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20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精度磨床,包括磨床本体,磨床上固定有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罩,集尘罩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引风机和处理箱,处理箱连接有进水管且处理箱内储存有水,处理箱内设置有多个海绵块,处理箱内的水的液面高度为处理箱内部空间高度的五分之一,处理箱上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设置有无纺布过滤件,处理箱的顶部敞开且活动连接有箱门,处理箱上顺序连接有排污管和可拆卸式封闭排污管的管盖。引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裹挟石墨粉尘和灰尘进入集尘罩和处理箱内,石墨粉尘被海绵块的多孔结构吸附且被无纺布过滤件拦截,灰尘被水汽和水吸附,二者难以飘扬或逆流,有效防止石墨粉尘接触磨床本体的电气控制元件,磨削精度高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精度磨床
本技术涉及磨床的
,尤其是涉及高精度磨床。
技术介绍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石墨模具通常由块状的人造高纯石墨经过机加工、烘干碳化以及装配制成,机加工中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步骤,磨削的质量直接影响石墨模具的生产质量。磨削块状石墨时会产生大量的石墨粉尘,人造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粉尘质轻且量大,一旦飘入磨床的控制部件并与电气线路或电气元件接触,极易造成电气元件短路或损坏。磨床加工的稳定性不易保障,骤停或紊乱加工均会影响石墨模具的生产质量。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9532981U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机械加工用磨床,包括磨床本体,所述磨床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后侧的顶部连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顶部通过软管与磨床本体连通,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转轴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前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前端贯穿至箱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箱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腔的后侧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右端套设有管盖,所述箱体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进水管的内腔。使用者通过进水管向箱体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用者启动磨床本体和风机,磨床本体对工件打磨,风机通过软管将粉尘碎屑吸收至箱体内,使得粉尘碎屑与水混合在一起,避免出现飘扬的现象,多余的空气通过进水管和通孔排出,过滤网对灰尘进行过滤,当需要排出污水时,使用者手动旋转摇把,摇把通过旋转杆带动主动锥齿轮旋转,主从锥齿轮通过从动锥齿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搅拌杆对污水搅拌,使得沉淀物与水混合,打开管盖,排出污水,使用者打开箱门,通过开口定期对箱体的内腔进行维护清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石墨粉尘属于湿润性差的憎水性粉尘,通过水阻止石墨粉尘飘扬和逆流的效果不佳,磨床的加工精度依旧有可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精度磨床,加工稳定且不易被石墨粉尘干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高精度磨床,包括磨床本体,所述磨床上固定有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罩,所述集尘罩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引风机和处理箱,所述处理箱连接有进水管且处理箱内储存有水,所述处理箱内设置有多个与处理箱内部空间等高的海绵块,所述处理箱内的水的液面高度为处理箱内部空间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处理箱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无纺布过滤件,所述处理箱的顶部敞开且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处理箱上顺序连接有排污管和可拆卸式封闭排污管的管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裹挟石墨粉尘和灰尘进入集尘罩和处理箱内,石墨粉尘被海绵块的多孔结构吸附且被无纺布过滤件拦截,灰尘被水汽和水吸附,二者难以飘扬或逆流,且排放气体中少有石墨粉尘和灰尘,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小,有效防止石墨粉尘接触磨床本体的电气控制元件,磨削精度高且稳定,排污管和进水管方便排水和进水,箱门活动连接方便更换海绵块,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无纺布过滤件包括外框、内框和固定在内框和外框之间的无纺布层,所述内框呈阶梯环状设置且与出气口螺纹连接,所述内框靠近外框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卡柱,所述卡柱穿过无纺布层后与外框嵌合,所述内框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外框和内框夹紧固定无纺布层的限位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使得出气口与内框拆安方便,卡柱定位无纺布层且绷紧无纺布层,内框和外框通过限位部件便捷拆安,使用者只需要更换无纺布层,耗材更换成本低,环保性好,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固定在内框靠近外框的阶梯面上的穿杆,所述穿杆的轴线平行于内框轴向,所述穿