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30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包括油槽,所述的油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固定框架,所述的油槽上部设有转轴,转轴贯穿所有固定框架,所述的固定框架内设有用以支撑转轴的轴瓦,其中,位于固定框架两端的转轴上分别套有一个甩油盘,所述固定框架内侧的顶面还设有挡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轴瓦和转轴之间通过上油介质达到自润滑的目的,减低轴瓦与转轴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支撑稳定性,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挡油槽结构较好地利用了液体的毛细特性和重力特性实现防渗漏效果;挡油槽保证了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对毛细流动油液的截断作用,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卫生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及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漏上油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油槽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漏上油槽结构。
技术介绍
在烟用丝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丝束进行上油来保证丝带的润滑和防止丝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静电,为了保证上油轮的刚性和便于安装,需要在每隔一段距离设置转轴支承,考虑到油液的清洁和维护方便,通常采用聚四氟乙烯等塑性材料作为支承轴瓦。但是,由于轴瓦和转轴的长期干性摩擦导致转轴磨损严重,支承稳定性下降,转轴使用寿命缩短,频繁更换转轴影响到生产效率。单纯增加甩油盘实现润滑时,介质润滑利用率低,大部分油液会沿着底座下表面毛细到支架外表面或支架与油槽之间,极大增加了机台卫生的清理难度,影响丝束品质。因此,纺丝领域中亟需一种既能够通过安装甩油盘实现介质润滑,又能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同时结构简洁,使用成本低的油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的防渗漏上油槽结构。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油槽,所述的油槽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固定框架,所述的油槽上部设有转轴,转轴贯穿所有固定框架,所述的固定框架内设有用以支撑转轴的轴瓦,其中,位于固定框架两端的转轴上分别套有一个甩油盘,所述固定框架内侧的顶面还设有挡油槽。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支架、底座和盖板,所述的支架顶部依次设有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甩油盘位于底座外侧,甩油盘与底座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转轴带动甩油盘旋转,进而将油液甩出。所述的挡油槽位于底座正对油液的下表面,挡油槽保证了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对毛细流动油液的截断作用,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所述挡油槽距离转轴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大于甩油盘的半径,小于油槽内壁距离转轴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挡油槽结构较好地利用了液体的毛细特性和重力特性实现防渗漏效果。所述的挡油槽采用凹形或凸形结构。所述的凹形或凸形结构采用多边形。所述的轴瓦位于底座内,用以支撑转轴。所述的转轴贯穿所有底座。工作原理:转轴旋转带动甩油盘转动,部分油液通过毛细原理跟随甩油盘离开油槽,甩油盘在带动油液转动的过程中,部分油液毛细到底座下表面,其中部分油液毛细至轴瓦,实现转轴与轴瓦之间的转动润滑。另一部分油液在底座下表面向外侧毛细,当油液毛细至挡油槽时,挡油槽的槽口高度使得油液的毛细作用力和油液的重力相互作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油液的攀爬力不足以越过挡油槽,当油液在挡油槽的槽口积聚到一定量时,则滴回油槽。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实现轴瓦和转轴之间通过上油介质达到自润滑的目的,减低轴瓦与转轴之间的磨损,进而提高支撑稳定性,提高转轴的使用寿命及工作效率;(2)利用液体毛细的特性实现甩油盘对转动副的上油动作;(3)挡油槽结构较好地利用了液体的毛细特性和重力特性实现防渗漏效果;(4)挡油槽保证了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对毛细流动油液的截断作用,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卫生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及产品品质;(5)对现有元件的结构改变小,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二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挡油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框架和油槽2,油槽2内放有油液33,固定框架包括支架1、底座35和盖板34,其中,支架1和油槽2均采用上部开口的U型结构。在油槽2外侧每间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固定框架。每个支架1的顶部设有至少一套底座35和盖板34,盖板34和底座35的两端分别和支架1通过螺栓38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固定框架。底座35内贯穿有轴瓦32,轴瓦32用于支撑转轴31。转轴31位于油槽2上部,并贯穿所有固定框架中的底座35,其中,位于底座35内部的转轴31分别与轴瓦32和盖板34接触,通过底座35内部的轴瓦32和盖板34进行限定,并能够在轴瓦32和盖板34之间滑动。位于固定框架两端的转轴31上各套有一个甩油盘37,甩油盘37与转轴31同心固定,通过转轴31旋转带动甩油盘37一起转动,进而将油液甩出。甩油盘37与底座35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5毫米。底座35正对油液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挡油槽36,挡油槽36位于甩油盘37与油槽2内壁之间,挡油槽36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凹形结构或凸形结构,凹形或凸形结构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或其他多边形。挡油槽36距离转轴31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大于甩油盘37的半径,小于油槽2内壁距离转轴31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工作时,转轴31旋转带动甩油盘37转动,部分油液33通过毛细原理跟随甩油盘37离开油槽2,甩油盘37在带动油液33转动的过程中,部分油液33毛细到底座35下表面,其中部分油液33毛细至轴瓦32,实现转轴31与轴瓦32之间的转动润滑。另一部分油液33在底座35下表面向外侧毛细,当油液33毛细至挡油槽36时,挡油槽36的槽口高度使得油液33的毛细作用力和油液33的重力相互作用,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油液33的攀爬力不足以越过挡油槽36,当油液33在挡油槽36的槽口积聚到一定量时,则滴回油槽2。本技术结构简洁、有效防止油液毛细渗漏、明显提高机台卫生状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包括油槽(2),所述的油槽(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2)上部设有转轴(31),转轴(31)贯穿所有固定框架,所述的固定框架内设有用以支撑转轴(31)的轴瓦(32),其中,位于固定框架两端的转轴(31)上分别套有一个甩油盘(37),所述固定框架内侧的顶面还设有挡油槽(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包括油槽(2),所述的油槽(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2)上部设有转轴(31),转轴(31)贯穿所有固定框架,所述的固定框架内设有用以支撑转轴(31)的轴瓦(32),其中,位于固定框架两端的转轴(31)上分别套有一个甩油盘(37),所述固定框架内侧的顶面还设有挡油槽(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支架(1)、底座(35)和盖板(34),所述的支架(1)顶部依次设有底座(35)和盖板(34),所述底座(35)和盖板(34)的两端分别与支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上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甩油盘(37)位于底座(35)外侧,甩油盘(37)与底座(35)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源肖星华刘金兵刘铭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