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扩散板及显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67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扩散板及显示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结构层与支撑层,所述结构层与所述支撑层相贴合,结构层包括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表面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对光线进行扩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及显示板,通过第一结构层的凸起结构,例如具体地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半球体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或圆锥台结构,以及第二结构层的微粒结构,使得光线通过时被更好的折射、反射,增加了光的均匀扩散作用,并使得显示板的画面亮度更高,亮度提高5%以上,显示画面均匀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扩散板及显示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扩散板及显示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脑、电视以及户外大型显示设备画面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画面显示高清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显示器画面的亮暗均匀性也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普通结构的扩散板对显示器光源光扩散及增亮效果差,导致了显示器显示画面出现亮暗不均现象,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光学扩散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光学扩散板对显示器光源光扩散及增亮效果差,导致了显示器显示画面出现亮暗不均现象,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光学扩散板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扩散板,包括结构层与支撑层,所述结构层与所述支撑层相贴合,结构层包括第一结构层与第二结构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表面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凸起适于对光线进行扩散。本技术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结构层和/或第二结构层的凸起结构,例如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半球体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圆锥台结构或微粒结构,使得光线通过时被更好的折射、反射,增加了光的均匀扩散作用,并使得显示板的画面亮度更高,亮度提高5%以上,显示画面均匀性更好。可选地,所述凸起的结构包括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半球体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圆锥台结构和微粒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扩散板的厚度在500至30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的厚度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的厚度总和。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同一结构的多个所述凸起或多种结构组合的多个所述凸起,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同一结构的多个所述凸起或多种结构组合的多个所述凸起。可选地,其特征在于,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或圆锥台结构的所述凸起高度在10至200微米范围内。可选地,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或圆锥台结构的多个所述凸起间隔或连续排列,多个所述凸起间隔排列时,相邻两个所述凸起的底面间距在1至10000微米范围内。可选地,其特征在于,四棱台结构的所述凸起顶面与底面的边长均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所述顶面的边长小于所述底面的边长;四棱锥结构的所述凸起侧边边长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三棱台结构的所述凸起顶面与底面的边长均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所述顶面的边长小于所述底面的边长;三棱锥结构的所述凸起侧边边长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圆锥台结构的所述凸起的顶面与底面直径均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所述顶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底面的直径;圆锥体结构的所述凸起的底面直径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可选地,半球体结构的所述凸起直径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可选地,所述凸起为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经磨砂形成的微粒,所述微粒的粒径在1至50微米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扩散板。本技术所述的显示板,搭载上述所述的光学扩扩散板,光线通过时被更好的折射、反射,增加了光的均匀扩散作用,并使得显示板的画面亮度更高,亮度提高5%以上,显示画面均匀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四棱台结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四棱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四棱锥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四棱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三棱台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三棱台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三棱锥结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三棱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圆锥台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圆锥台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圆锥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圆锥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半球体结构侧视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半球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结构层;11-第一结构层;111-凸起;12-第二结构层;2-支撑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扩散板,结合图1所示,包括结构层1与支撑层2,所述结构层1与所述支撑层2相贴合,结构层1包括第一结构层11与第二结构层12,所述支撑层2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1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之间;所述第一结构层1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12表面设置多个凸起111,具体地,所述凸起111能够对经过表面的光线进行有效的扩散。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扩散板为复合一体结构,其中第一结构层11和第二结构层12采用模具高温热压成型,光学扩散板的厚度在500至3000微米范围内,优选在1000至20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1的厚度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优选在50至2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1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结构层11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的厚度总和。由于结构层1的厚度在微米级,支撑层2的厚度要大于结构层1的厚度,保证光学扩散板的结构强度。第一结构层11与第二结构层12具有不同的形状,影响光经过光学扩散板时的偏折路线,可增加光垂直射出扩散板的概率,以达到增亮的目的,其中也可加入扩散材料,提高光线折射,反射作用,使扩散板性能提高,厚度小于500微米,支撑层2厚度大于800微米,对扩散板的物理强度、挺性起重要作用,也可加入扩散材料,起光扩散作用。第一结构层11、支撑层2及第二结构层12的材质主要为PS聚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与MS(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添加增韧剂、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1)与支撑层(2),所述结构层(1)与所述支撑层(2)相贴合,所述结构层(1)包括第一结构层(11)与第二结构层(12),所述支撑层(2)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1)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之间;/n所述第一结构层(11)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12)表面设置多个凸起(111),所述凸起(111)适于对光线进行扩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1)与支撑层(2),所述结构层(1)与所述支撑层(2)相贴合,所述结构层(1)包括第一结构层(11)与第二结构层(12),所述支撑层(2)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1)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之间;
所述第一结构层(11)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12)表面设置多个凸起(111),所述凸起(111)适于对光线进行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11)的结构包括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半球体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圆锥台结构和微粒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扩散板的厚度在500至30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1)的厚度在50至500微米范围内,所述结构层(1)的厚度为所述第一结构层(11)与所述第二结构层(12)的厚度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1)包括同一结构的多个所述凸起(111)或多种结构组合的多个所述凸起(111),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12)包括同一结构的多个所述凸起(111)或多种结构组合的多个所述凸起(1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四棱台结构、四棱锥结构、三棱台结构、三棱锥结构、圆锥体结构或圆锥台结构的所述凸起(111)高度在10至200微米范围内。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涛刘晓东朱新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