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传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47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量传导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热量传导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无法满足发热量大、发热速度快的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需求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量传导装置包括:第一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二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连接管,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腔体和第一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其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连接通道以及连接管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气液相变材料。通过这样的设置,液态相变材料能够在第二换热部件内充分汽化,极大地提高了第二换热部件的换热能力,从而提升了热量传导装置的传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量传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量传导
,具体提供了一种热量传导装置。
技术介绍
电器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发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通常,常规的散热方式是通过风扇对电子元器件吹风,使电子元器件快速散热,从而避免电子元器件温度过高而损坏。不过,对于集成化程度较高的电器,通过风扇吹风进行散热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散热的目的。鉴于此,市场上出现了新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蒸发部和冷凝部,蒸发部的内部具有蒸发腔,冷凝部的内部具有冷凝腔,蒸发腔和冷凝腔通过连接管连通,蒸发腔内存储有液态的相变工质。发热源与蒸发腔直接接触,蒸发腔内的液态相变工质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相变工质,气态相变工质通过连接管进入冷凝腔,气态相变工质在冷凝腔内散热变成液态相变工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管回流至蒸发腔内。不过,对于发热量大,发热快的电子元器件,这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还不能够满足散热的需求。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无法满足发热量大、发热速度快的电子元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导装置包括:/n第一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一腔体;/n第二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n连接管,其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n其中,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所述连接通道以及所述连接管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气液相变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导装置包括:
第一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一腔体;
第二换热部件,其内形成有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
连接管,其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三腔体、所述连接通道以及所述连接管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内填充有气液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连接通道形成在所述芯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包括多个竖向的子通道,每个所述子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每个所述子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量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沿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保持不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刘建美胡蓉徐雪玲薛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翌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