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1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壳机,包括第一压合组件,第二压合组件,驱动组件和机架。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一下治具,位于所述第一下治具上方的第一上治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治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压力源;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二下治具,位于所述第二下治具上方的第二上治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治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压力源;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传统人力压壳,生产效率高;另外将通过将压合前组件放入上治具和下治具组成的空间内压壳,产品的压力均匀,产品的组装效果好,产品的良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壳机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外壳的组装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压壳机。
技术介绍
在目前电子产品的外壳的组装加工中常常使用人工手动对电子产品的上壳和下壳进行压合固定,如果电子产品的产量较大,那么人工进行产品的上壳和下壳压合的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人力直接压合电子产品的外壳,其压力无法很好控制,若压力过小,可能使得电子产品的上壳和下壳压合不紧密;若压力过大,则可能会使得上壳和下壳组成的壳体破损,降低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外壳的组装压合的生产效率低下以及产品的良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压壳机,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产品外壳的组装压合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良率。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壳机,用于上壳与下壳的压合装配,包括: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一下治具,位于第一下治具上方的第一上治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治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压力源。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二下治具,位于第二下治具上方的第二上治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治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压力源。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下治具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下治具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机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平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平台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气缸,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侧连接的第一驱动板以及引导所述第一驱动板移动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下治具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板上。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伸缩气缸,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动力输出侧的连接第二驱动板以及引导所述第二驱动板移动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下治具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平台的后侧设置有立架,所述立架包括数个立柱及固定在所述数个立柱上的顶板,所述第一压力源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第一压力源为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上治具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且与第一压力源的动力输出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源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第二压力源为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上治具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且与第二压力源的动力输出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平台,在所述第一压力源的下方位置,所述底座平台设置有第一落料通道,第一上治具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吸住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完成组件的第一吸头;在所述第二压力源的下方位置,所述底座平台设置有第二落料通道,第二上治具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吸住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完成组件的第二吸头。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平台,所述机架具有前侧、左侧和右侧三侧开放的入料区,在入料区的前侧,左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安全光栅,在所述第一下治具和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对射传感器,在所述第二下治具和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二对射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区的后侧形成有用于所述第一下治具和所述第二下治具移动进入以便实施压合的压合工作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压壳机还包括第三压合组件,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三下治具,与第三下治具对应的第三上治具,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上治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三压力源,以及用于驱动第三下治具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通过将电子产品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前组件分别放置在第一下治具和第二下治具上,第一下治具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运载到第一压力源下方与第一上治具匹配压合压合前组件,第一下治具上的压合前组件完成压合后,第二下治具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运载到第二压力源下方与第二上治具匹配压合压合前组件,第二下治具上的压合前组件完成压合后第一下治具循环往复压合。本技术相比传统人力压壳,生产效率高;(2)另外通过将压合前组件放入上治具和下治具组成的空间内压合,产品受压均匀,产品的组装效果好,产品的良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立架,第一压力源和第二压力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第一落料通道和第二落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吸头和第二吸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一的第一对射传感器和第二对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二的第三上治具和第三压力源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压壳机的实施例二的第三下治具和第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压壳机;10-第一压合组件;11-第一下治具;12-第一上治具;121-第一吸头;13-第一压力源;14-第一治具安装板;20-第二压合组件;21-第二下治具;22-第二上治具;221-第二吸头;23-第二压力源;24-第一治具安装板;30-驱动组件;31-第一驱动机构;311-第一伸缩气缸;312-第一驱动板;313-第一导轨;314-第一活塞杆;315-第一连接块;316-第一滑块;32-第二驱动机构;321-第二伸缩气缸;322-第二驱动板;323-第二导轨;324-第二连接块;325-第二滑块;40-机架;41-底座平台;411-第一落料通道;412-第二落料通道;42-立架;421-立柱;422-顶板;43-压合工作空间;50-入料区;60-安全光栅;61-感应光栅;62-发射光栅;71-第一对射传感器;711-第一红外接收器;712-第一红外发射器;72-第二对射传感器;721-第二红外接收器;722-第二红外发射器;110-第三压合组件;111-第三下治具;112-第三上治具;113-第三压力源;120-第三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壳机(100),用于上壳与下壳的压合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压合组件(10),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一下治具(11),位于所述第一下治具(11)上方的第一上治具(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治具(1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压力源(13);/n第二压合组件(20),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二下治具(21),位于所述第二下治具(21)上方的第二上治具(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治具(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压力源(23);/n驱动组件(30),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治具(11)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治具(21)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2),以及/n机架(40),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和所述驱动组件(30)设置在所述机架(4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8 CN 20192016728221.一种压壳机(100),用于上壳与下壳的压合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合组件(10),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构成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一下治具(11),位于所述第一下治具(11)上方的第一上治具(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治具(1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压力源(13);
第二压合组件(20),包括用于接收上壳与下壳的压合前组件的第二下治具(21),位于所述第二下治具(21)上方的第二上治具(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上治具(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压力源(23);
驱动组件(30),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治具(11)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治具(21)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2),以及
机架(40),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和所述驱动组件(30)设置在所述机架(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40)包括底座平台(4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2)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平台(41)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1)包括第一伸缩气缸(311),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11)的动力输出侧连接的第一驱动板(312)以及引导所述第一驱动板(312)移动的第一导轨(313),所述第一下治具(11)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板(312)上;
第二驱动机构(32)包括第二伸缩气缸(321),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321)的动力输出侧连接的第二驱动板(322)以及引导所述第二驱动板(322)移动的第二导轨(323),所述第二下治具(21)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板(3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平台(41)的后侧设置有立架(42),所述立架(42)包括数个立柱(421)及固定在所述数个立柱(421)上的顶板(422);
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鹏陈朝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杰诺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