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58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锻压来料以形成加工体,所述加工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周面,所述侧周面上设置有装夹凸块;S20、通过所述装夹凸块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S30、切削所述装夹凸块;S40、通过仿形刀具切削所述侧周面,所述仿形刀具的切削刃的形状与所述侧周面加工后的形状匹配。加工后,侧周面不存在打磨面与锻压形成的弧面交接形成的暗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表越来越普及,目前智能手表的外壳大多为金属材料制成。传统技术中通过锻压加工手表外壳。锻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手表外壳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被锻压成型,锻压后的手表外壳会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离的部分形成外凸的挤压突出部,传统工艺通过打磨去除该挤压突出部。然而,目前的方式打磨去除挤压突出部的过程中往往形成暗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壳体加工方法。一种壳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锻压来料以形成加工体,所述加工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侧周面,所述侧周面上设置有装夹凸块;S20、通过所述装夹凸块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S30、切削所述装夹凸块;S40、通过仿形刀具切削所述侧周面,所述仿形刀具的切削刃的形状与所述侧周面加工后的形状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切削所述装夹凸块的步骤中,通过第一刀具切削装夹凸块的一部分厚度且所述第一刀具与所述侧周面不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仿形刀具切削所述侧周面的步骤中,沿着所述仿形刀具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所述仿形刀具的切削刃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仿形刀具的切削刃沿着所述仿形刀具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仿形刀具切削所述侧周面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加工体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削装夹凸块和通过仿形刀具切削侧周面的步骤中,均通过定位夹具装夹所述加工体,所述定位夹具包括撑咀、压盖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压盖以驱动所述压盖靠近或远离所述撑咀,所述撑咀用于支撑于所述加工体的内腔或第二表面,所述压盖用于支撑于所述加工体的内腔或第一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装夹凸块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步骤中,在切削加工所述第一表面时,形成有位于内腔中的第一定位槽,在切削加工所述第二表面时,形成有位于内腔中的第二定位槽;通过定位夹具装夹所述加工体的步骤中,所述撑咀支撑于所述加工体的内腔时,所述撑咀支撑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压盖支撑于所述加工体的内腔时,所述压盖支撑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装夹凸块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步骤中,通过装夹夹具一次装夹所述加工体,铣削加工第一表面后,翻转所述装夹夹具并铣削加工所述第二表面;加工所述第一表面时,得到位于所述加工体内腔的第一定位槽,加工第二表面时,得到位于所述加工体内腔的第二定位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夹夹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板和盖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装夹槽,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装夹槽,当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组合后,所述第一装夹槽和所述第二装夹槽共同合围成用于夹持所述装夹凸块的槽体,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刀具的第一加工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刀具的第二加工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包括加强板和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位于所述加强板和支撑板之间,所述保护板用于防止压伤加工体,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支撑部,当锁紧盖板和支撑板时,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支撑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周面为弧形曲面。有益效果:通过锻压来料的方式进行加工,而不需要通过CNC车床来进行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将传统的挤压突出部设置为后续步骤中用于装夹加工体的装夹凸块,通过装夹凸块装夹并加工加工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不会压伤加工体的侧周面;通过仿形刀具加工侧周面时,且仿形刀具的切削刃的形状与所述侧周面加工后的形状匹配,从而不但去除了装夹凸块而且去除了一部分厚度的侧周面,整个侧周面均通过了仿形刀具的切削刃加工,因此加工后,侧周面不存在打磨面与锻压形成的弧面交接形成的暗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所形成的加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加工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中的切削装夹凸块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一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图5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中的切削侧周面时的装夹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部分纵向剖视图;图7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中的装夹夹具的爆炸图;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中的装夹夹具的俯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装夹夹具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中的装夹夹具和机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第一刀具;20、仿形刀具;21、旋转轴;22、切削刃;23、第一端;24、第二端;100、加工体;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130、侧周面;140、装夹凸块;150、内腔;161、第一定位槽;162、第二定位槽;163、第三定位槽;200、定位夹具;210、撑咀;220、压盖;230、拉销;240、驱动件;241、拉杆;300、装夹夹具;310、盖板;311、加强板;311A、支撑部;312、保护板;312A、第二装夹槽;312B、第二加工腔;320、支撑板;321、第一装夹槽;322、第一加工腔;330、锁紧件;400、机床;410、法兰盘;420、底座支架;430、旋转气缸;440、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加工方法所形成的加工体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加工体100的侧视图。一种壳体加工方法,所述壳体可以为智能手表的壳体,也可以为其他电子产品的壳体,包括以下步骤,S10、锻压来料以形成加工体100,所述加工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和侧周面130,所述侧周面130上设置有装夹凸块140。在一个实施例中,锻压来料的步骤中,来料可以为铝棒也可以为不锈钢材料。将来料升温至430℃~460℃之间的可锻状态,将来料置入模具中进行锻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合围成型腔,将来料放置在型腔中,通过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施加压力并挤压来料,形成图1所示的加工体100。所述加工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和连接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侧周面130。其中,第一表面110可以为图1或图2所示的上表面,第二表面120可以为图1或图2所示的下表面。锻压后,侧周面130保留有一定厚度的待切削余量,待后续继续切削加工该侧周面130;侧周面130上设置有装夹凸块140,如图2所示,装夹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锻压来料以形成加工体(100),所述加工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和侧周面(130),所述侧周面(130)上设置有装夹凸块(140);/nS20、通过所述装夹凸块(140)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nS30、切削所述装夹凸块(140);/nS40、通过仿形刀具(20)切削所述侧周面(130),所述仿形刀具(20)的切削刃(22)的形状与所述侧周面(130)加工后的形状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锻压来料以形成加工体(100),所述加工体(100)包括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和侧周面(130),所述侧周面(130)上设置有装夹凸块(140);
S20、通过所述装夹凸块(140)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
S30、切削所述装夹凸块(140);
S40、通过仿形刀具(20)切削所述侧周面(130),所述仿形刀具(20)的切削刃(22)的形状与所述侧周面(130)加工后的形状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削所述装夹凸块(140)的步骤中,通过第一刀具(10)切削装夹凸块(140)的一部分厚度且所述第一刀具(10)与所述侧周面(130)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仿形刀具(20)切削所述侧周面(130)的步骤中,沿着所述仿形刀具(20)的旋转轴(21)的延伸方向,所述仿形刀具(20)的切削刃(22)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表面(110)和所述第二表面(120)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刀具(20)的切削刃(22)沿着所述仿形刀具(20)的旋转轴(21)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23)和第二端(24),通过仿形刀具(20)切削所述侧周面(130)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端(23)和所述第二端(24)分别位于加工体(100)的厚度方向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切削装夹凸块(140)和通过仿形刀具(20)切削侧周面(130)的步骤中,均通过定位夹具(200)装夹所述加工体(100),所述定位夹具(200)包括撑咀(210)、压盖(220)和驱动件(240),所述驱动件(240)连接所述压盖(220)以驱动所述压盖(220)靠近或远离所述撑咀(210),所述撑咀(210)用于支撑于所述加工体(100)的内腔(150)或第二表面(120),所述压盖(220)用于支撑于所述加工体(100)的内腔(150)或第一表面(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装夹凸块(140)装夹并加工所述第一表面(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辉梁梅新董涛李山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