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荷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5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载荷轮胎,其包括胎面,胎面的接地部包括中心接地部和设于中心接地部两侧的胎肩接地部;胎面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以及沿轴向布置的花纹沟,第一主沟设有连续折弯,各折弯角度为110°~150°;第一主沟、第二主沟和花纹沟能够在中心接地部围合形成多个中心花纹块,第一主沟和花纹沟之间的夹角为110°~150°;第二主沟和花纹沟能够在胎肩接地部围合形成多个胎肩花纹块;中心花纹块的总面积及胎肩花纹块的总面积分别占接地部的总面积的40%~50%。能够在重载荷下具有较强的制动力、抗载性能和抗切割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荷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重载荷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内基建投资逐年增长,商用车销量保持稳定增长,并且由于沿线省份大批铁路、公路、石油管道等项目开工,2017年重卡销量实现了60%的增长,预计翻斗车将成为未来几年重卡市场的主要增长市场。但由于翻斗车运输市场为短途、高重载、低速运输,主要运输载体为矿石(80%)、矿粉(20%)、煤等,在矿区内,车速较低,一般为20km/h左右,路面碎石多,易切割轮胎,导致胎面掉块,降低轮胎使用寿命,而在矿区外,矿区周边以混合路面为主,车速一般为30-50km/h。因此,对于此种情况下所使用的重载轮胎,对其制动力和抗载性能有较强的要求。而如何提供一种重载荷下具有较强的制动力、抗载性能和抗切割性能的轮胎,延长其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荷轮胎,能够在重载荷下具有较强的制动力、抗载性能和抗切割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重载荷轮胎,其包括胎面,所述胎面的接地部包括中心接地部和设于所述中心接地部两侧的胎肩接地部;所述胎面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以及沿轴向布置的花纹沟,所述第一主沟设有连续折弯,各所述折弯角度为110°~150°;所述第一主沟、所述第二主沟和所述花纹沟能够在所述中心接地部围合形成多个中心花纹块,所述第一主沟和所述花纹沟之间的夹角为110°~150°;所述第二主沟和所述花纹沟能够在所述胎肩接地部围合形成多个胎肩花纹块;所述中心花纹块的总面积及所述胎肩花纹块的总面积分别占所述接地部的总面积的40%~50%。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都是沿轮胎的周向设置、花纹沟沿轮胎的轴向设置并穿过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其中,第一主沟设有连续的折弯,第一主沟、第二主沟和花纹沟在胎面的接地部形成多个交点,并围合形成多个接地花纹块,每个接地花纹块都是多角度花纹块,也就是说,各接地花纹块分别设有多个内角,并且各内角的大小不同,如此一来,可抑制各接地花纹块的磨耗情况,提升轮胎胎面的排水性能。具体的,接地花纹块包括中心花纹块和胎肩花纹块。中心花纹块由第一主沟、第二主沟和花纹沟三种沟槽围合形成,并位于该轮胎胎面的轴向(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胎肩花纹块由第二主沟和花纹沟两种沟槽围合形成,并位于该轮胎胎面的轴向的两侧,也就是说,中心花纹块的轴向的两侧均是胎肩花纹块。各中心花纹块的总面积占该轮胎的接地部的总面积的0%~50%,各胎肩花纹块的总面积占该轮胎的接地部的总面积的0%~50%,其余面积为各沟槽(第一主沟、第二主沟和花纹沟)所占的面积,如此设置,可保证各接地花纹块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抓地性能,进而保证该轮胎具有较强的制动力和抗载性能,使得在重载情况和较差的路面工况下,能够平稳的运行。第一主沟的各折弯的角度均在110°~150°之间,并且,第一主沟和花纹沟之间的夹角也均在110°~150°之间,如此设置,可在保证具有较大面积的中心花纹块的情况下,增加该轮胎胎面的排水性能,同时可保证各中心花纹块的边缘的稳定性,避免造成异常磨耗(如偏磨耗)的情况,使得各中心花纹块的磨耗情况更均匀,确保长时间使用后轮胎胎面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胎肩接地部还设有加强筋,设于远离所述中心接地部的一侧,所述加强筋穿过所述花纹沟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胎肩花纹块之间。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面积与所述胎肩花纹块的面积比为0.1~0.2。可选地,所述胎肩花纹块朝向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与所述轮胎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2°~15°。可选地,还包括多个沿所述花纹沟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其内部的凸台。可选地,所述凸台的面积与所述花纹沟的面积比为0.2~0.5;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花纹沟的深度比为0.1~0.5。可选地,各所述中心花纹块还分别设有刀槽花纹,所述刀槽花纹的深度和宽度之比为1~2。可选地,各所述胎肩花纹块远离所述中心接地部的一侧还设有散热槽。可选地,所述散热槽的面积和所述胎肩花纹块的面积比为0.03~0.05。可选地,所述胎肩花纹块朝向相邻的所述胎肩花纹块的侧边与朝向所述中心接地部的一侧边之间的倒角半径为10mm~20m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的胎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刀槽花纹的截面图。