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5846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火法冶炼渣破碎、研磨,得铜渣粉;将锌冶炼水萃渣破碎、研磨,得锌渣粉;将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匀,然后向其中加入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吸附材料前驱体;将吸附材料前驱体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80‑120℃,保温1‑4h,然后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300℃,保温1‑5h,冷却,制得。该吸附材料具有制备成本低、除磷效果好、吸附容量大、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操作以及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由于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大量含磷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增加了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负荷,从而引起水体中藻类与水生物大量繁殖。最近几年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太湖等湖泊频繁爆发大规模蓝藻事件,国家环保部门对此提出了多项措施进行控制以此来缓解严峻的形式。目前,已经有很多技术应用于磷的去除,如生物法、化学混凝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人工湿地法、电化学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江海湖泊富磷水体的主要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具有高效、经济、易操作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根据已有的资料表明,常用的磷吸附剂主要有稀土氧化物、铁复合氧化物、铁铝复合氧化物、磁性吸附材料和其他的吸附物质,其中,稀土元素反应时间较长,且速度较慢;铁铝锆等复合氧化物反应较快,但是对磷的去除率不高,性价比较低,现有的磁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现在只停留于试验阶段,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其他的吸附物质在使用时需要添加絮凝剂,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污泥沉淀到水体底部,最终可能导致被固定的磷再次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磁性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净化材料存在的吸附容量小、吸附速率慢、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铜火法冶炼渣破碎、研磨,得铜渣粉;(2)将锌冶炼水萃渣破碎、研磨,得锌渣粉;(3)将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匀,然后向其中加入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吸附材料前驱体;(4)将步骤(3)中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80-120℃,保温1-4h,然后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300℃,保温1-5h,冷却,制得。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火法冶炼铜的过程中,原材料经过焙烧后得到铁磁性物质,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磁性,锌水萃冶炼过程中需要添加石灰,冶炼后最终生成大量的活性含钙硅酸矿物,将两者混合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磷,去除过程中活性含钙硅酸盐发生水解,生成羟基和钙离子,当羟基和钙离子与水体中的磷酸根接触后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羟基磷灰石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物质,处理一定时间后,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最终采用磁选设备将材料进行回收即可实现去除水体中磷的目的。将铜渣粉和锌渣粉通过粘结剂粘合后造粒,第一次以2-5℃/min升温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粘结剂中的水,一定的升温速度,可以防止吸附材料前驱体脱水过程中发生破碎;第二次以5-10℃/min升温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将粘结剂中的羟基脱出,最终转变成纳米级二氧化硅和或三氧化铝,从而起到粘结的作用,升温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粘结效果变差。进一步地,步骤(1)中铜渣粉的粒径全部小于325目。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铜渣粉粒度过大,易导致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变小,不利于去除水体中的磷,粒度过小,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地,步骤(2)中锌渣粉的粒径全部小于325目。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锌渣粉粒度过大,不利于成型,同时,使制得的吸附材料比表面积较小,不利于除磷。进一步地,步骤(3)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中铜渣粉和锌渣粉的质量比为3-5:2-4,粘结剂的质量占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合粉体的15-25%。进一步地,步骤(3)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中铜渣粉和锌渣粉的质量比为4:3,铜渣粉的量多于锌渣粉的量,粘结剂的质量占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合粉体的25%。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一定量的铜渣粉可充分提供铁磁性物质,利于后续将吸附材料利用磁选的方式从水体中吸出,提高吸附材料的分离效果;一定量的锌渣粉可以提供充足的活性硅酸钙作为反应活性位点,从而快速吸附水体中的磷,提高除磷效果;一定量的粘结剂可提高粘结效果,防止吸附材料发生破碎,利于后续磁选分离。进一步地,步骤(3)中粘结剂由硅溶胶和或铝溶胶制成。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硅溶胶或铝溶胶经过高温处理后易脱出羟基,最终转变成具有粘结作用的纳米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铝,提高粘结效果。进一步地,步骤(3)中硅溶胶和或铝溶胶的质量浓度为5-50%。进一步地,步骤(3)中硅溶胶和或铝溶胶的质量浓度为20-40%。进一步地,步骤(3)中硅溶胶和或铝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硅溶胶和或铝溶胶的质量浓度过低,导致材料成型困难,质量浓度过高,使得细颗粒增多,导致制备的材料孔道易被堵塞,不利于后续除磷。进一步地,步骤(3)中吸附材料前驱体的形状为球形、圆柱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进一步地,步骤(3)中当吸附材料前驱体的形状为球形时,吸附材料前驱体的粒级为φ1~6mm。进一步地,步骤(3)中当吸附材料前驱体的形状为球形时,吸附材料前驱体的粒级为φ3mm。进一步地,步骤(3)中当吸附材料前驱体的形状为圆柱形时,吸附材料前驱体的直径为φ0.5~6mm。进一步地,步骤(3)中当吸附材料前驱体的形状为圆柱形时,吸附材料前驱体的直径为φ3mm。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吸附材料前驱体的粒度或直径过小,设备无法实现,粒度或直径增大后,既不利于后续回收,且吸附材料的比表面积也会下降,降低除磷效果。进一步地,步骤(4)中将步骤(3)中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105℃,保温2h,然后以6℃/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温3h。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阶段以3℃/min的速度升温至105℃,保温2h过程主要是去除粘结剂中的水分,此过程中的升温速度和保温温度过高会导致吸附材料发生开裂,导致吸附材料的成型率差;第二阶段以6℃/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温3h的过程中主要是使得粘结剂分子中的羟基脱出,此阶段升温速度和保温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粘结效果变差。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磁性材料的原料为金属冶炼渣,原料易得,原料价格低廉,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制备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批投入生产使用;该吸附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的优点,吸附过程中,利用锌冶炼水淬渣中含有的含钙硅酸盐作为反映的活性位点,含钙硅酸盐发生水解生成羟基和钙离子,羟基和钙离子与水体中的磷酸根发生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可将水体中磷酸根固定,在利用铜火法冶炼渣中存在的铁磁性物质具有磁性的性质,将吸附材料从水中磁选快速分离即可,可有效避免磁性材料中的磷二次释放。本专利技术的除磷化学反应机理如下:5Ca2++OH-+3HPO42-→Ca5(PO4)3(OH)↓+3H+3Ca2++2HPO42-→Ca3(PO4)2↓+2H+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磁性吸附材料图;图2为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铜火法冶炼渣破碎、研磨,得铜渣粉;/n(2)将锌冶炼水萃渣破碎、研磨,得锌渣粉;/n(3)将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匀,然后向其中加入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吸附材料前驱体;/n(4)将步骤(3)中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80-120℃,保温1-4h,然后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300℃,保温1-5h,冷却,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火法冶炼渣破碎、研磨,得铜渣粉;
(2)将锌冶炼水萃渣破碎、研磨,得锌渣粉;
(3)将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匀,然后向其中加入粘结剂,进行造粒,得吸附材料前驱体;
(4)将步骤(3)中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以2-5℃/min的速度升温至80-120℃,保温1-4h,然后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300℃,保温1-5h,冷却,制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铜渣粉的粒径全部小于325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锌渣粉的粒径全部小于325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除磷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吸附材料前驱体中铜渣粉和锌渣粉的质量比为3-5:2-4,粘结剂的质量占铜渣粉和锌渣粉混合粉体的15-25%。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邓宇森熊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时代绿洲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