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987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包括导流通道、下沉式绿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雨水篦子和蓄水池,导流通道设置接入下沉式绿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将流入的雨水渗透至植被;渗透式辐射雨水井的上部通过雨水连通管接入布置在道路旁的雨水篦子,雨水篦子的入口设置有雨水口封堵装置,于入口处隔出环形存水舱,的外侧舱壁开有供连通雨水连通管的连通口,环形存水舱的内侧舱壁的上沿高出连通口的上沿,内侧舱壁的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通道下部的雨水篦子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雨水管路接入蓄水池。本系统具有雨水循环利用效果好,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同时具有较强的雨水自然净化以及循环利用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目前传统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过程当中,一般采用道路两旁设置雨水篦子将雨水直接汇流至附近的雨水井并最后直接排入自然水系当中的方式,此种方式在遇到雨势较急降水量较大的情况时容易因排水系统承载力不足而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不仅如此,含有较多污染物的初期雨水也会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放至自然水系当中,直接加重了附近的水体污染情况。为了解决城市水体污染严重,雨水利用率低易发生内涝等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雨水通过海绵设施的利用,达到使其充分被植被与土壤所吸收和净化,做到减少排雨水量的同时能够利用雨水来滋养路两侧绿化带中的植被,也达到利用植被和土壤等净化雨水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本身的蓄水和净化能力。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使得雨水不再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当中,而是一系列的海绵设施先集中收集,在自然环境中渗透净化,并最终集中汇流至市政地埋蓄水池中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通道、下沉式绿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雨水篦子、雨水口封堵装置、雨水连通管和蓄水池,其中:/n所述导流通道设置在道路中并接入所述下沉式绿地,所述下沉式绿地中布置有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并通过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将流入的雨水渗透至所述下沉式绿地中种植的自然植被,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的底部还布置有渗排管并通过所述渗排管接入所述蓄水池;/n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的上部布置有雨水连通管并通过所述雨水连通管接入布置在道路旁的所述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的入口设置有所述雨水口封堵装置,所述雨水口封堵装置于所述雨水篦子的入口处隔出一顶部开口的环形存水舱,所述环形存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通道、下沉式绿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雨水篦子、雨水口封堵装置、雨水连通管和蓄水池,其中:
所述导流通道设置在道路中并接入所述下沉式绿地,所述下沉式绿地中布置有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并通过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将流入的雨水渗透至所述下沉式绿地中种植的自然植被,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的底部还布置有渗排管并通过所述渗排管接入所述蓄水池;
所述渗透式辐射雨水井的上部布置有雨水连通管并通过所述雨水连通管接入布置在道路旁的所述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的入口设置有所述雨水口封堵装置,所述雨水口封堵装置于所述雨水篦子的入口处隔出一顶部开口的环形存水舱,所述环形存水舱的外侧舱壁开有供连通所述雨水连通管的连通口,所述环形存水舱的内侧舱壁的上沿高出所述连通口的上沿,所述内侧舱壁的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下部的所述雨水篦子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雨水管路接入所述蓄水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绿地设置在道路一旁,所述导流通道贯穿所述道路的两旁且两端开口处的两侧分别并列设置有开口路缘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排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下部浇筑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间隔开设伸缩缝。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川任广欣程冠华崔鑫磊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