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94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涉及河道治理工程,包括:抗拔桩、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竖向锚杆和钢丝网;所述抗拔桩设于河道底部且靠近河道护岸的底脚的布置,所述抗拔桩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抗拔桩的顶部依次铺设有倾斜布置的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所述合金钢网石笼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所述竖向锚杆的底部预埋固定于所述抗拔桩内,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伸入所述混凝土层中,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同样倾斜布置且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牢固、能适用于长时间的较大洪水灾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
技术介绍
河道护岸工程是保护江河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0721107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流抗冲护脚,包括:碎石基层和所述碎石基层上部的合金钢网石笼,所述合金钢网石笼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所述合金钢网石笼上铺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合金钢网石笼仅仅铺设在碎石基层上,混凝土层也仅仅铺设在合金钢网石笼上,在遇到较大的洪水时,洪水会用力拍打河道护岸,从而导致整个河流抗冲护脚都处于振动状态,时间一长,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和混凝土层三者之间容易分层松动,具有强冲击力的洪水容易将混凝土层一块一块剥离,具有使用寿命短、结构不够牢固、无法适用于长时间的较大洪水灾情的问题,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牢固、能适用于长时间的较大洪水灾情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包括:抗拔桩、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竖向锚杆和钢丝网;所述抗拔桩设于河道底部且靠近河道护岸的底脚的布置,所述抗拔桩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抗拔桩的顶部依次铺设有倾斜布置的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所述合金钢网石笼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所述竖向锚杆的底部预埋固定于所述抗拔桩内,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伸入所述混凝土层中,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同样倾斜布置且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底部增加了多排抗拔桩,为铺设碎石基层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而且通过在抗拔桩上设置竖向锚杆,竖向锚杆先贯穿碎石基层和合金钢网石笼,再伸入混凝土层中,因此竖向锚杆将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连接为一体,并且使三者与抗拔桩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关系,从而在遇到长时间的较大洪水灾情时,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和混凝土层三者之间不易分层松动,且混凝土层更不易一块一块剥离被洪水剥离,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而且钢丝网进一步使混凝土层与竖向锚杆之间牢固连接,所以混凝土层可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升了该护脚结构的抗冲刷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设置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将所述钢丝网夹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夹紧件,可以使钢丝网与竖向锚杆的顶部之间牢固连接,如果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需要在施工现场准备焊机等设备,所以采用夹紧件可以直接安装固定,施工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件包括:下螺母、下夹板、上夹板和上螺母,所述下夹板、上夹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孔洞,所述螺纹段贯穿所述下夹板、上夹板,所述钢丝网夹设于所述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所述下螺母、所述上螺母均与所述螺纹段螺纹装配,所述下螺母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下面,所述上螺母位于所述上夹板的上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结构的夹紧件,可以非常稳定的将钢丝网固定在竖向锚杆上,该夹紧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比较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丝网与所述竖向锚杆的顶部之间通过钢丝绑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钢丝绑定的固定方式,无需准备各种零配件和工具,用手或者钢丝钳就可以操作,方便工作人员现场施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拔桩的顶部预埋固定有多根弯折钢筋,所述弯折钢筋的顶部伸入所述碎石基层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钢筋可以增强抗拔桩的顶部和碎石基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使整个护脚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水泥防护板,所述水泥防护板的外侧面和顶面同样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所述水泥防护板的底部埋设于河道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防护板防止洪水直接冲击碎石基层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合金钢网石笼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混凝土层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从而水泥防护板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水泥防护板表面镶嵌的卵石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泥防护板的抗冲击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防护板的外侧面为弧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具有良好的泄力作用,从而洪水冲击水泥防护板的外侧面时,不易损坏水泥防护板,延长了水泥防护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防护板的顶部内侧和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一植筋,所述水泥防护板的底部内侧和最外侧一排所述抗拔桩之间设置有多根第二植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植筋可以使水泥防护板的顶部和混凝土层之间连接固定,第二植筋可以使水泥防护板的底部和抗拔桩之间连接固定,从而使水泥防护板更加稳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其一,在河道底部增加了多排抗拔桩,为铺设碎石基层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而且通过在抗拔桩上设置竖向锚杆,竖向锚杆先贯穿碎石基层和合金钢网石笼,再伸入混凝土层中,因此竖向锚杆将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混凝土层连接为一体,并且使三者与抗拔桩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关系,从而在遇到长时间的较大洪水灾情时,碎石基层、合金钢网石笼和混凝土层三者之间不易分层松动,且混凝土层更不易一块一块剥离被洪水剥离,结构更加牢固,使用寿命更长;而且钢丝网进一步使混凝土层与竖向锚杆之间牢固连接,所以混凝土层可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升了该护脚结构的抗冲刷能力;其二,水泥防护板防止洪水直接冲击碎石基层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合金钢网石笼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混凝土层靠近河道中心的一侧,从而水泥防护板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水泥防护板表面镶嵌的卵石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泥防护板的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抗拔桩;2、碎石基层;3、合金钢网石笼;4、混凝土层;5、竖向锚杆;51、螺纹段;6、钢丝网;7、夹紧件;71、下螺母;72、下夹板;73、上夹板;74、上螺母;8、弯折钢筋;9、水泥防护板;10、第一植筋;11、第二植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包括:抗拔桩1、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竖向锚杆5和钢丝网6。抗拔桩1设于河道底部且靠近河道护岸的底脚的布置,抗拔桩1间隔设置有四排(在其他实施例中抗拔桩1可以设置为两排、三排或者五排或者更多),抗拔桩1的顶部依次铺设有倾斜布置的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合金钢网石笼3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竖向锚杆5的底部预埋固定于抗拔桩1内,竖向锚杆5的顶部伸入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拔桩(1)、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竖向锚杆(5)和钢丝网(6);/n所述抗拔桩(1)设于河道底部且靠近河道护岸的底脚的布置,所述抗拔桩(1)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抗拔桩(1)的顶部依次铺设有倾斜布置的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所述合金钢网石笼(3)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所述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n所述竖向锚杆(5)的底部预埋固定于所述抗拔桩(1)内,所述竖向锚杆(5)的顶部伸入所述混凝土层(4)中,所述钢丝网(6)与所述竖向锚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6)同样倾斜布置且设于所述混凝土层(4)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拔桩(1)、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竖向锚杆(5)和钢丝网(6);
所述抗拔桩(1)设于河道底部且靠近河道护岸的底脚的布置,所述抗拔桩(1)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抗拔桩(1)的顶部依次铺设有倾斜布置的碎石基层(2)、合金钢网石笼(3)、混凝土层(4),所述合金钢网石笼(3)内填充有碎石和/或卵石,所述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镶嵌向外凸起的卵石;
所述竖向锚杆(5)的底部预埋固定于所述抗拔桩(1)内,所述竖向锚杆(5)的顶部伸入所述混凝土层(4)中,所述钢丝网(6)与所述竖向锚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6)同样倾斜布置且设于所述混凝土层(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锚杆(5)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段(51),所述螺纹段(51)上设置有夹紧件(7),所述夹紧件(7)将所述钢丝网(6)夹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抗冲刷护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7)包括:下螺母(71)、下夹板(72)、上夹板(73)和上螺母(74),所述下夹板(72)、上夹板(7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孔洞,所述螺纹段(51)贯穿所述下夹板(72)、上夹板(73),所述钢丝网(6)夹设于所述下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付金波彭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锦天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