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5068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粉煤灰复合材料包括:内核,所述内核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和污泥;复合在所述内核上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改性粉煤灰和水泥;复合在所述中间层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硫酸镁和污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煤灰复合材料中,特定组分的内核、中间层和外壳共同作用,可以有效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氨氮和总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修复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固体废物。随着我国燃煤发电量的增长,粉煤灰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它的形成过程与活性炭的制备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其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粉煤灰中存在大量Si、Al等活性点,使之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目前,粉煤灰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火法、湿法、酸改性、碱改性和盐改性。粉煤灰通过与改性剂的混合、搅拌、烘干等一系列过程,充分保证了粉煤灰活性。改性后的粉煤灰具有了物理吸附和化学混凝双重作用,并使之吸附能力和混凝作用增强。除了一般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脱硫废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处理也较为麻烦。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若重金属含量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比如汞元素超标,通过食物链富集和生物放大等作用,将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制备一种适用性广的用于环境治理的材料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包括:/n内核,所述内核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和污泥;/n复合在所述内核上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改性粉煤灰和水泥;/n复合在所述中间层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硫酸镁和污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灰复合材料,包括:
内核,所述内核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和污泥;
复合在所述内核上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改性粉煤灰和水泥;
复合在所述中间层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改性粉煤灰、水泥、硫酸镁和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煤灰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制备:
a)将研磨后的粉煤灰粉在化学改性剂中浸泡24~26h;所述研磨后的粉煤灰粉的5μm筛余量小于12%;
所述化学改性剂由包括SDS、CTAB、水和NaOH固体的原料混合得到;
b)将浸泡后的粉煤灰粉在103~107℃下烘干,过200目筛,得到改性粉煤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中,改性粉煤灰、水泥和活性污泥的质量比为80~90:10~15:5~10;
所述内核的粒径为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中,改性粉煤灰和水泥的质量比为80~90:10~15;
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改性粉煤灰、水泥、硫酸镁和活性污泥的质量比为80~90:10~15:1~2:5~10;
所述外壳的厚度为0.5~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为淤泥或活性污泥;
所述中间层还包括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种子包括披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英张雪芳郝功涛刚良张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