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24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包括包括一个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定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机构,所述放置台的上表面对应升降机构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套筒进行转动,同时在定位杆与定位槽的配合下,定位板与螺纹杆均无法进行转动,使得螺纹套筒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杆与夹持板进行上升,当夹持板脱离放置槽时,夹持板在弹簧的弹力下向外弹出,对非晶磁环的内环壁进行夹持,避免其在进行外壳自动安装的过程中在放置台产生滑动以及转动,对外壳的安装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属于非晶磁环生产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辐射和泄漏的电磁波不仅严重干扰其他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导致设备功能紊乱、传输错误,还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危害非常大。因此,降低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已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用磁环来抑制电磁干扰是经济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已经广泛的用于各种军用或民用的子设备。而现有的非晶磁环在装配使用时,需要在其外部安装外壳,以便于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进行防护,而外壳在进行自动安装的过程中,非晶磁环容易在放置台产生滑动以及转动,对外壳的安装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以解决外壳在进行自动安装的过程中,非晶磁环容易在放置台产生滑动以及转动,对外壳的安装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包括一个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定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机构,所述放置台的上表面对应升降机构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放置槽内的一段设置有一个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腔,所述升降腔开设在放置台的内部,所述升降腔的上端腔壁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呈两端开口设置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下端贯穿升降腔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升降腔内,所述螺纹套筒的上端开口与放置槽相连通,所述螺纹套筒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螺纹套筒的上端开口并延伸至放置槽内,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贯穿螺纹套筒的下端开口并延伸至升降腔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块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位于升降腔内的下端,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呈对称状固定连接有两根定位杆,对应两根所述定位杆位置的升降腔下端腔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根所述定位杆的下端均贯穿对应定位槽的槽口并延伸至定位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在螺纹套筒位于升降腔内的下端管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锥齿轮位置的升降腔上端腔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四个固定槽,四个所述固定槽呈两两对称状开设在螺纹杆位于放置槽内的一段杆壁上,四个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四个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槽槽底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根固定杆,四根所述固定杆的其中一端均贯穿对应固定槽的槽口并延伸至放置槽内,四根所述固定杆位于放置槽内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块呈竖直状设置的夹持板,两块所述夹持板相远离一侧的顶端与低端侧壁均呈倾斜状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呈对称状开设在对应固定槽的相对内槽壁上,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滑块,两块所述滑块相向的一端均贯穿对应滑槽的槽口并延伸至固定槽内,且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对应杆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通过设置升降腔、螺纹套筒、螺纹杆、定位板、定位杆、定位槽、第一锥齿轮、驱动电机、第二锥齿轮、固定槽、弹簧、固定杆与夹持板,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套筒进行转动,同时在定位杆与定位槽的配合下,定位板与螺纹杆均无法进行转动,使得螺纹套筒转动时可以带动螺纹杆与夹持板进行上升,当夹持板脱离放置槽时,夹持板在弹簧的弹力下向外弹出,对非晶磁环的内环壁进行夹持,避免其在进行外壳自动安装的过程中在放置台产生滑动以及转动,对外壳的安装造成影响。2、本技术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通过设置固定槽、固定杆、滑槽与滑块,固定杆在固定槽内滑动的同时,带动滑块在滑槽内进行同步滑动,因滑槽的长度限制,使得固定杆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使得固定杆无法脱离固定槽的同时,避免其转动来带动夹持板转动,造成夹持板对非晶磁环的夹持不稳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置台;2、升降机构;21、升降腔;22、螺纹套筒;23、螺纹杆;3、定位机构;31、定位板;32、定位杆;33、定位槽;4、驱动机构;41、第一锥齿轮;42、驱动电机;43、第二锥齿轮;5、放置槽;6、夹持机构;61、固定槽;62、弹簧;63、固定杆;64、夹持板;7、限位机构;71、滑槽;7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包括一个放置台1,放置台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定位机构3,升降机构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机构4,放置台1的上表面对应升降机构2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5,升降机构2位于放置槽5内的一段设置有一个夹持机构6,夹持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限位机构7,在使用时,通过定位机构3对升降机构2进行限制,使得驱动机构4可以驱动升降机构2进行升降,并通过升降机构2带动夹持机构6上升至放置槽5外对非晶磁环进行夹持。其中,升降机构2包括一个升降腔21,升降腔21开设在放置台1的内部,升降腔21的上端腔壁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呈两端开口设置的螺纹套筒22,螺纹套筒22的下端贯穿升降腔21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升降腔21内,螺纹套筒22的上端开口与放置槽5相连通,螺纹套筒22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23,螺纹杆23的上端贯穿螺纹套筒22的上端开口并延伸至放置槽5内,螺纹杆23的下端贯穿螺纹套筒22的下端开口并延伸至升降腔21内,螺纹杆23无法进行转动而螺纹套筒22转动时,螺纹套筒22可以带动螺纹杆23进行垂直升降。其中,定位机构3包括一块定位板31,定位板31固定连接在螺纹杆23位于升降腔21内的下端,定位板31的上表面呈对称状固定连接有两根定位杆32,对应两根定位杆32位置的升降腔21下端腔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33,两根定位杆32的下端均贯穿对应定位槽33的槽口并延伸至定位槽33内,在定位杆32与定位槽33的限位下,定位板31与螺纹杆23均无法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放置台(1),所述放置台(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定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机构(4),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面对应升降机构(2)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5),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放置槽(5)内的一段设置有一个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限位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放置台(1),所述放置台(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定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个驱动机构(4),所述放置台(1)的上表面对应升降机构(2)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放置槽(5),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放置槽(5)内的一段设置有一个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的内部设置有四个限位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一个升降腔(21),所述升降腔(21)开设在放置台(1)的内部,所述升降腔(21)的上端腔壁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呈两端开口设置的螺纹套筒(22),所述螺纹套筒(22)的下端贯穿升降腔(21)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升降腔(21)内,所述螺纹套筒(22)的上端开口与放置槽(5)相连通,所述螺纹套筒(22)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的上端贯穿螺纹套筒(22)的上端开口并延伸至放置槽(5)内,所述螺纹杆(23)的下端贯穿螺纹套筒(22)的下端开口并延伸至升降腔(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晶磁环自动装壳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一块定位板(31),所述定位板(31)固定连接在螺纹杆(23)位于升降腔(21)内的下端,所述定位板(31)的上表面呈对称状固定连接有两根定位杆(32),对应两根所述定位杆(32)位置的升降腔(21)下端腔壁上开设有两个定位槽(33),两根所述定位杆(32)的下端均贯穿对应定位槽(33)的槽口并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兰强潘友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兰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