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31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C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的上级三相分离器、下级三相分离器,上级三相分离器位于下级三相分离器的上方,下级三相分离器通过下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与位于反应器本体顶部的汽水分离罐连接,上级三相分离器通过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与汽水分离罐连接,汽水分离罐与延伸到反应器本体底部的下降管连接;反应器本体的内部顶部设有出水堰且与汽水分离罐连通。本技术方案中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下级三相分离器、上级三相分离器的处理,即经混合区、第一厌氧区、气液分离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的处理,获得高污泥浓度,且通过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的传质效果。的传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IC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IC反应器是新一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一般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污染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的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讲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
[0003]IC反应器中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反应罐底部的旋流布水器,通过均匀布水后在罐内向上运动进入第一反应室,此过程中厌氧污泥与污水充分结合,微生物产生沼气,形成泥水气混合液后继续向上运动,一部分混合液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水分离汽包,其余的混合液通过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第二反应室,混合液在第二反应室的三项分离器进行第二次三相分离。
[0004]现有的IC反应器水力负荷小,达不到工作要求,从而影响了有机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影响了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0005]基于此,研究并开发一种IC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IC反应器,解决了现有的IC反应器结构对污染物降解技术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0007]一种IC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的上级三相分离器、下级三相分离器,上级三相分离器位于下级三相分离器的上方,下级三相分离器通过下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与位于反应器本体顶部的汽水分离罐连接,上级三相分离器通过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与汽水分离罐连接,汽水分离罐与延伸到反应器本体底部的下降管连接;
[0008]反应器本体的内部顶部设有出水堰且与汽水分离罐连通,出水堰位于汽水分离罐的下端,出水堰连接有出水管;
[0009]汽水分离罐的顶部与沼气管连接,沼气管与水封罐连接;
[0010]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底端设有布水系统,布水系统包括布水罩,布水罩上设有挡水板,挡水板在布水罩上呈均匀分布,布水罩的中心部位设有立柱,进水管的入口端位于布水罩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延伸到底部的下降管平行。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罩为伞状骨架结构,挡水板的个数有3

6个,挡水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固定在布水罩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与布水罩可拆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罩的上方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位于反应器本体的内部下端,搅拌装置与位于反应器本体外部的齿轮减速箱连接,齿轮减速箱与电机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为搅拌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的个数为两个,且以下降管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
[0019]本技术方案中IC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第三代厌氧反应装置,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溶解性污染物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态物质及微生物增殖所形成的活性污泥固体物质,从水相中分离,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厌氧工艺可以把废水中大量的化学能转化为清洁能源如含能物质甲烷、氢气等,是一种可持续废水处理技术。IC工艺具有比第二代厌氧更具优势。
[0020]a容积负荷:由于复式厌氧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有内部循环,传质效果好,容积负荷超过传统的厌氧3倍以上。
[0021]b抗负荷冲击能力强:由于有内部循环,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混合,使进水中大量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的稀释,大大降低了有毒物质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0022]c出水稳定性好:复式厌氧工艺为利用两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s高不利影响。
[0023]本技术所提供的IC反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和效果如下:
[0024]1)本技术方案中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下级三相分离器、上级三相分离器的处理,即经混合区、第一厌氧区、气液分离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的处理,获得高污泥浓度,且通过大量沼气、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0025]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布水系统,可有效使进水管中的进水、与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混合物进行有效的混合,提高厌氧反应器在该区域内细菌的存活量,从而有效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

出水堰、2

上级三相分离器、3

下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4

下降管、5

下级三相分离器、6

不锈钢垫板、7

过水孔、8

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9

汽水分离罐、10

沼气管、11

水封罐、12

不锈钢槽钢支架、13

进水管、14

电机、15

齿轮减速箱、16

搅拌装置、17

布水罩、18

挡水板、19

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一种IC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的上级三相分离器2、下级三相分离器5,上级三相分离器2位于下级三相分离器5的上方,下级三相分离器5通过下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3与位于反应器本体顶部的汽水分离罐9连接,上级三相分离器2通过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8与汽水分离罐9连接,汽水分离罐9与延
伸到反应器本体底部的下降管4连接;
[0031]反应器本体的内部顶部设有出水堰1且与汽水分离罐9连通,出水堰1位于汽水分离罐9的下端,出水堰1连接有出水管;
[0032]汽水分离罐9的顶部与沼气管10连接,沼气管10与水封罐11连接;
[0033]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13。
[0034]汽水分离罐9、沼气管10、水封罐11均放置在不锈钢槽钢支架12的上面。
[0035]本实施例中,反应器本体底部进入的进水与颗粒污泥、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下级三相分离器5中,下级三相分离器5下端产生的沼气和发酵液通过下级三相分离器汽提管3进入到汽水分离罐9中,污水进入下级三相分离器5和上级三相分离器2之间,继续进行反应,产生后的沼气和发酵液通过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8进入气水分离罐9中,汽水分离罐9中的沼气通过沼气管10分离出来,而汽水分离罐9中的沼气通过沼气管10分离出来,而气水分离罐9中的发酵液通过下降管4进入到反应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位于反应器本体内部的上级三相分离器(2)、下级三相分离器(5),上级三相分离器(2)位于下级三相分离器(5)的上方,下级三相分离器(5)通过下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3)与位于反应器本体顶部的汽水分离罐(9)连接,上级三相分离器(2)通过上级三相分离器气提管(8)与汽水分离罐(9)连接,汽水分离罐(9)与延伸到反应器本体底部的下降管(4)连接;反应器本体的内部顶部设有出水堰(1),出水堰(1)位于汽水分离罐(9)的下端且与汽水分离罐(9)连通,出水堰(1)连接有出水管;汽水分离罐(9)的顶部与沼气管(10)连接,沼气管(10)与水封罐(11)连接;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内部底端设有布水系统,布水系统包括布水罩(17),布水罩(17)上设有挡水板(18),挡水板(18)在布水罩(17)上呈均匀分布,布水罩(17)的中心部位设有立柱(19),进水管(13)的入口端位于布水罩(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仕涛孙跃陈俊罗贵桃周中林刘平熊平邓宇森王兆龙陈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时代绿洲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