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35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党参25‑35份、黄柏8‑12份、石菖蒲8‑12份、地龙12‑18份、川芎8‑12份、黄芪25‑35份、田七8‑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的组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用于脾虚络瘀所致的消渴痹,症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脘腹胀满,食纳不香,肌肤甲错,肢体麻痹疼痛,以刺痛为主,夜间加重,间歇性跛行,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淡暗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等;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等见上述证候者服用后均有明显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组方领域,特别是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0年宁光教授团队在中国18岁以上的人群中调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达到11.6%和50.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患病率骤升,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且发病情况有所变化,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肥胖者占80%以上。糖尿病,现代中医多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病相关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有“消瘅”,“三消”,“膈消”“消中”等病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消,尽也”,为“消瘦、消散、消耗”的意思。“渴,欲也”,为“口干欲饮”的意思。从字面上的概念看,此病名是对存在类似症状病人的归纳。古代医家论述消渴病的病机时形成了多种学说,历代医家对该病病机都有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包括阴虚燥热说、三消说、肝郁气滞说、瘀血致消说等病机认识。目前多认为,病变脏腑多责之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则重在“养阴清热”。然而,现今临床发现不论是病因病机与发病,还是临床表现,乃至治疗方法,都与古代不同。申请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现代糖尿病人饮水连连却不解其渴,所饮之水不能化生津液而小便频频;消渴病人多食而易饥,且肌肤不荣,所食水谷不养四肢而形体消瘦;现代之消渴病人肥胖者居多,肥人多痰,痰湿素盛,湿盛伤脾,典型“阴虚燥热型消渴”的病人已经少见,养阴则助湿碍脾,清热则伤脾阳而痰湿更甚。所以,不管“阴虚”还是“燥热”,都只是消渴病的“标”,只看到消渴的症状,而忽视疾病的根本。现代糖尿病病机已从“阴虚燥热”,演变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浊下注、相火郁闭”,脾胃元气不足,来自下焦之湿浊阴火乘机上乘,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施布障碍,不循常道而致“消渴”,应以“补脾胃、升清阳、泻湿浊、降阴火”治之。现代糖尿病人中后期多出现严重周围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表现为脾虚络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合并症和主要致残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神经微血管供能障碍,导致神经营养供应不足,使得神经元细胞肯施旺氏细胞死亡,从而导致神经受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常见眼底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神经功能,引起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治疗较为棘手。其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主要为糖代谢异常,长期的高血糖引起蛋白质糖基化,引起视网膜细微动脉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基底膜增厚而出现DR。视网膜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主要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止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但其为有创性,并发症较多,对视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药物治疗仍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Ⅰ、Ⅱ、Ⅲ期视网膜病变者。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神经、血管病变的基础,但血糖控制理想并不能完全防止发生神经、血管病变,因此单靠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达到防止神经、血管病变的目的。中医药在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关于治疗糖尿病中后期,尤其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中成药较少,有的着重于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如木丹颗粒;有的着重于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如养阴降糖片,有的着重于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如糖脉康颗粒,有的着重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如芪蛭降糖胶囊等等,暂无与本专利技术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功效相近的相关研究,市场暂无此类品种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调和脾胃,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攻补兼施,配伍精当,理法特色明显,治疗糖尿病中后期脾虚络瘀所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安全有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将上述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应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上。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党参25-35份、黄柏8-12份、石菖蒲8-12份、地龙12-18份、川芎8-12份、黄芪25-35份、田七8-12份。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党参28-32份、黄柏9-11份、石菖蒲9-11份、地龙14-16份、川芎9-11份、黄芪28-32份、田七9-11份。最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党参30份、黄柏10份、石菖蒲10份、地龙15份、川芎10份、黄芪30份、田七10份。所述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药物的应用。所述的药物为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丸剂。所述的药物为以所述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配方中组分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添加药用辅料制得的制剂。所述的提取物为水提取物。所述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是脾虚络瘀型的糖尿病后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本专利技术是“从脾胃论治糖尿病”的组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用于脾虚络瘀所致的消渴,症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脘腹胀满,食纳不香,肌肤甲错,肢体麻痹疼痛,以刺痛为主,夜间加重,间歇性跛行,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淡暗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等;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等见上述证候者服用后均有明显疗效。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是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党参25-35份、黄柏8-12份、石菖蒲8-12份、地龙12-18份、川芎8-12份、黄芪25-35份、田七8-12份。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党参28-32份、黄柏9-11份、石菖蒲9-11份、地龙14-16份、川芎9-11份、黄芪28-32份、田七9-11份。最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党参30份、黄柏10份、石菖蒲10份、地龙15份、川芎10份、黄芪30份、田七10份。所述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药物的应用。尤其是治疗表现为脾虚络瘀所致的糖尿病后期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或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所述的药物可以为汤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丸剂等口服剂型。所述的药物为以所述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配方中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党参25-35份、黄柏8-12份、石菖蒲8-12份、地龙12-18份、川芎8-12份、黄芪25-35份、田七8-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5-25份、丹参12-18份、白术25-35份、党参25-35份、黄柏8-12份、石菖蒲8-12份、地龙12-18份、川芎8-12份、黄芪25-35份、田七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18-22份、丹参14-16份、白术28-32份、党参28-32份、黄柏9-11份、石菖蒲9-11份、地龙14-16份、川芎9-11份、黄芪28-32份、田七9-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算,配方由以下组分组成:葛根20份、丹参15份、白术30份、党参30份、黄柏10份、石菖蒲10份、地龙15份、川芎10份、黄芪30份、田七10份。


4.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吴邦泰许旭昀陈秋铭王叙煌陈子睿吴典伟谢希林玺林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