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电式热量表,包含壳体(1),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接触的隔板(2)和上支撑板(3),与壳体的隔板下部腔体相通设有进、出水管口(4)、(5),并在该腔体内置有叶轮(6),其特征为:将叶轮轴(7)加长,使叶轮轴向上穿过隔板并在叶轮轴与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8),将叶轮轴两端分别插入壳体底面和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定位孔内,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叶轮轴段上固定有包含转子铁心(9)和绕制在转子铁心上的集中式绕组线圈(10)的发电机转子装配,在转子铁心上端面圆周间隔地设有滑环条(11),每一集中式绕组线圈的两输出线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滑环条连接,在上支撑板上与滑环条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两个刷片(12),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永磁铁制成的磁极(13),从刷片(12)上引出的供电输出端与热量表内的可充电电池两端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中的热能度量仪表,具体为一种自发电式热量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量表有电控式的,其较传统的纯机械式热量表在结构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电控式热量表通常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积算仪三部分组成,其与传统的纯机械式热量表最大的区别是其要消耗电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行业标准》中对热量表(CJ128-2000)的要求,内装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大于五年。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降低整机功耗或加大电池容量。而电池容量加大必然使电池体积增大,电池体积太大热量表内放不下,或者需要增大热量表的壳体尺寸;整机功耗的降低又受硬件和软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可关断热量表中含有耗电较大的电磁阀,一般容量的电池不能满足要求,需经常更换电池。现有的电控式热量表只好采用交流供电,而交流供电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热量表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电控式热量表需经常更换电池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发电式热量表。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发电式热量表,包含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接触的隔板和上支撑板,与壳体的隔板下部腔体相通设有进、出水管口,并在该腔体内置有叶轮,将叶轮轴加长,使叶轮轴向上穿过隔板并在叶轮轴与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将叶轮轴两端分别插入壳体底面和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定位孔内,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叶轮轴段上固定有包含转子铁心和绕制在转子铁心上的集中式绕组线圈的发电机转子装配,在转子铁心上端面圆周间隔地设有滑环条,每一集中式绕组线圈的两输出线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滑环条连接,在上支撑板上与滑环条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两个刷片,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永磁铁制成的磁极,从刷片上引出的供电输出端与热量表内的可充电电池两端连接。本技术对热量表的其它结构基本不做任何改动,只将发电机结构引入了热量表,以流经热量表的流体为动力发电,为热量表提供工作电源。本技术通过在现有热量表上增设发电机结构,利用流经热量表的流水为动力发电,解决了热量表自身的供电问题,减小了电池的体积,节约了能源,延长了电池寿命。采用这种供电方式的热量表,十年内无须因电池无电而拆开热量表。即使在安装有电磁阀的可关断热量表中,也可采用电池供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自发电式热量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电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图3中刷片固定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自发电式热量表,包含壳体1,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接触的隔板2和上支撑板3,与壳体的隔板下部腔体相通设有进、出水管口4、5,并在该腔体内置有叶轮6,将叶轮轴7加长,使叶轮轴向上穿过隔板并在叶轮轴与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8,将叶轮轴两端分别插入壳体底面和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定位孔内,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叶轮轴段上固定有包含转子铁心9和绕制在转子铁心上的集中式绕组线圈10的发电机转子装配,在转子铁心上端面圆周间隔地设有滑环条11,每一集中式绕组线圈的两输出线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滑环条连接,在上支撑板上与滑环条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两个刷片12,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永磁铁制成的磁极13,从刷片12上引出的供电输出端与热量表内的可充电电池两端连接(正、负极对应连接)。由于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增加了发电机结构,因此,本技术所述的热量表壳体中部尺寸(即隔板与上支撑板之间)有所增加。现有热量表的电控部分(包括电池)固定在上支撑板的上部,发电的输出线端要引至上支撑板上部。转子铁心上绕制有三个集中式绕组线圈,滑环条11为三个;定子磁极13为两磁极。水流冲击叶轮旋转,并带动隔板上部的转子旋转,在每一集中式绕组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两电刷分别与两相邻滑环条相接触,通过电刷与滑环条的结触将绕组线圈中的电动势引出,为可充电电池提供充电电源。权利要求1.一种自发电式热量表,包含壳体(1),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接触的隔板(2)和上支撑板(3),与壳体的隔板下部腔体相通设有进、出水管口(4)、(5),并在该腔体内置有叶轮(6),其特征为将叶轮轴(7)加长,使叶轮轴向上穿过隔板并在叶轮轴与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8),将叶轮轴两端分别插入壳体底面和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定位孔内,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叶轮轴段上固定有包含转子铁心(9)和绕制在转子铁心上的集中式绕组线圈(10)的发电机转子装配,在转子铁心上端面圆周间隔地设有滑环条(11),每一集中式绕组线圈的两输出线端分别与两相邻的滑环条连接,在上支撑板上与滑环条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两个刷片(12),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固定有由永磁铁制成的磁极(13),从刷片(12)上引出的供电输出端与热量表内的可充电电池两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热量表,其特征为转子铁心上绕制有三个集中式绕组线圈,滑环条(11)为三个;定子磁极(13)为两磁极。专利摘要本技术为自发电式热量表。包含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壳体内壁密封接触的隔板和上支撑板,与壳体的隔板下部腔体相通设有进、出水管口,并在该腔体内置有叶轮,将叶轮轴加长,使叶轮轴向上穿过隔板并在叶轮轴与隔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圈,将叶轮轴两端分别插入壳体底面和上支撑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定位孔内,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叶轮轴段上固定有电枢式发电机转子装配和滑环、刷片结构,在隔板和上支撑板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固定有发电机的定子磁极,发电机的供电输出端与热量表内的电池两端连接。本技术利用热量表工作时流水为动力发电,解决了热量表自身的供电问题,减小了电池的体积,节约了能源,延长了电池寿命。文档编号G01K17/00GK2670928SQ200320129208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者付国军 申请人: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