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75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5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装置,底座的底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升降装置的上部安装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两侧上部分别开设插槽,插槽的下方分别开设凹槽,凹槽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作业平台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滑槽,滑槽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滑槽位于对应的凹槽的下方,滑槽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滑槽内壁顶面和底面的外侧分别开设透槽,上方的透槽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相通,下方的透槽均与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在过道较窄的库房内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展开本装置,展开后容货量大能够降低将地面货物搬运至作业平台的频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
本技术属于升降平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升降平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种类多样,应用十分广泛。在小型仓库内由于空间狭小,而大型的升降平台由于体积较大不适合在库房内使用,因此使用者通常会选择体积较小的升降平台,体积较小的升降平台其工作平台的面积也会相应的减小,因此缩小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使用者活动受限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工作平台面积的缩小也减小了升降平台运输货物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升降装置,底座的底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升降装置的上部安装作业平台,作业平台的两侧上部分别开设插槽,插槽的下方分别开设凹槽,凹槽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作业平台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滑槽,滑槽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滑槽位于对应的凹槽的下方,滑槽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滑槽内壁顶面和底面的外侧分别开设透槽,上方的透槽分别与对应的凹槽相通,下方的透槽均与外界相通,滑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滑块与对应的滑槽通过拉簧连接,滑块的外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第一支撑杆的下端,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下端,插槽内活动安装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外侧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能够完全进入凹槽内,第二支撑杆的底面下部固定安装限位块,限位块能够与第一支撑杆接触配合,两滑槽底面外侧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卡块,卡块的高度小于滑块的顶面与滑槽顶面之间的距离,且当第一支撑板插入插槽内时,卡块的外侧与滑块的内侧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所述的作业平台的长度为150cm-200cm,作业平台的宽度为70cm,作业平台的最大上升高度为200cm。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所述的作业平台顶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护栏,第一护栏的两侧分别铰接安装可折叠的第二护栏,第二护栏能够通过连接装置与相应的第一支撑板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块,第二护栏的外侧底部分别固定安装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铰接连接锁链一端,锁链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安全扣,两第一支撑板外侧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矩形框,安全扣能够与对应的矩形框卡接。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所述的第一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第二支撑板,当第一支撑板插入插槽内时,第二支撑板的顶面与作业平台的顶面平齐,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同时位于凹槽内。如上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所述的卡块的内侧为楔形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位于凹槽内时,其状态如图中虚线所示,此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处于对折状态,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起后,移动本技术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不会妨碍移动,使其具有普通小型升降平台的灵活性。当需要使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时,使用者可以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凹槽内向外侧拉出,当第一支撑板向外侧移动时,与第一支撑板铰接的第二支撑杆随第一支撑板向外侧移动,第一支撑杆带动第二支撑杆向外侧移动,与第二支撑杆铰接的滑块沿滑槽向外侧移动,第一支撑杆的中心线和第二支撑杆的中心线最终处于重合状态,此时限位块与第一支撑杆接触配合,如图和图所示。当第一支撑板能够插入插槽内时,此时滑块位于卡块的外侧,将第一支撑板插入插槽内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整体、第一支撑板和作业平台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如图所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对第一支撑板起到良好的支撑。通过升降装置可以将作业平台上升或下降到合适位置。需要将第一支撑板收起时,将第一支撑板向插槽外侧拉动,向下调整好第一支撑板的位置,将第一支撑板重新插入凹槽内,当滑块向内侧移动时会被卡块卡住,此时只需要用手通过第一支撑杆将滑块向上挑起,使滑块位于卡块的上方,此时滑块向内侧移动时可以越过卡块,此时再将第一支撑板向凹槽内推动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会随第一支撑板移动,滑块在拉簧拉力和第一支撑杆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向滑槽内侧移动。当第一支撑板展开后作业平台的作业面积会相应的变大,增加了使用者在作业平台上的活动范围,由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使用者在平台上工作时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第一支撑板展开后所能够容纳的货物量也会相应增加,本技术适合在过道较窄的库房内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展开本装置,展开后容货量大能够降低将地面货物搬运至作业平台的频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存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Ⅱ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Ⅲ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如图所示,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剪叉式升降装置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叙述,底座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设有安全锁,升降装置2的上部安装作业平台3,作业平台3的两侧上部分别开设插槽4,插槽4的下方分别开设凹槽5,凹槽5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作业平台3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滑槽6,滑槽6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位于对应的凹槽5的下方,滑槽6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7,挡板7与第一支撑杆10交错设置,挡板7用以阻止滑块22从滑槽6内脱离,滑槽6内壁顶面和底面的外侧分别开设透槽8,上方的透槽8分别与对应的凹槽5相通,下方的透槽8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22,滑块22的前面和后面分别与对应的滑槽6的前面和后面接触配合,滑块22与对应的滑槽6通过拉簧9连接,拉簧9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22的内侧固定连接,拉簧9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滑块22的内侧固定连接,滑块22的外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均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插槽4内活动安装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2的底面外侧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2能够完全进入凹槽5内,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2),底座(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升降装置(2)的上部安装作业平台(3),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3)的两侧上部分别开设插槽(4),插槽(4)的下方分别开设凹槽(5),凹槽(5)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作业平台(3)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滑槽(6),滑槽(6)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位于对应的凹槽(5)的下方,滑槽(6)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7),滑槽(6)内壁顶面和底面的外侧分别开设透槽(8),上方的透槽(8)分别与对应的凹槽(5)相通,下方的透槽(8)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22),滑块(22)与对应的滑槽(6)通过拉簧(9)连接,滑块(22)的外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均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插槽(4)内活动安装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2)的底面外侧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2)能够完全进入凹槽(5)内,第二支撑杆(11)的底面下部固定安装限位块(13),限位块(13)能够与第一支撑杆(10)接触配合,两滑槽(6)底面外侧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卡块(14),卡块(14)的高度小于滑块(22)的顶面与滑槽(6)顶面之间的距离,且当第一支撑板(12)插入插槽(4)内时,卡块(14)的外侧与滑块(22)的内侧接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可移动式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2),底座(1)的底面四角安装有万向轮,升降装置(2)的上部安装作业平台(3),其特征在于:作业平台(3)的两侧上部分别开设插槽(4),插槽(4)的下方分别开设凹槽(5),凹槽(5)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作业平台(3)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滑槽(6),滑槽(6)的外侧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位于对应的凹槽(5)的下方,滑槽(6)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挡板(7),滑槽(6)内壁顶面和底面的外侧分别开设透槽(8),上方的透槽(8)分别与对应的凹槽(5)相通,下方的透槽(8)均与外界相通,滑槽(6)内分别活动安装滑块(22),滑块(22)与对应的滑槽(6)通过拉簧(9)连接,滑块(22)的外侧分别铰接连接数个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均铰接连接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插槽(4)内活动安装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板(12)的底面外侧铰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2)能够完全进入凹槽(5)内,第二支撑杆(11)的底面下部固定安装限位块(13),限位块(13)能够与第一支撑杆(10)接触配合,两滑槽(6)底面外侧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固定安装卡块(14),卡块(14)的高度小于滑块(22)的顶面与滑槽(6)顶面之间的距离,且当第一支撑板(12)插入插槽(4)内时,卡块(14)的外侧与滑块(22)的内侧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遵富赵尊美尹振吉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双力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