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内框阶梯面的两端上,所述穿杆远离出气口的端部上螺纹连接有卡块,所述外框的外周上对应卡块固定有穿环,所述穿环套设在穿杆上且卡块旋转至卡块与穿环远离出气口的端面抵接时内框和外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通过卡块和内框阶梯面卡紧外框实现外框与内框的固定,需要拆分外框和内框时,旋转卡块至卡块与穿环内周完全重合并手动移动外环至穿环与卡块和穿杆均分离即可,卡块因螺纹自锁性而在旋转后保持旋转角度不便,拆安方便,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门与处理箱通过螺纹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箱门的底面和处理箱的内底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海绵块的定位槽,所述海绵块内嵌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海绵块且固定有分别和海绵块的顶面和底面抵接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和海绵块同时与定位槽嵌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方便使用者确定海绵块的位置,支撑杆和定位块降低海绵块在负压气流的冲击下过度形变并影响吸附效果的可能性,海绵块拆安方便,使用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且支撑杆的两端与定位板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定位板便捷拆安使得支撑杆和定位杆可重复使用,环保性好,耗材更换成本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风机和处理箱之间设置有呈螺旋状设置的连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有效延长石墨粉尘和灰尘的移动路径,并阻碍石墨粉尘和灰尘逆流或飘扬,对该磨床的保护效果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管与引风机和处理箱均通过法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便捷拆安方便使用者单独清洗连接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尘罩与磨床本体通过螺纹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罩便捷拆安方便使用者单独清洗集尘罩和调整集尘罩的位置,使用更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无纺布过滤件和湿润的海绵块吸附石墨粉尘和灰尘,便捷收集石墨粉尘和灰尘的同时有效避免石墨粉尘和灰尘飘扬和逆流,通过防止石墨粉尘接触电气控制元件有效避免该磨床的加工精度因电气控制元件损伤而受影响,加工精度高,加工稳定;2.螺旋形的连接管进一步避免石墨粉尘和灰尘逆流,加工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处理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例的海绵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磨床本体;2、集尘罩;21、引风机;22、连接管;23、处理箱;231、进水管;2311、进水盖;232、排污管;2321、管盖;233、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精度磨床,包括磨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上固定有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罩(2),所述集尘罩(2)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引风机(21)和处理箱(23),所述处理箱(23)连接有进水管(231)且处理箱(23)内储存有水,所述处理箱(23)内设置有多个与处理箱(23)内部空间等高的海绵块(3),所述处理箱(23)内的水的液面高度为处理箱(23)内部空间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处理箱(23)上设置有出气口(233),所述出气口(233)上设置有无纺布过滤件(4),所述处理箱(23)的顶部敞开且活动连接有箱门(234),所述处理箱(23)上顺序连接有排污管(232)和可拆卸式封闭排污管(232)的管盖(2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精度磨床,包括磨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上固定有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罩(2),所述集尘罩(2)通过管道顺序连接有引风机(21)和处理箱(23),所述处理箱(23)连接有进水管(231)且处理箱(23)内储存有水,所述处理箱(23)内设置有多个与处理箱(23)内部空间等高的海绵块(3),所述处理箱(23)内的水的液面高度为处理箱(23)内部空间高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处理箱(23)上设置有出气口(233),所述出气口(233)上设置有无纺布过滤件(4),所述处理箱(23)的顶部敞开且活动连接有箱门(234),所述处理箱(23)上顺序连接有排污管(232)和可拆卸式封闭排污管(232)的管盖(2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过滤件(4)包括外框(43)、内框(41)和固定在内框(41)和外框(43)之间的无纺布层(42),所述内框(41)呈阶梯环状设置且与出气口(233)螺纹连接,所述内框(41)靠近外框(43)的端面上环设有若干卡柱(411),所述卡柱(411)穿过无纺布层(42)后与外框(43)嵌合,所述内框(41)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外框(43)和内框(41)夹紧固定无纺布层(42)的限位部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5)包括固定在内框(41)靠近外框(43)的阶梯面上的穿杆(51),所述穿杆(51)的轴线平行于内框(41)轴向,所述穿杆(51)的数量为两个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茂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航天石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