轴套的中心通孔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花键;所述连接轴设置于底架主体的正上方,其下端部正对连接轴穿插孔,所述连接轴的下端部外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花键;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旋转轴套旋转从而在解锁状态和锁扣状态之间转换;当旋转轴套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使得旋转轴套能够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并可沿连接轴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当旋转轴套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第二花键在旋转轴套轴向方向的投影相互重叠,使得所述旋转轴套的第一花键与所述连接轴的第二花键相互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锁扣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连接轴穿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个具有中心孔的驱动件,其中一个驱动件与旋转轴套固定连接,另一个驱动件与另一个旋转轴套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一个驱动件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驱动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一个驱动件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驱动件铰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架主体上的增压油缸,所述增压油缸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4.一种热压下模结构,包括热压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模安装基板,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位于热压下模组件下方,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上设有活塞杆穿插孔;所述下模安装基板在实际工作时是固定安装不动的。
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下模底架组件,所述下模底架组件位于下模安装基板下方;连接轴的上端部与下模安装基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导柱,所述导柱的上端部穿过所述下模安装基板与热压下模组件固定连接,其下端部作为活塞杆与下模底架组件的增压油缸活塞固定连接;
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缸体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于下模安装基板上,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活塞杆穿插孔与所述热压下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举升油缸驱动所述热压下模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热压下模组件通过导柱带动下模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罗申徐允聪
申请(专利权)人:徐允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