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98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包括屋面雨水处理系统、场地雨水处理系统和道路雨水处理系统等;绿色屋面的出水口,高位花坛、雨水花园的出水口,集中渗透设施的出水口,植草沟及渗渠的出水口,下沉式绿地的出水口,以及生物滞留设施及植被缓冲带的出水口均通过一个溢流出水口连通至景观水体、雨水湿地及蓄水池,透水铺装的出水口,以及透水路面的出水口直接连通至景观水体、雨水湿地及蓄水池,景观水体、雨水湿地及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一个溢流出水口连通至外排水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整个工业场地的排雨水网络进行系统化分析,建设具有“海绵”特质的工业场地,为解决煤矿工业场地的防洪排涝提供一条更加高效、便捷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资源和环境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目前煤矿开采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在矿井工业场地排雨水设计引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海绵城市”、“绿色矿山”等相关技术对煤矿进行设计和建设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多方研究和探索。在传统的矿井工业场地建设中,排雨水设计多采用传统排水模式,为了更快的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以及环保理念的缺失,钢筋混凝土在工业场地内部大规模地使用,导致工业场地下垫面(降雨受水面)硬化、渗透性极差,打破了自然原始状态下降水过程的平衡,不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而且导致地表径流过大和水资源的浪费。CN207436190U公开了一种海绵型矿井工业场地的技术,其效果以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反补地下水及综合利用、降低地面雨水径流量、控制面源污染,实现海绵型矿井工业场地。但是该技术仅对矿井工业场地进行研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该系统对整个工业场地的排雨水网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雨水处理系统(1)、场地雨水处理系统(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绿地雨水处理系统(4)和溢流排涝系统(5);其中,/n屋面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铺设在屋面及裙房屋面的绿色屋面(101),以及建设的高位花坛、雨水花园(10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包括铺设在露天广场、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透水铺装(201),以及建设在重载地面的集中渗透设施(20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包括铺设在荷载较轻的次要道路的透水路面(301),建设在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的植草沟及渗渠(302);绿地雨水处理系统(4)包括铺设在道路两侧的下沉式绿地(401),建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型工业场地排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雨水处理系统(1)、场地雨水处理系统(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绿地雨水处理系统(4)和溢流排涝系统(5);其中,
屋面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铺设在屋面及裙房屋面的绿色屋面(101),以及建设的高位花坛、雨水花园(10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包括铺设在露天广场、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透水铺装(201),以及建设在重载地面的集中渗透设施(202);道路雨水处理系统(3)包括铺设在荷载较轻的次要道路的透水路面(301),建设在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的植草沟及渗渠(302);绿地雨水处理系统(4)包括铺设在道路两侧的下沉式绿地(401),建设的生物滞留设施及植被缓冲带(402),以及建设的景观水体、雨水湿地及蓄水池(403);溢流排涝系统(5)包括溢流出水口(501)和外排水渠(502);
绿色屋面(101)的出水口,高位花坛、雨水花园(102)的出水口,集中渗透设施(202)的出水口,植草沟及渗渠(302)的出水口,下沉式绿地(401)的出水口,以及生物滞留设施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斯平李伟峰郑伟生高智伟王元王锋赵颖红刘勇强杨晓娟任歆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