附图1-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中心接地部;2-胎肩接地部;3-第一主沟;4-第二主沟;5-花纹沟;6-中心花纹块;7-胎肩花纹块;8-加强筋;9-凸台;10-刀槽花纹;11-散热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的胎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刀槽花纹的截面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载荷轮胎,其包括胎面,该胎面的接地部(如图1所示的TW)包括中心接地部1和设于中心接地部1两侧的胎肩接地部2,具体的,该胎面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主沟3和第二主沟4以及沿轴向布置的花纹沟5,其中,第一主沟3设有连续折弯(如图1所示的标有中心线的沟槽),各折弯角度均在110°~150°范围内,第一主沟3、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能够在中心接地部1围合形成多个中心花纹块6,第一主沟3和花纹沟5之间的夹角为110°~150°,各中心花纹块6的总面积占胎面的接地部TW的总面积的40%~50%;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能够在胎肩接地部2围合形成多个胎肩花纹块7,胎肩花纹块7的总面积占胎面的接地部的总面积的40%~50%。详细的讲,第一主沟3和第二主沟4都是沿轮胎的周向设置、花纹沟5沿轮胎的轴向设置并穿过第一主沟3和第二主沟4,其中,第一主沟3设有连续的折弯,第一主沟3、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在胎面的接地部形成多个交点,并围合形成多个接地花纹块,每个接地花纹块都是多角度花纹块,也就是说,各接地花纹块分别设有多个内角,并且各内角的大小不同,如此一来,可抑制各接地花纹块的磨耗情况,提升轮胎胎面的排水性能。具体的,接地花纹块包括中心花纹块6和胎肩花纹块7。中心花纹块6由第一主沟3、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三种沟槽围合形成,并位于该轮胎胎面的轴向(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胎肩花纹块7由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两种沟槽围合形成,并位于该轮胎胎面的轴向的两侧,也就是说,中心花纹块6的轴向的两侧均是胎肩花纹块7。各中心花纹块6的总面积占该轮胎的接地部TW的总面积的40%~50%,各胎肩花纹块7的总面积占该轮胎的接地部TW的总面积的40%~50%,其余面积为各沟槽(第一主沟3、第二主沟4和花纹沟5)所占的面积,如此设置,可保证各接地花纹块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抓地性能,进而保证该轮胎具有较强的制动力和抗载性能,使得在重载情况和较差的路面工况下,能够平稳的运行。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荷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的接地部包括中心接地部(1)和设于所述中心接地部(1)两侧的胎肩接地部(2);/n所述胎面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主沟(3)和第二主沟(4)以及沿轴向布置的花纹沟(5),所述第一主沟(3)设有连续折弯,各所述折弯角度为110°~150°;/n所述第一主沟(3)、所述第二主沟(4)和所述花纹沟(5)能够在所述中心接地部(1)围合形成多个中心花纹块(6),所述第一主沟(3)和所述花纹沟(5)之间的夹角为110°~150°;/n所述第二主沟(4)和所述花纹沟(5)能够在所述胎肩接地部(2)围合形成多个胎肩花纹块(7);/n所述中心花纹块(6)的总面积及所述胎肩花纹块(7)的总面积分别占所述接地部的总面积的4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荷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所述胎面的接地部包括中心接地部(1)和设于所述中心接地部(1)两侧的胎肩接地部(2);
所述胎面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主沟(3)和第二主沟(4)以及沿轴向布置的花纹沟(5),所述第一主沟(3)设有连续折弯,各所述折弯角度为110°~150°;
所述第一主沟(3)、所述第二主沟(4)和所述花纹沟(5)能够在所述中心接地部(1)围合形成多个中心花纹块(6),所述第一主沟(3)和所述花纹沟(5)之间的夹角为110°~150°;
所述第二主沟(4)和所述花纹沟(5)能够在所述胎肩接地部(2)围合形成多个胎肩花纹块(7);
所述中心花纹块(6)的总面积及所述胎肩花纹块(7)的总面积分别占所述接地部的总面积的4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肩接地部(2)还设有加强筋(8),设于远离所述中心接地部(1)的一侧,所述加强筋(8)穿过所述花纹沟(5)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胎肩花纹块(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荷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8)的面积与所述胎肩花纹块(7)的面积比为0.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荷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翰徐志强林桢棠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