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35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将物料移动至料筒内的输送装置、将物料挤压成薄膜的挤压装置、推动挤压装置相互靠近的推动装置、回收薄膜的收膜装置、连通料筒进料口的送料管道和驱动输送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输送装置内设置有加热物料的加热装置;挤压装置相对设置于料筒的出料口;输送装置安装于送料管道内。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物料通过扁口模头后会形成中间薄两边厚的情况使得薄膜厚度不均匀、物料通过模头后形成薄膜直接对薄膜进行收卷使得薄膜表面出现褶皱影响薄膜表面质量和物料加热后再挤压通过扁口模头加工步骤不连贯会有热量的损失物料会再次固化使得薄膜表面残留颗粒物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质制成。随着行业的发展,薄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和印刷等行业。对于薄膜的生产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薄膜生产中,存在着薄膜厚度不均匀,表面出现褶皱和表面残留颗粒物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薄膜的质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案,采用将物料挤压通过扁口的模头,物料通过模头后形成薄膜。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物料通过扁口模头后,会形成中间薄两边厚的情况,使得薄膜厚度不均匀;(2)物料通过模头后形成薄膜,直接对薄膜进行收卷,使得薄膜表面出现褶皱,影响薄膜表面质量;(3)物料加热后再挤压通过扁口模头,加工步骤不连贯会有热量的损失,物料会再次固化使得薄膜表面残留颗粒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通过扁口模头后会形成中间薄两边厚的情况使得薄膜厚度不均匀、物料通过模头后形成薄膜直接对薄膜进行收卷使得薄膜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2)、将物料移动至所述料筒(2)内的输送装置(1)、将物料挤压成薄膜的挤压装置(3)、推动所述挤压装置(3)相互靠近的推动装置(4)、回收所述薄膜的收膜装置(5)、连通所述料筒(2)进料口的送料管道(7)和驱动所述输送装置(1)的第一动力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1)内设置有加热所述物料的加热装置(6);所述挤压装置(3)相对设置于所述料筒(2)的出料口;所述输送装置(1)安装于所述送料管道(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2)、将物料移动至所述料筒(2)内的输送装置(1)、将物料挤压成薄膜的挤压装置(3)、推动所述挤压装置(3)相互靠近的推动装置(4)、回收所述薄膜的收膜装置(5)、连通所述料筒(2)进料口的送料管道(7)和驱动所述输送装置(1)的第一动力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1)内设置有加热所述物料的加热装置(6);所述挤压装置(3)相对设置于所述料筒(2)的出料口;所述输送装置(1)安装于所述送料管道(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1)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8)驱动端的输送杆(11)和螺旋围绕所述输送杆(11)设置的输送板(12);所述第一动力装置(8)驱动所述输送杆(11)和所述输送板(12)沿所述送料管道(7)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6)包括加热管(61)、固定所述加热管(61)的固定架(62)和围绕所述固定架(62)设置的滚轮(63);所述加热装置(6)安装在所述输送杆(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挤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管道(7)通过连接管道(21)连通所述料筒(2)的进料口;所述连接管道(21)连通所述料筒(2)的一端设置有扩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高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