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37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挤出机构,挤出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上的挤出主体、螺杆机构和加热机构,螺杆机构包括螺杆主体和挤出螺杆;底座上固定设有散热主体,散热主体开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孔;底座上设有移动防烫机构,移动防烫机构包括防烫主体和设于底座上的滑块,防烫主体设有与第一散热孔对应的第二散热孔,防烫主体底部设有滑槽,底座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设有电动螺旋机构,电动螺旋机构包括电动机和移动螺杆,防烫主体设有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小范围的控制挤出机中温度的控制范围,能够有效地进行升温、降温及保温,提高成品的合格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流延机中的挤出装置的挤出工序是直接影响成品薄膜的重要因素,而影响挤出工序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温度的控制,不仅需要控制加热的速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需要进行降温或加热,保证挤出工序的正常运行。习用控制温度的仅能通过进行加热和停止加热来控制温度的范围,对于温度控制范围小的成本薄膜,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率高,次品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同时,在外界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由于热量的持续流失,挤出机仅能通过不断的加热来保持温度,降低了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挤出装置,其能够进一步小范围的控制挤出机中温度的控制范围,能够有效地进行升温、降温及保温,提高成品的合格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其能够进一步小范围的控制挤出机中温度的控制范围,能够有效地进行升温、降温及保温,提高成品的合格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挤出机构,挤出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上的挤出主体、设于挤出主体内的螺杆机构和设于挤出主体内部用于为螺杆机构加热的加热机构,挤出机构前后端部分别连接设有进料连接口和挤出连接口;螺杆机构包括呈圆柱形结构的螺杆主体和设于螺杆主体内部的挤出螺杆;底座上固定设有散热主体,散热主体为方体结构,散热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孔,散热主体套设于挤出主体外侧;底座上设有移动防烫机构,移动防烫机构包括套设于散热主体外侧的防烫主体和设于底座上的滑块,防烫主体为方体结构,防烫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散热孔对应的第二散热孔,防烫主体底部设有与滑块适配的滑槽,底座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沿挤出机构水平方向设有电动螺旋机构,电动螺旋机构包括电动机和电动机驱动的移动螺杆,防烫主体侧壁横向方向设有与移动螺杆螺旋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规格相同,防烫主体为阻燃材质。进一步,散热主体外表面与防烫主体内表面的距离为0.8-1毫米,电动机采用伺服电动机。更进一步,移动螺杆的螺纹螺距为10-30毫米;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均为方体结构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散热孔间距均为10-30毫米。优选地,加热机构为电阻加热模块或油温控制加热模块。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通过设置防烫主体在滑块上的滑动,通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将的重叠及错开,实现对挤出机构内部温度的小范围控制,当挤出机构温度过高时,通过移动螺杆移动防烫主体,使得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进行重叠,保证温度的快速降低,当挤出机构温度不足时,通过移动螺杆的旋转移动防烫主体,使得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完全错开,由于散热主体和防烫主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使得散热主体和防烫主体整体形成一密闭保温体,使得温度有效升高,同时在温度允许的范围内,可停止加热,温度也不会快速降低,节省了能源,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1;图2为本技术立体图2;图3为本技术剖面放大立体图1;图4为本技术剖面放大立体图2;图5为本技术局部剖面放大立体图1;图6为本技术局部剖面放大立体图2;图7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7,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挤出机构2,挤出机构2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挤出主体21、设于挤出主体21内的螺杆机构22和设于挤出主体21内部用于为螺杆机构22加热的加热机构23,挤出机构2前后端部分别连接设有进料连接口24和挤出连接口25;螺杆机构22包括呈圆柱形结构的螺杆主体221和设于螺杆主体221内部的挤出螺杆222;底座1上固定设有散热主体3,散热主体3为方体结构,散热主体3侧壁及顶部开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孔31,散热主体3套设于挤出主体21外侧;底座1上设有移动防烫机构4,移动防烫机构4包括套设于散热主体3外侧的防烫主体41和设于底座1上的滑块42,防烫主体41为方体结构,防烫主体41侧壁及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散热孔31对应的第二散热孔411,防烫主体41底部设有与滑块42适配的滑槽412,底座1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座5,支撑座5沿挤出机构2水平方向设有电动螺旋机构6,电动螺旋机构6包括电动机61和电动机61驱动的移动螺杆62,防烫主体41侧壁横向方向设有与移动螺杆62螺旋连接的连接部413。参见图1至图7,第一散热孔31与第二散热孔411规格相同,防烫主体41为阻燃材质;散热主体3外表面与防烫主体41内表面的距离为1毫米,电动机61采用伺服电动机61;移动螺杆62的螺纹螺距为30毫米;第一散热孔31和第二散热孔411均为方体结构散热孔,第一散热孔31和第二散热孔411的散热孔间距均为30毫米;加热机构23为电阻加热模块或油温控制加热模块。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挤出主体、设于所述挤出主体内的螺杆机构和设于挤出主体内部用于为所述螺杆机构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后端部分别连接设有进料连接口和挤出连接口;所述螺杆机构包括呈圆柱形结构的螺杆主体和设于所述螺杆主体内部的挤出螺杆;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为方体结构,所述散热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孔,所述散热主体套设于所述挤出主体外侧;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防烫机构,所述移动防烫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散热主体外侧的防烫主体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块,所述防烫主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防烫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的第二散热孔,所述防烫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底座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挤出机构水平方向设有电动螺旋机构,所述电动螺旋机构包括电动机和所述电动机驱动的移动螺杆,所述防烫主体侧壁横向方向设有与所述移动螺杆螺旋连接的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流延薄膜的新型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设有挤出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挤出主体、设于所述挤出主体内的螺杆机构和设于挤出主体内部用于为所述螺杆机构加热的加热机构,所述挤出机构前后端部分别连接设有进料连接口和挤出连接口;所述螺杆机构包括呈圆柱形结构的螺杆主体和设于所述螺杆主体内部的挤出螺杆;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散热主体,所述散热主体为方体结构,所述散热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复数个第一散热孔,所述散热主体套设于所述挤出主体外侧;所述底座上设有移动防烫机构,所述移动防烫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散热主体外侧的防烫主体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滑块,所述防烫主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防烫主体侧壁及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的第二散热孔,所述防烫主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滑槽,所述底座竖直方向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所述挤出机构水平方向设有电动螺旋机构,所述电动螺旋机构包括电动机和所述电动机驱动的移动螺杆,所述防烫主体侧壁横向方向设有与所述移动螺杆螺旋连接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流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开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塑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