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878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7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第一金属壳包括覆盖绝缘本体的第一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一附加部,第二金属壳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第二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二附加部,第一、第二附加部彼此配合而形成分别位于端壁外侧的磁铁收容腔。第一侧壁在邻近绝缘本体的对接面处设有两个固持部,自前向后看,固持部呈倒L型且开口朝向对应端壁一侧,第一金属壳的主板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及位于缺口的凸片。第一金属壳自后向前组装入第一侧壁,凸片插入对应的固持部,缺口穿过所述固持部。第一金属壳的固持片插入L型固定部,可以改善金属壳外张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金属壳体。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CN208299135U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及固定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磁性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环绕所述对接腔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别安装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凸伸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磁性件而形成的容置腔,所述磁性件与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如此设置,磁性件与金属外壳连接牢固且可进一步可增大磁性件体积。但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尤其是使用自动化组装过程中,仍存在改善空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改善的金属壳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的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以及位于前端的对接面,所述第一金属壳包括覆盖第一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一附加部,所述第二金属壳包括包覆第二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二附加部,所述第一、第二附加部彼此配合而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端壁外侧的磁铁收容腔;所述第一侧壁在邻近对接面处设有两个固持部,自前向后看,所述固持部呈倒L型且开口朝向对应端壁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壳的主板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及位于缺口的凸片,所述第一金属壳自后向前组装入第一侧壁,所述凸片插入对应的固持部,所述缺口穿过所述固持部。与现有技术相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金属壳的固持片插入L型固定部,可以改善金属壳体外张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局部分解的立体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其中磁铁未显示。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为图4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6为图1沿虚线A-A的剖视图。图7为图1沿虚线B-B的立体图。图8为图1中绝缘本体、端子及金属板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docking电连接器,其安装有磁铁,以增加对接后的固持力。在具体实施中,参图1至图5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端子20、包覆绝缘本体的的第一金属壳30与第二金属壳40,以及一对磁铁50。参图5及图2,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13,以及位于前端的对接面110。第一金属壳30包括覆盖第一侧壁11的主板部31及第一附加部32,所述第二金属壳40包括包覆第二侧壁12的主板部41及第二附加部42,第一、第二附加部32、42彼此配合而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端壁13外侧的磁铁收容腔301。参图3,第一侧壁11在邻近对接面110处设有两个固持部14,自前向后看,固持部14呈倒L型且倒L型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端壁13一侧,第一金属壳30的主板部31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341及位于缺口的凸片342,第一金属壳30自后向前组装入第一侧壁11,所述凸片342插入对应的固持部14,所述缺口341穿过所述固持部14,使得固持部14与缺口341之间在横向方向上进行限位,避免主板部31的外张,达成改善第一金属壳的外张问题,同时凸片342与固持部14的配合,也有助于组装过程中的导引作用。固持部14包括竖直部141及水平部142,缺口341的内边缘与凸片342的一侧边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子缺口3411,凸片342的另一侧边与缺口的另一内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子缺口3412。结合图7,自上向下看,第一子缺口3411卡在竖直部141上,第二子缺口3412位于固持部14的外侧,第二子缺口3412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子缺口3411的第一尺寸。竖直部141的内侧面与主体部31彼此限位,使得第一金属壳31不能外张,改善外张问题,竖直部141的外侧面与凸片342间隔小缝隙(参图7所示),留给组装过程一定的偏移余量,改善组装过程。凸片342较主板部31内缩,也有助于改善组装过程。固持部14的前端面与对接面110彼此平齐,对接面呈上长下短的倾斜面状。第二金属壳40在其主板部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片43,固定片43靠近对接面110处,固定片43插入绝缘本体设置有的固定孔121而固定,参图6所示。固定片43自第二附加部42的前端部分撕裂而形成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43也可以自主板部41的两端弯折而形成,固定片位于第二附加部42的前方且两者彼此间隔开。第二附加部42为水平延伸状,第一附加部32为三段弯折且其自由末端压接在第二附加部42,其两者通过点焊而连接在一起。在具体实施例中,参图8,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两排端子20及位于两排端子间的金属板21,绝缘本体设置有向前贯穿对接面110的对接腔,两排端子20分别排列在对接腔的两个内侧面,结合图5,金属板21具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后板211,后板的两端分别具有翼部212,第一、第二金属壳30、40在其主板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翼部35、45,第一金属壳、金属板、第二金属壳的翼部35、212、45彼此堆叠在一起,且通过点焊焊接在一起。第二侧壁12设有凸伸的定位柱123,所述第二金属40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413。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以及位于前端的对接面,所述第一金属壳包括覆盖第一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一附加部,所述第二金属壳包括包覆第二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二附加部,所述第一、第二附加部彼此配合而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端壁外侧的磁铁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在邻近对接面处设有两个固持部,自前向后看,所述固持部呈倒L型且倒L型的开口朝向对应的所述端壁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壳的主板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及位于缺口的凸片,所述第一金属壳自后向前组装入第一侧壁,所述凸片插入对应的固持部,所述缺口穿过所述固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第一金属壳与第二金属壳,绝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第二侧壁的两个端壁,以及位于前端的对接面,所述第一金属壳包括覆盖第一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一附加部,所述第二金属壳包括包覆第二侧壁的主板部及第二附加部,所述第一、第二附加部彼此配合而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端壁外侧的磁铁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在邻近对接面处设有两个固持部,自前向后看,所述固持部呈倒L型且倒L型的开口朝向对应的所述端壁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壳的主板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及位于缺口的凸片,所述第一金属壳自后向前组装入第一侧壁,所述凸片插入对应的固持部,所述缺口穿过所述固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包括竖直部及水平部,所述缺口的内边缘与凸片的一侧边之间形成一个第一子缺口,所述第一子缺口卡在所述竖直部上,所述凸片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缺口的另一内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子缺口,自上向下看,所述第二子缺口位于固持部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子缺口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子缺口的横向尺寸。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祥徐寅超朱建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