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523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卡车驾驶室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和维修成本低、整体重量相对减小、节能排放,减震效果好,较为舒适,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两组上托架、两组前铰接软垫、稳定杆、两组下摆臂、两组后铰接软垫、两组后铰接上支架、四组后铰接边垫、两组螺栓和两组螺母,两组前铰接软垫的外层分别与两组上托架过盈配合,两组前铰接软垫的内层分别与稳定杆的左端和右端过盈配合,两组下摆臂分别与稳定杆左端和右端焊接固定,两组后铰接软垫分别与两组下摆臂过盈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本技术涉及卡车驾驶室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驾驶室悬置是指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目前驾驶室悬置系统按结构形式分主要包括全浮式驾驶室以及半浮式驾驶室两种。全浮式驾驶室即驾驶室由前后左右四组弹性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于车架之上;半浮式驾驶室相对于全浮式驾驶室而言,其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承点采用铰接方式与车架相连,后悬置结构也采用弹簧和阻尼元件构成后悬置连接到车架上;除了按结构形式区分驾驶室悬置系统外,还可以根据悬置结构所采用的弹性元件来分,主要包括:螺旋弹簧驾驶室悬置、钢板弹簧驾驶室悬置、空气弹簧驾驶室悬置等;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对商用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室的舒适度也成为了客户关心的问题。现有的大部分驾驶室前悬置系统多为冲焊为主体,再生产过程中,冲压单件种类较多,冲压后进行组焊,焊接尺寸公差较大,工艺复杂,过程不好控制;现有的前悬置总成,铰接处为钢件轴套配合,油脂润滑,减震系统为阻尼弹簧或者空气弹簧,在使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上托架(1)、两组前铰接软垫(2)、稳定杆(3)、两组下摆臂(4)、两组后铰接软垫(5)、两组后铰接上支架(6)、四组后铰接边垫(7)、两组螺栓(8)和两组螺母(9),所述两组前铰接软垫(2)的外层分别与两组上托架(1)过盈配合,两组前铰接软垫(2)的内层分别与稳定杆(3)的左端和右端过盈配合,所述两组下摆臂(4)分别与稳定杆(3)左端和右端焊接固定,所述两组后铰接软垫(5)分别与两组下摆臂(4)过盈配合,所述两组后铰接上支架(6)分别通过两组螺栓(8)和两组螺母(9)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后铰接软垫(5)分别通过四组后铰接边垫(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舒适性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上托架(1)、两组前铰接软垫(2)、稳定杆(3)、两组下摆臂(4)、两组后铰接软垫(5)、两组后铰接上支架(6)、四组后铰接边垫(7)、两组螺栓(8)和两组螺母(9),所述两组前铰接软垫(2)的外层分别与两组上托架(1)过盈配合,两组前铰接软垫(2)的内层分别与稳定杆(3)的左端和右端过盈配合,所述两组下摆臂(4)分别与稳定杆(3)左端和右端焊接固定,所述两组后铰接软垫(5)分别与两组下摆臂(4)过盈配合,所述两组后铰接上支架(6)分别通过两组螺栓(8)和两组螺母(9)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后铰接软垫(5)分别通过四组后铰接边垫(7)隔开,两组上托架(1)与驾驶室地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昕李禹泽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一汽四环变速箱汽车零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