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816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包括猪舍本体;猪舍本体底部设有猪舍地面;热水加热系统包括风力机;风力机设置于猪舍本体屋顶,风力机与变量液压泵固连,变量液压泵与油箱连通,变量液压泵与调节节流阀连通,调节节流阀与第二热交换管连通,第二热交换管与变量液压泵连通,第二热交换管内置于保温水箱,保温水箱通过进水泵与第一热交换管连通,第一热交换管与保温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风能作为能源,能保证每个猪舍达到需要温度,且维修方便,属于绿色环保体系;提供一种直接有效供暖方式,不会漏电、使用安全,保证猪舍中各个部位受热均匀、居住舒适;从两侧供暖保证了位于两侧休息仔猪受热均匀、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
本技术涉及保温猪舍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
技术介绍
断奶仔猪需要的环境温度一般在26℃左右,仔猪越小需要的环境温度越高,在中部地区冬天平均气温为8~17℃,北方气温将会更低,因此需要对仔猪所处的环境加热,才能满足仔猪对环境温度的需求。目前猪舍一般使用地面加热和对猪舍空气加热两种方式,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使用。因为造价便宜和坚固的优点,猪舍一般采用水泥地面,然而,潮湿的水泥地面会加快导热速度,不利于动物保温。冬天为了给仔猪保暖,必须对仔猪所居住的水泥地面加热才能满足仔猪对温度的需求。目前,养猪生产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加热水泥地面,一种方式是在水泥地面中埋入发热材料(电发热丝),通电后发热加热水泥地面,这种加热方式存在两种缺点:第一是电发热丝反复使用容易断裂,只要一处断裂整个加热板就不能使用,且维修非常困难;第二是埋入电发热丝的水泥地面在较为潮湿的状态下容易漏电、不安全;另一种方式是在水泥地面埋入水管,利用水暖加热,两根主热水管(一根进水,一根出水)从栏舍的一端埋入、从另一端出来,两根主热水管中间用较细水管曲折的埋在每一个栏舍的水泥地面中,这种方式没有电发热丝漏电的风险,最大的缺点是靠近水管入口处的猪栏温度非常高,靠近水管出口处猪舍地面的温度低,一端温度太高,仔猪不敢睡在地面上,另一端温度低,不能满足仔猪对各处温度均匀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漏电、不够安全以及猪舍中各个部位受热不够均匀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所述保温猪舍包括猪舍本体及多个热水加热系统;所述猪舍本体的底部设有猪舍地面,所述猪舍地面包括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所述猪舍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斜面从与所述第二斜面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一侧壁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斜面从与所述第一斜面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二侧壁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贴合,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均设有所述热水加热系统;所述热水加热系统包括风力机、第一热交换管、变量液压泵、油箱、调节节流阀、保温水箱、第二热交换管及进水泵;所述风力机设置于所述猪舍本体的屋顶,所述风力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量液压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调节节流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调节节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所述变量液压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内置于所述保温水箱,所述保温水箱的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泵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第二斜面的下方并对其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保温猪舍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猪舍本体的内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的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热水加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箱的出水口之间。优选的,所述热水加热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变量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优选的,所述猪舍本体的顶部设有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屋顶及第二屋顶,所述第一屋顶及第二屋顶之间为贴合面,各所述屋顶从贴合面向外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屋顶朝向北方,所述第二屋顶朝向南方,所述第二屋顶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应,所述第一屋顶与所述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应,一部分所述风力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屋顶上,另一部分所述风力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屋顶上。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保温猪舍侧壁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进油口位于其出油口的上方,所述保温水箱的出水口位于其进水口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保温猪舍的下方设有多个第二热交换管直接对地面进行均匀加热,利用风能作为能源,能保证每个猪舍达到需要的温度,且维修方便,属于绿色环保资源再利用体系;2、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直接有效的供暖方式,不会出现漏电的情况,使用起来十分安全,且保证了猪舍中各个部位受热均匀、居住舒适;3、通过所述猪舍地面设计为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斜面及第二斜面,通过在两侧斜面的下方均设有热交换管,从两侧供暖保证了位于两侧休息的仔猪受热均匀、更加舒适。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优选的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中热水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0、保温猪舍;10、猪舍本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一屋顶;14、第二屋顶;15、猪舍地面;151、第一斜面;152、第二斜面;50、控制器;60、温度传感器;103、热水加热系统;1031、风力机;1032、第一热交换管;1033、变量液压泵;1034、溢流阀;1035、油箱;1036、调节节流阀;1037、保温水箱;1038、第二热交换管;1039、进水泵;10391、单向阀;10392、电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猪舍(100)包括猪舍本体(10)及多个热水加热系统(103);/n所述猪舍本体(10)的底部设有猪舍地面(15),所述猪舍地面(15)包括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斜面(151)及第二斜面(152),所述猪舍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斜面(151)从与所述第二斜面(152)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一侧壁(11)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贴合,所述第二斜面(152)从与所述第一斜面(151)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二侧壁(12)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12)贴合,所述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上均设有所述热水加热系统(103);/n所述热水加热系统(103)包括风力机(1031)、第一热交换管(1032)、变量液压泵(1033)、油箱(1035)、调节节流阀(1036)、保温水箱(1037)、第二热交换管(1038)及进水泵(1039);所述风力机(1031)设置于所述猪舍本体(10)的屋顶,所述风力机(103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1035)连通,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出油口与所述调节节流阀(1036)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调节节流阀(1036)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内置于所述保温水箱(1037),所述保温水箱(1037)的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泵(1039)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的进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箱(1037)的出水口连通,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151)及所述第二斜面(152)的下方并对其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猪舍(100)包括猪舍本体(10)及多个热水加热系统(103);
所述猪舍本体(10)的底部设有猪舍地面(15),所述猪舍地面(15)包括一侧相互贴合的第一斜面(151)及第二斜面(152),所述猪舍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斜面(151)从与所述第二斜面(152)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一侧壁(11)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壁(11)贴合,所述第二斜面(152)从与所述第一斜面(151)的贴合面向所述第二侧壁(12)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12)贴合,所述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上均设有所述热水加热系统(103);
所述热水加热系统(103)包括风力机(1031)、第一热交换管(1032)、变量液压泵(1033)、油箱(1035)、调节节流阀(1036)、保温水箱(1037)、第二热交换管(1038)及进水泵(1039);所述风力机(1031)设置于所述猪舍本体(10)的屋顶,所述风力机(103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1035)连通,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出油口与所述调节节流阀(1036)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调节节流阀(1036)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量液压泵(103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038)内置于所述保温水箱(1037),所述保温水箱(1037)的进水口通过所述进水泵(1039)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的进水口与所述保温水箱(1037)的出水口连通,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03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151)及所述第二斜面(152)的下方并对其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热水加热系统的保温猪舍,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保徐保阳张妮娅孙铝辉晏向华胡树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