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23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吸盘、弹性胶圈、第二密封橡胶圈和衬托底盘,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第一密封橡胶圈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且吸盘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的底端设置有弹性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第一密封橡胶圈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且吸盘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密封橡胶圈顶端的吸盘和镂空空腔将第一密封橡胶圈安装在机械上,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圈不容易被脱落,增强了装置与机械之间安装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
本技术涉及密封结构
,具体为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
技术介绍
密封圈密封性能优良,工作寿命高,动态压力密封工作寿命比常规橡胶密封制品高5—10倍,最高可达数十倍,而机械密封(mechanicalseal)是指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下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但是现有的机械密封圈结构在使用的时候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现有的机械密封圈结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以吸附安装在机械上,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圈容易被脱落,削弱了装置与机械之间安装的牢固性;2、现有的机械密封圈结构,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重密封结构的厚度不能进行选择,使得该机械密封圈厚度的不同会造成局限性;3、现有的机械密封圈结构,所选材质特性不可以增强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的弹性,削弱了第一密封橡胶圈内部与机械的贴合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以吸附安装在机械上,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圈容易被脱落,削弱了装置与机械之间安装的牢固性,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重密封结构的厚度不能进行选择,使得该机械密封圈厚度的不同会造成局限性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吸盘、弹性胶圈、第二密封橡胶圈和衬托底盘,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第一密封橡胶圈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且吸盘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的底端设置有弹性胶圈,且弹性胶圈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橡胶圈,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钢圈,且第二密封橡胶圈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钢圈,所述第一安装钢圈和第二安装钢圈的底端设置有衬托底盘,且第一安装钢圈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连接内杆,所述连接内杆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缩腔室,回缩腔室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推力弹簧,且推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凸起块,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内部一侧的一侧设置有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的一侧设置有聚苯醚膜,且聚苯醚膜的一侧设置有高分子纤维弹力层优选的,所述吸盘设置有四个,且吸盘的设置呈中心线对称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钢圈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直径大于连接内杆内部直径,且限位槽包裹在连接内杆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衬托底盘内部的直径与第二密封橡胶圈和第一密封橡胶圈内部直径相等,且第一密封橡胶圈、弹性胶圈和衬托底盘的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优选的,所述聚苯醚膜内部皆均匀设置有聚苯醚塑料夹层,且聚苯醚塑料夹层的一侧与高分子纤维弹力层的内部连接。优选的,所述高分子纤维弹力层内部均匀设置有纳米纤维弹力条,纳米纤维弹力条为横向设置,且纳米纤维弹力条的一端与聚苯醚塑料夹层的一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机械密封圈结构,通过在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第一密封橡胶圈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且吸盘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密封橡胶圈顶端的吸盘和镂空空腔将第一密封橡胶圈安装在机械上,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圈不容易被脱落,增强了装置与机械之间安装的牢固性;(2)该种机械密封圈结构,通过在第二安装钢圈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直径大于连接内杆内部直径,且限位槽包裹在连接内杆的外侧,第一安装钢圈可以利用连接内杆带动凸起块卡放在限位槽的内部,使得第一安装钢圈与第二安装钢圈完成拼接,使得第一安装钢圈和第二安装钢圈安装在衬托底盘的顶端第一安装钢圈和第二安装钢圈可以密封结构的厚度进行选择,减少了该密封圈厚度不同的局限性;(3)该种机械密封圈结构,通过在高分子纤维弹力层内部均匀设置有纳米纤维弹力条,纳米纤维弹力条为横向设置,且纳米纤维弹力条的一端与聚苯醚塑料夹层的一端连接,第一密封橡胶圈内部一侧利用高分子纤维弹力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弹力条与聚苯醚膜内部的聚苯醚塑料夹层相互配合,利用所选材质特性增强第一密封橡胶圈内侧壁的弹性,增强第一密封橡胶圈内部与机械的贴合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安装钢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密封橡胶圈侧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密封橡胶圈;101、聚氨酯橡胶内层;2、吸盘;201、镂空空腔;3、弹性胶圈;4、第二密封橡胶圈;5、第一安装钢圈;501、第二安装钢圈;502、连接内杆;503、凸起块;504、推力弹簧;505、回缩腔室;6、衬托底盘;7、限位槽;8、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9、聚苯醚膜;901、聚苯醚塑料夹层;10、高分子纤维弹力层;1001、纳米纤维弹力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1、吸盘2、弹性胶圈3、第二密封橡胶圈4和衬托底盘6,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101,第一密封橡胶圈1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2,且吸盘2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201,吸盘2设置有四个,且吸盘2的设置呈中心线对称结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密封橡胶圈1顶端的吸盘2和镂空空腔201将第一密封橡胶圈1安装在机械上,使得第一密封橡胶圈1不容易被脱落,增强了装置与机械之间安装的牢固性;第一密封橡胶圈1的底端设置有弹性胶圈3,且弹性胶圈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橡胶圈4,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钢圈5,且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钢圈501,第一安装钢圈5和第二安装钢圈501的底端设置有衬托底盘6,且第一安装钢圈5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连接内杆502,连接内杆50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缩腔室505,回缩腔室505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推力弹簧504,且推力弹簧504的一端连接有凸起块503,第二安装钢圈501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槽7,限位槽7内部直径大于连接内杆502内部直径,且限位槽7包裹在连接内杆502的外侧,衬托底盘6内部的直径与第二密封橡胶圈4和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部直径相等,且第一密封橡胶圈1、弹性胶圈3和衬托底盘6的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安装钢圈5可以利用连接内杆502带动凸起块503卡放在限位槽7的内部,使得第一安装钢圈5与第二安装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1)、吸盘(2)、弹性胶圈(3)、第二密封橡胶圈(4)和衬托底盘(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101),第一密封橡胶圈(1)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2),且吸盘(2)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201),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的底端设置有弹性胶圈(3),且弹性胶圈(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橡胶圈(4),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钢圈(5),且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钢圈(501),所述第一安装钢圈(5)和第二安装钢圈(501)的底端设置有衬托底盘(6),且第一安装钢圈(5)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连接内杆(502),所述连接内杆(50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缩腔室(505),回缩腔室(505)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推力弹簧(504),且推力弹簧(504)的一端连接有凸起块(503),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部一侧的一侧设置有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8),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8)的一侧设置有聚苯醚膜(9),且聚苯醚膜(9)的一侧设置有高分子纤维弹力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密封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橡胶圈(1)、吸盘(2)、弹性胶圈(3)、第二密封橡胶圈(4)和衬托底盘(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侧壁皆均匀设置有聚氨酯橡胶内层(101),第一密封橡胶圈(1)顶部的顶端、底端和两侧皆设置有吸盘(2),且吸盘(2)的内部中间位置皆设置有镂空空腔(201),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的底端设置有弹性胶圈(3),且弹性胶圈(3)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密封橡胶圈(4),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钢圈(5),且第二密封橡胶圈(4)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钢圈(501),所述第一安装钢圈(5)和第二安装钢圈(501)的底端设置有衬托底盘(6),且第一安装钢圈(5)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连接内杆(502),所述连接内杆(50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回缩腔室(505),回缩腔室(505)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推力弹簧(504),且推力弹簧(504)的一端连接有凸起块(503),所述第一密封橡胶圈(1)内部一侧的一侧设置有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8),硅酸钙防腐蚀涂料层(8)的一侧设置有聚苯醚膜(9),且聚苯醚膜(9)的一侧设置有高分子纤维弹力层(10)。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郝福合张留郭倩薛梅郭素英张宁宁董国庆高婷沈加斌聂爱君柴春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京泰耐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